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那些年,老黄县西乡祈雨风俗

旧时求雨形式多,龙王关帝都要祭

中国自古是一个以农牧生产为主的国度,水是农牧生产和生活的命脉,直接影响到粮食丰欠和人民生活的好坏,进而关系到朝代稳定与国家强盛。所以,旧时求雨受到了历代朝廷的重视,从皇帝到知县再到百姓,每遇天旱,都要设坛祭祀。

古代传说中的龙王爷,是专管一方雨水之神,大凡有水之处,大至江河湖海,小到塘井潭渊,莫不驻有龙王,专门负责当地的水旱丰歉。这样一来,龙王神位遍布各地,与土地神、城隍庙、关公祠同尊共处,相提并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神灵。虽说龙王管民间风调雨顺,可关帝爷(也叫关老爷)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誉,被民众誉为“协天大帝”,是能通天的神君,且与民众最贴心。旧时的关帝庙有更多的尊位,村村都建有关帝庙,协天护地,成为职守疆土、体贴民众疾苦的保护神。民众求雨多些时候也都祈求于关帝爷。

早些年中国民间,农民普遍认为天旱是因为得罪了龙王爷,为求得龙王爷开恩,赐雨人间,就举行一系列形式各异的祭祀、祈祷仪式来求雨。人们为求得风调雨顺,采用各种办法求助于神灵,有以牲畜供献的,有以众人祈祷的,有抬着神位神像游乡展示旱象以喻神灵的,有扎泥龙、草龙挥舞的,也有在大门上插垂柳技条的,还有捕捉蛇、鱼、蛙等戏水动物作祈雨生物的。此外,还有专门用于惩罚旱魃驱除旱魔象征性表演的,具体形式是寻找荒野墓土潮湿的坟茔,扒开封土拍打魁坑寓意把藏匿在里面的旱魃驱除。

三里河边龙王庙,只剩香笼说沧桑

旧时黄县、蓬莱、招远及掖县等地的求雨,虽略有不同,但基本都是游乡求雨的形式。

过去老黄县西边重镇黄山馆村南三里之遥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名叫“三里河”。河的北岸有一“陈家”的小村,村东一里有余处建有一座龙王庙,龙王庙坐北面南,庙内只塑龙王爷一尊神像,左右塑有侍童两尊。庙宇东侧矮垣内围有一魁龙王母亲的衣冠坟茔。

据传“三里河龙王庙”始建于清中期,源于招远县北乡诸村(三里河南岸便是招远县地界)与黄县西乡黄山馆所辖诸村的祭神求雨活动。旧时“三里河龙王庙”香火很盛,除了农历每年六月初八日是龙王爷生日庙会,人们都到庙里进香,祈求平安吉祥外,平日里到庙里祈福祈寿、烧香还愿的善男信女也有一些。再加上天旱时不定期地举行求雨祭神活动,更加显现出“三里河龙王庙”的威严与神圣。

此龙王庙毁于解放前的战争年代,现在,只剩下庙前的一只大石香笼和两只小石香笼在乱土堆旁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那些年,老黄县西乡祈雨风俗(三里河龙王庙前的一对小石香笼)

那些年,老黄县西乡祈雨风俗(三里河龙王庙前的大石香笼)

天旱祈雨写表书,谢雨酬戏像庙会

每逢干旱年月,招远县北乡诸村与黄县西乡以黄山馆为中心的诸村的会首一块约定,写出祈雨表书。届时由发起求雨会首组织各村疃庄醵钱献牲,筹备各种供品,摆好香案,先在龙王庙祭祀完毕后,由年轻人头前抬案游走全乡各村,且有专门人员手敲面锣,边走边喊:“老爷爷下雨吧!”尾随的众人也跟着一起喊:“老爷爷下雨吧!”路过的村疃随时有人加入求雨的队伍。求雨队伍中的人员不准戴遮阳帽、草帽或打伞,一律戴新柳枝条编成的帽圈。每过一村都要到村中关帝庙前摆祭供、烧香纸,众人一齐向关老爷叩头求雨拜谢。且边祭边喊“老爷爷下雨吧!”场面非常壮观。一村祭毕另走他村,最后还要回到龙王庙,供品留下,众人散去,静候龙王爷、关老爷调风降雨,普渡众生。

由于清末民初时期自然条件,没有受到像现在这样严重的破坏,生活环境也没有受到严重的污染,地下水资源非常充沛,农人们求雨多些时候会有甘霖降落。下雨时有些性情激奋的人还会在雨中呼喊感谢苍天大老爷的盛恩。各村会首也会雨后如约组织在龙王庙对面搭台酬唱三天大戏,常唱的剧目有《约金龟》、《临江驿》、《水漫金山寺》、《天河配》等一些与水有关的戏目。届时,小商小贩、驴肉汤锅、面鱼摊灶、货郎挑子等也都会赶来凑热闹,勤快的农人也把农副业产品拿到戏台外进行买卖。乡属各私塾学校也要放假三天,让孩子们听戏,长长见识。更多的是人们由于下了雨,田地无法进入,无事可做,也把听戏当成一次休闲。每次谢雨酬戏都是一次不定期的庙会,人头攒动,熙熙攘攘,雨调风顺。

那些年,老黄县西乡祈雨风俗(黄山馆镇馆前王家村王学通收藏的清中晚期祈雨表书)

狗儿山上烧狗头,烧得甘霖洒人间

在黄县西乡、招远县北乡一带还有一种更特殊的求雨形式就是“烧狗头”。在黄县城西南约四十华里与招远县邻界处有一座山名叫“狗儿山”,因其上有一岩峰如蹲伏的“犬”状而得名。清乾隆版《黄县志》、同治版《黄县志》都载有:“蹲犬山,一名麒麟山,俗名狗儿山,上有石神,汉刘宠经此山,犬吠之。”由于此石狗坐北面南,山南是招远县的小李家村,山北是黄县的山后遇家村,历来有吃穷招远,屙富了黄县之说。

相传“狗儿山”的狗是天将二郎神的“哮天犬”,因八仙过海时,“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触犯天规,被贬下界蹲伏此处受戒。每逢久旱不雨,人们便会用“烧狗头”的方法祈求玉皇大帝指派四海龙王速降甘霖,消灾济民,拯救百姓。狗山周边两县各村乡民商定求雨时,一家一人,年轻人扛着胡秸,上了年纪的人拿着斧头、锯之类的工具,登上山顶,先由一个人赤脚爬上狗头,在盆状狗头顶上放好胡秸,再在上面铺上松枝之类的柴草,众人们在燃放香纸与鞭炮之后,便点燃胡秸与烧柴,顿时烟火冲天,二三十里之外也能清晰可见,很像古时的“烽火台”。由于烧狗头求雨的方法近似现代的人工降雨,据说在清末民初时十分灵验,每次都有或大或小的降雨甘洒人间。时至今日,还仍有些人信奉烧狗头可求得降雨。

那些年,老黄县西乡祈雨风俗(龙口与招远邻界处的狗儿山)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