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四年“微雕”百件农具还原农耕历史

四年“微雕”百件农具还原农耕历史

村民慕名前来观摩作品

四年“微雕”百件农具还原农耕历史

微雕农耕木艺“石磨”

四年“微雕”百件农具还原农耕历史

鲁佳友为木艺小部件精加工

四年“微雕”百件农具还原农耕历史

微雕农耕木艺“纺车”

四年“微雕”百件农具还原农耕历史

微雕农耕木艺“踏碓”

四年“微雕”百件农具 还原农耕历史

文/记者 谭晓波 通讯员 郭华 图/王亲民

质朴的农妇紧握手柄,全神贯注地推动着石磨,伴随着一圈一圈的转动,只见白花花的“黄豆原浆”从石磨中涌出……近日,在郴州市汝城县热水河风景区,许多游客被一台微型木艺农具石磨所吸引。他们啧啧称奇:“这微型石磨不仅外形惟妙惟肖,功能也跟真的一样实用!这手艺真是太精湛了!”

如此精致的微型农具出自常宁市蓬塘乡蓬塘村塘湾组农民鲁佳友之手。

今年45岁的他, 花了4年时间,雕刻出了近百件迷你型农耕工具,将一段段几近被忘记的农耕历史凝固于精美木雕上。

“袖珍”纺车也能纺出棉线

“除了小,这些农耕木艺的功能和实际的工具一模一样!”1月22日,在鲁佳友家中简易的工作室内,他十分“得意”地向记者介绍他的“宝贝”。

“你看,这个纺车按照1:2的比例制成,只要将棉花放在纺车上,按照正常纺车的操作流程,这辆袖珍版”纺车也能织出质地不错的棉线!”鲁佳友说。

鲁佳友制作的每一件木雕都有这样的功能,“翻水车”可以转动提水,“风鼓车”可以选谷。在这些作品中,最小的木雕风鼓车只有8厘米高。

鲁佳友介绍,微雕农耕木艺工具其实在我国许多的农耕博物馆都能轻易找到。“不过我发现,这些农耕木艺大都是呆板的模型,并不具备农具的相应功能!”

如果让这些农耕木艺 “动”起来,生动再现农民劳动的场景,让大众能动手体验,是否将更有趣呢?有了这一大胆想法,鲁佳友说干就干。

胸中有农具,创作才有神。为了收集素材,从2012年近半的时间里,鲁佳友奔走于全国各地,福建、湖北、浙江……每一个可能出现农具的地方他都跑遍了,行程达5000余公里。对于不能买回的农具,他记下数据、画下草图、拍下照片,回家细细揣摩。有次为了一个快要绝迹的纯手工牛皮的犁田农具,他来回跑了三趟,最终说服主人卖给了他。

有了素材,鲁佳友开始动手创作。按照1:2的比例,把原农具微缩成能动的“木艺品”。 想法是好的,但是,做起来却异常困难,尤其是关节的运动,需要更高要求的材料和技艺。

这时,之前积累的机械加工以及玩具制作经验,成了鲁佳友的宝贵“财富”,他充分利用自己所学,整天“闷”在家中与一堆木头“死磕”,常常到深夜两点才睡,有时甚至忘了吃饭。村里的邻居对此不解,有的甚至揶揄:“每天守着几根木头,能搞出什么名堂!鲁佳友莫不是走火入魔了吧?”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个月的反复“捣腾”。鲁佳友巧妙的将木头与机械相结合,不同的部位使用不同的木料,并辅以机械,终于成功造出了第一架能动的“风谷车”木艺工具。

自此一发不可收拾。石磨、踏碓、翻水车、纺车……一件件面临绝迹的农具经他之手“复活”。

十年苦学练就一手绝活

“我们家可以说是村里的木工‘世家’……”鲁佳友乐呵呵地介绍,自己之所以能让农耕木艺工具成功“动”起来,与自己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

爷爷鲁明坤从事木工,专门制作农具、篾匠、补锅。从小耳濡目染,鲁佳友对刨木凿卯、合门套窗等农村的木工活非常熟悉。

1986年,初中毕业的鲁佳友,已经是当地木工能手,但是“不安分”的他却并不满足,他希望在传统技艺中加入“新元素”。于是,他只身前往湖北省丹江口市3607兵工厂学习机械加工,钻研机制冷加工2年,缝纫、汽车配件1年。1993年,鲁佳友来到东莞市玩具厂工程部学习玩具设计、样板制作、生产工厂流程编制,期间,还到深圳、东莞、汕头等地深造。

10年时间,他孜孜以求,刻苦钻研,练就了一手好绝活。

2012年,鲁佳友回到家乡,看着那些从小使用的器具逐渐淡出日常生活,有些甚至面临失传。他决定要记录、挖掘、抢救民间传统器具,用一双手将传统农具微缩在方寸之间,做成小模型,让“农耕木艺”散发新光芒。

想在常宁中小学开设农耕展览馆

“简直就是活鲁班,造出的木具会“动”。鲁佳友的农耕木艺“绝活”,让之前揶揄他的邻居,也开始打心眼里佩服。

很快,“活鲁班”的故事,如同旋风一般传遍了全村、全乡,就连邻近的耒阳市,都有人闻讯而来。2014年11月,耒阳市农耕文化博物馆负责人,与鲁佳友面谈,要将他的农耕木艺收藏展览在博物馆中,弘扬、传承传统农耕文化,并当即收购了一架“风谷车”。

好消息接二连三。2015年,郴州市汝城热水河风景区获知讯息后,从鲁佳友处购买了一架“石磨”;同年8月,郴州资兴市五岭农耕博物馆也慕名前来购买“纺车”……一时间,鲁佳友的“宝贝”广受热捧。

2015年11月,鲁佳友在第五届湖湘艺术节上,将私家珍藏的“宝贝”展示在世人面前。不负所望,由他创作的《翻水车》荣获第五届湖南艺术节湖湘工艺美术创意成果展新人奖三等奖,同时作品《踏碓》、《风谷车》入围第五届湖南艺术节湖湘工艺美术创意成果展。

“你看这个风鼓车、踏碓等农耕工具,现在年轻人根本认不得了。”鲁佳友谈起作品,语气里透出一丝无奈与感伤。

“我希望年轻一代不要忘记人类是怎样从农耕社会一步一步走过来的!”鲁佳友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希望能在常宁市各中小学校开设农耕展览馆,通过这种方式在孩子们心中永远“留住”农耕印象。

临走前,鲁佳友说,如果大家身边有乡土民俗、民风、农耕等传统文化素材,可以告诉他。(鲁佳友联系电话:15874790019) 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