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一位曾任5所学校校长的老校长反思:做校长不能仅仅是个工匠

精彩导读:

人们要重新恢复教育当中人的价值、人的哲学性,使教育为屈指算来,担任校长职务已经20年有余。分别在五所学校任过职,其中还有两所小学、初中、高中建制的学校,任职面算是比较广的。此间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可谓多多。回顾这些年工作中“过五关斩六将”的自豪及“败走麦城”的遗憾,无论是对自己今后的工作,还是对正在做管理的同仁,均不啻为一个借鉴吧,基于此,就有了“我任校长反思谈”的冲动。

担任校长,开阔办学视野,至少有两个层面。一是感性层面的开阔,只靠五官感觉来开阔。还有一层是理性的开阔,这要靠不断地反思来进行。只停留在感性层面的开阔视野,是自发性的。这样的看,虽然见了不少热闹,却没有看出本质。如果在看的同时,带着反思的意识,在看的同时更多地思,更多地想,想不明白时,读一读有关理论著述,用理性的智慧解开实践之谜,这样的开阔视野,才是更为有效的开阔。

怎样的开阔眼界,拓展思路的方式更合理、高效呢?简要地概括起来,其实就是要带着脑子去看,去想,亦即通过感性认识通达到理性认识,据此来打开工作思路,提高办学思想境界。

扩展自己的教育视野,应该从人的角度、事的角度“咬定青山”,执着以求,作精深的系统思考,以此来提升自己育人的境界与做事业的胸怀。

王建宗 曾在五所学校任校长,现任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党委书记、名校长研究室研究员

✎【做校长不能仅仅是个工匠】

一位曾任5所学校校长的老校长反思:做校长不能仅仅是个工匠

从我做教育工作伊始,就经常得到指教:要不断开阔视野,眼界影响境界,气度左右格局。于是,在工作中就时时提醒自己,要多看、多听、多学。在工作中也不断得到方方面面的机会,使自己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中不断获得上进的力量。

做老师时,开阔视野的方式主要是多听课,无论是本校的,还是外校的公开课,一有机会我就去听;当校长时,主要的方式是多取办学经,看看人家是怎样办学、做管理的。我既学习他人的,也注意内化为自己的,更乐于将自己的浅见分享成为大家的,就是在这样的观察、借鉴中,使我获益匪浅,工作开展得挺顺利,也取得了一些回忆起来挺快慰的成绩。

但现在反思起来,那个阶段的所谓开阔眼界,其实是多发生在感官上的,是表面化的,甚至是零乱而盲目的。现在我认识到,只看人家怎样做而不深思,只看局部、外表而不明就里,这样的学习是取不来“真经”的。对此种方式的开阔视野,若打个比方,好比是你总是在工地上劳作,但仅仅是个工匠,你始终没有看到过工程师设计的总图纸,没有好好想想设计者的总思路。那时任校长,也没有人明确地告诉你,要有宏观思考,顶层设计,战略定位。现在对校长任职,在“规划学校发展,形成办学战略”方面有了明确的要求,这就会使校长办学更有追求,更有目标。

担任校长,开阔办学视野,至少有两个层面。一是感性层面的开阔,只靠五官感觉来开阔。还有一层是理性的开阔,这要靠不断地反思来进行。只停留在感性层面的开阔视野,是自发性的。这样的看,虽然见了不少热闹,却没有看出本质。如果在看的同时,带着反思的意识,在看的同时更多地思,更多地想,想不明白时,读一读有关理论著述,用理性的智慧解开实践之谜,这样的开阔视野,才是更为有效的开阔。

✎【开阔视野,不能没有基本“套路”】

一位曾任5所学校校长的老校长反思:做校长不能仅仅是个工匠

反思自己任校长的过程,有相当一段时间,是缺少这种开阔视野的理性认识的。这样的缺失,使我浪费了不少时间,使自己在东奔西走中,在走马观花的匆匆中荒废了不少生命的时光。现在任校长,任职培训十分系统,岗前的资格培训,任职中的跟进培训,活动多多。我20多年前任校长时,没有现在的校长那么有“福气”。当时,只有人告诫你要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但没有人给你(或者是有而我没有警觉到)应该怎样更理性地开阔视野,更系统地拓展思路的指教。正是由于缺少了更高明的指导,更理性的启示,其结果是在懵懵懂懂中,我走了一些弯路。表面地、肤浅地看问题的习惯,影响了我办学的视域,制约了办学境界的提高。

反思这几十年开阔视野,广泛学习的经验及教训,我希望现在新任校长的,或者已经做了一些年校长,还想再攀登办学高峰的,不仅要有开阔视野的意识,更应该经常审视自己的办学视域,省思自己开阔视野的方式,提炼更为高效的扩展眼界的思路。

那么,怎样的开阔眼界,拓展思路的方式更合理、高效呢?简要地概括起来,其实就是要带着脑子去看,去想,亦即通过感性认识通达到理性认识,据此来打开工作思路,提高办学思想境界。对这种开阔视野的方式,我在最近读的一些论教育的名家专著中得到了理论支持。从这些名家大师们的真知灼见中,我发现,他们思考教育,总是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中逐步地展开,进而形成高屋建瓴,居高声远的教育境界。

比如,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就从教育的最简单的三要素:教师、学生及教育中介作为研究教育的起点,由此展开,形成指导一切教育职能的根本依据。再如,华东师范大学的陈桂生教授,就分别从教育组织的简单要素(微观)、教育的实体机构(中观)、教育的系统机制(宏观),层层研究起,形成了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构成、教育职能以及教育内部与外部的一系列关系的思想理论。研读古今学者、大师们的这些教育精辟见地,觉得十分解渴,审视自己以往思考教育的内容及方式,也觉得十分惋惜,如果早一些获得这方面的理论启发,就不会在没有一个基本的“套路”的视域中东一下,西一下的盲目地学习了。

✎【从人与事的角度“咬定青山”】

一位曾任5所学校校长的老校长反思:做校长不能仅仅是个工匠

那么,怎样在一定的框架结构视域中进行思考,逐步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思想方式呢?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校长司职两主线》,主要阐述的是校长办学要抓住行政线与业务线,并将教育工作分为人与事两个范畴进行办学的战略研究。

先说怎样系统思考“育人”的要素。育人,当然是指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学生的发展是个怎样的方向呢?是个怎样的成熟、成长过程呢?对此,法国教育家卢梭是从自然人,自然的教育进行分析的。任何一个学生成长,都可以从五个层面上加以分析,即心理、身体、群体、社会化、宇宙观的层次。这五个层面其实就是学生发展的人生轨迹,也可谓成长规律。

孩子的发展,是沿着出生时第一声啼哭意识的觉醒开始的,而后是身体的不断发育、与人交往的不断丰富,之后是社会意识的形成,对环境及至寰宇的感知等等。办学育人,如果以这一过程为认识路径,将概括孩子发展的这五个层面研究透,研究深,并藉此形成系统的育人思想,那么,“学校的领导主要是思想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语)就有了保证。

从教育思想的角度认识这五个层面的意义,即教育要从心灵开始,通过心灵陶冶,喊醒学生对身体的意识,形成健康观念和锻炼的习惯。个体的自我要融合进群体,学校要开展乐群教育;学生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教育应该指导学生认识社会、形成建设美好社会的理想追求。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心、身、群、社、宇这五个字,反反复复地学习、思考、认识、提炼其核心理念,思想精华。如能是,就会形成育人信念,其办学育人的教育视域就不会狭窄,零乱。

再说怎样系统思考学校事务。学校办学,其实就是办事。办事的内容可划分为教学、课程、教育业务、教育行政、社会事业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可以理解为五个由内而外互相包含的环,最小的环是教学,包含教学的环是课程,包含课程的环是教育业务,包含教育业务的环是教育行政,包含教育行政的环是社会事业。这五个环,环环相扣,层层展开。如果校长在办学事务中抓住这五个环进行思考,从内到外,再从外到内,来来回回地反复思考、审视,那么其管理学校事务的思想能力将会不断提高。

我总是建议与我挂职的校长,每个月在忙于具体事务中,一定要闹中取静,忙里偷闲,抓住一个环的内容进行专项的深思,下个月再换个项目思索,在思索中一定要看专著,以开卷有益态度专心学习。比如,研究教学,要看教学论,思考教学管理;研究课程,要看课程论,思考课程建设;研究教育业务,要看教育学,思考全面育人;研究教育行政,要看教育管理学,思考学校建设;研究社会教育事业,要看社会学,人才学,思考“在儿童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卢梭语)。如果校长能在这五个层面中加大思想修养的力度,那么回报给你的,一定是管理的境界、胸襟、气度的非同一般。

在人与事的视域中思考办学育人,是我现在任职的经验之谈,也是获益之见。可巧的是,我看到了法国教育家涂尔干在谈及教育要素时,就说教育有两个要素,即人的要素与事的要素,他以此要素为据,作了教育的定义,认为办教育就是要做好指向人的教育事务。我不敢说我的认识与这位教育大家“英雄所见略同”,但至少得到了一个有力的理论支持:扩展自己的教育视野,应该从人的角度、事的角度“咬定青山”,执着以求,作精深的系统思考,以此来提升自己育人的境界与做事业的胸怀。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一干”,这未必全对】

一位曾任5所学校校长的老校长反思:做校长不能仅仅是个工匠

在做校长工作中,少不得磕磕碰碰,懵懵懂懂,也必然会在经验与教训中获得做事越来越聪明,认识越来越明朗的收益。那么,做教育工作,有没有、该不该确立一个提高任职素养的总则,总策略呢?我的回答是,应该有,要确立。不然的话,尽管你十分重视经验的积累,也林林总总地下了不少功夫,但由于没有理性的“武器”,就缺少反思的力量,就难免认识得少慢差费。那么,提高校长专业素养的总原则,总策略应该是什么呢?

反思一些取得事业成功校长的任职经历,发现是一个这样的必经路程:通过实践历练,注意经验提升,进而做好理论构成。通俗地说,这些校长的任职,能够“做得出智慧,积得成经验,理得出道道”。仔细分析起来,这一路程的前两个阶段是必须要走、不能不走的,而第三个阶段则不然,似乎可以说是可走也可不走。这就是说,如果不特别地有意注意地进行思想的升华,文字的阐述,理论的梳理,那么,同样是走校长的任职路程,但走的效果会是不一样的。这里有个对三段历程的理解与重视程度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思考。

先说从实践历练到经验提升,这是任校长都有且无法回避的必经之路,这就是说,不走也得走,而且没有人能替您走。这种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校长在摸爬滚打中,一定会积累经验,一定会在直接的感受中获得管理认识,形成管理的第一反应,提高拍板决策的能力。有了一定的经验,就有了“老马识途”、“见多识广”般的工作自信,也有了思考教育问题,组织办学行为的依据。比如,推广、交流办学经验,介绍、树立取得优秀经验的典型,以期通过经验的启发,榜样的作用,促进工作的进展,这是以经验促进办学常用的做法。实践历练,经验积累,是基层工作者主要的工作方式与发展方式,也是我们主要的生存状态。有了这两点,完全可以保证校长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就是说,没有理论的专门修炼,没有理论的更多指导,是不会对校长的任职产生直接的阻碍作用的。但是,就是因为实践经验积累的可满足性,以经验行事的便捷性,制约了相当一部分校长成为更为优秀的校长,也制约了校长专业化的社会认可度,制约了校长专业化建设的总体水平。

从我的任职经历的教训看,就曾经有过一段只顾做事,欠缺理论思考的历程。那时的工作环境,也是特别要求教育要重视做,说是事业是做出来的、干出来的,那时,许多领导在审视你做教育是否勤奋,是否投入时,就看你天天的行动,就看你做得怎样。如果你多一些思想,多一些前卫的认识,就会有领导提醒你:思想太超前,当心群众跟不上你。行动、行动、再行动,就是校长办学的总原则。

由于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一干的思想占了上风,那时的办学,多是靠感悟、靠直觉,靠经验认识来行事。决定一些事情,开展一些工作,经常是“灵机一动”、“心头一热,计上心来”。这样的行为,反应直接,少费周折,一想就做,一锤定音,缩短了认识与实践的距离,也取得了立竿见影,一抓就灵的些许成绩。但有一利就有一弊。这种行动的迅速,反应的直接,经验的依靠,难免不会出现草率决策、仓促行事、浅尝辄止、工作表面化的问题。更为可怕的是,这样的工作状态,虽然使我获得了一些任职成就和荣誉,但总觉得空落落的,少了些什么,也渐渐地出现了职业倦怠,高原现象。我觉得如此状态十分不好,必须较快摆脱出来。

✎【好校长的突破口:由“陶知行”变“陶行知”】

一位曾任5所学校校长的老校长反思:做校长不能仅仅是个工匠

那么,突破口在哪里呢?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毛泽东语),经过思考,我明白了许多。做校长工作,实践历练是必须的,经验积累也是不可少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做的过程中,在积累做的经验的同时,一定要重视理性的修炼,一定要将理论学习,理性思考作为更为重要的发展方式。教育虽然是一个要靠做来完成的事业,但更应该是要靠想明白了再做的事业。

所谓想明白,就是必须要注重理论的学习、研究,理论的引领。须知:没有理论指导的行为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与实践结合的理论也一定是空洞的。做了那么多,为什么却事倍功半、甚至费力不讨好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理论修养的欠缺,理论建设的不够造成的。理论的缺失使一些行为或者片面、或者简单化、或者仅以只言片语指导行为,以至在浅薄的思想的作用下出现行为的偏差甚至错误。

例如,一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口号,是如此盛行,引导不少教师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夸孩子的方式,但却少有对什么能夸,什么不能夸,应该夸什么,不应该夸什么的理性思考。如此这般地夸孩子,造成的结果是夸的方法创造得挺精彩,但夸的错误却时有发生。盲目地夸,错误地夸,夸得有的孩子自傲,有的孩子自卑,如果教师有“表扬是把双刃剑”,“不比起步比进步,不夸智力夸努力”的理性认识,就不会只考虑夸的方式,而不审视夸的内容是否恰当了。

再听一听一些校长的即席讲话,现场表达教育思想的言语:或者是“德育教育”“大美育”“大德育”挂在嘴上,或者是一个个个别叙事成了发言的内容,而少有深度的分析与深刻的见解,如果能稍微有能力想一想有没有语病、逻辑通不通、理念明不明,就不会口无遮栏地随意而言,理论的修炼不足制约了不少校长的进步,实在是可惜。在现实中表现出的这些不一而足的种种问题,足以证明,实践中的许多问题、行为的各种偏差,往往是因为思想的肤浅,理性的清思不足造成的。如果在工作中多一点点理论审视,经常进行理性思考,频繁地做“精神”体操,就不会出现这些很失“面子”、很误导行为的问题。很可惜的是,似这样的遗憾在实际工作中是时有发生的。

因此,做好教育工作,抓好学校的办学,一定要将理性的修炼,理论的武装提高到突出的地位上,一定要经历一个由“陶知行”到“陶行知”(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曾改过两次名,反映了他对认识教育的思想历程)的改变过程。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毛泽东说过:“经验若不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经验。”苏格拉底也说:“不进行理性反思的生活,不值得一过。“亚里士多德更是强调,理论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让我们更为耳熟能详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的领导,主要是思想的领导”那句至理名言。至此,校长修养的总策略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总结出来了:理性修炼,以理性智慧催生实践硕果,就是提高校长任职修养能力的总原则,总方针,总策略。如果校长在任职中特别注重实践中的理性审视,经验中的理论升华,那么,其办学行为就会是理性实践的,就会防止行动的盲目、决策的草率、工作的肤浅等问题的发生。以勤做教育,以情做教育,更要以理做教育,这是当代校长应该自觉坚持的修养准则。

在确立了这一总原则和坚定信念的前提下,接下来的工作是要建立自己的读书、理性修炼的计划。那么,什么样的书应该是校长必读之书呢?以我尝到甜头的读书认识来说,校长提高教育专业素养的读书内容应该是:要读学习论,以指导教师做好以学定教的工作;要读教学论,以指导教师优化教学,做好因材施教工作;要读课程论,以做好指导教师理解教材、用课程知识养成学生素质的工作;要读教育管理学,以做好行政组织工作,要特别重视读教育哲学,这是做好校长系统思考,提高工作反思能力的最高要求。哲学是“爱智慧”之学,是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学问,人要进行哲思,没有哲理的修炼不行。

前国家领导人李瑞环号召领导要“学哲学、用哲学”,他出版的《辩证法随谈》,在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阐述、论证了哲学的意义与价值。有了理论的导航,就有了行动的指南。有了理性思考的能力,校长的实践历练,经验积累,理论提升就有了内在的力量。我就是通过上述学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而小有成就的。任职至今,我先后获得了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校长、区级模范校长等称号,发表了上百篇文章,出版了数十册教育专著,每年要到各高校作多场报告,现在是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兼职教授。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可谓收获多多。我认为,以理性智慧催生实践硕果,是成功校长、模范校长的必由之路。

这是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旗下“校长会”的原创文章,欢迎转发与转载,如转载请在文末评论处留言取得授权,我们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