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至少,他在茶界还是混出头了的

至少,他在茶界还是混出头了的主角介绍

幸运之神 无心染柳

王褒,字子渊,资中(今四川资阳)人,汉宣帝时期文人,官至谏大夫。《汉书·王褒传》云:“王褒字子渊,蜀人也。宣帝时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群书,博尽奇异之好,征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益召高材刘向、张子侨、华龙、柳褒等侍诏金马门。神爵、五凤之间,天下殷富,数有嘉应。上颇作歌诗,欲兴协律之事,丞相魏相奏言知音善鼓雅琴者渤海赵定、梁国龚德,皆召见待诏。于是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庶,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使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选好事者令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时,汜乡侯何武为僮子,选在歌中。久之,武等学长安,歌太学下,转而上闻。宣帝召见武等观之,皆赐帛,谓曰:“此盛德之事,吾何足以当之!”。王褒的作品有《洞箫赋》、《圣主得贤臣颂》等文,明张溥编《汉魏六朝百三家名集》和清严可均辑《全汉文》卷四二均有收录。

评述茶道大师——王褒:

从人的生存足迹来讲,王褒生活在汉代这个文人大家辈出的年代,实为他的悲哀。因二司马之能人引出的大文学家比比皆是,所以王褒只能算是汉代文人汪洋中的一粒沙子。在文采方面,其作品不在佳作传世之列,在仕途方面更是终不得志。基本上属于社会低层的,却又有点才气的小官。在那时的巴蜀大地,几乎是以文压倒全国的情况下,王褒要想混得出人头地是何等的难上加难。

但汉代又是一个十足的茶业时代,也可以说是茶的王朝时代的基石,期间因茶而发生的故事并不比后来的宋王朝少,且这个时期的茶事品位还显得高雅许多。无数的史书都在这一时期辑录了茶的史实。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文人进入茶的世界就是非常平常的事了。王褒的才华在文学上没有得到认可,但在今天我们的茶世界里,却是因他的“不经意”而成为一代大师。感觉这个大师名号与其格格不入,而这又有谁能证明王褒不配大师身份呢?如是推断,那《僮约》反而更能证明他是一名特爱茶的文人,凡茶事进程都要提及他,不是因他有茶的记录,应该是从其作品中看出他所提出来的茶,是供他自己享用的,并且还有要求。这与其前人记录茶叶茶事有着本质的区别。由此,称其大师绝不是感情因素,而是理所当然。再则,因他的《僮约》使我们将茶的文明史可靠地前推了近六百年,其中包括茶具和茶叶市场的定论。西晋( 公元265-316年 )左思(约公元250-约305年)的《娇女诗》,其内有“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这“鼎”是否是茶具难以明确。从根本上没有达到王褒作品里那茶事理解的要求。而常璩所著《华阳国志·蜀志》“南安、武阳皆出名茶。”的记载,则完全为王褒的“武阳买茶”找到了可信的依据。

从茶器具史来讲,王褒在作品里还专门提出了品茶之后要清洗干净,专门收藏在很卫生的地方“烹荼尽具,已而盖藏”。尽管《僮约》流传至今已出现了三个版本,但每个版本在记录茶这个方面都是高度的一致。

作为我国茶史中的重量级人物,其晚年是否清雅,是否悲苦,是否小隐。我们都不得而知。昔日的大师悟道远去,在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中说公元5世纪时,茶叶渐为商品。他如果会识中文,且是古汉语,那么王褒的这篇《僮约》会让他跳河自杀。只因《僮约》中的“武阳买茶”的准确时间是:公元前59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比《茶叶全书》铁定的5世纪要提前五个多世纪。这可不是一个小数,五六百年啊。

真正的茶人却又是保持着与世俗的快感和绿酒灯红的距离,王褒在其后世传扬中,淡淡地走进属于他的苍茫人海,谁也不明白他是否悟尽了一生的精华。他终其一生留给后人的却不是文学作品,这难免让他作为一代追求文学梦想的汉人,多少是有很多的伤痛。虽然茶为他塑造了一个鹤立鸡群的伟大形象,但这怕是他至今也是不知道的。

王褒作品介绍

《僮约》……

《僮约》主要是从内修和外扬上表现王褒这人擅长说教,精通制约,作品内修上是为了教训作者的奴僮——便了,为了让便了服服贴贴地听从主人的使唤,便随随便便地写下了这篇约六百字题为《僮约》的契约,文中列出了名目繁多的劳役项目和干活时间的安排,迫使便了一天到晚几乎没有时间空闲。契约列出的繁重而繁多的活让便了难以负荷。作品《僮约》从文辞的语气认定,完全是作者的玩味作品,文中有着许多的调侃、幽默语言。但王褒就在这不经意中,为中国茶史的发展考证留下了极为重要且又详细的一笔。《僮约》中有两处提到茶,即:“脍鱼炰鳖,烹茶尽具,已而盖藏。”和“武阳买茶,杨氏担荷”。“烹茶尽具”是讲煎茶时要同时准备好洁净的茶具,用以品饮,“武阳买茶”就是说要赶到成都南面的一个茶叶集散地武阳(今成都以南彭山县双江镇)去买回茶叶。

《僮约》这篇作品出现的背景是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年)正月里,王褒寓居成都安志里一个叫杨惠的寡妇家里。杨氏家中有个名叫“便了”的髯奴,王褒经常指派他去买茶买酒。便了认为王褒是外人,替他跑腿办事很不情愿,又怀疑他可能与杨氏有暧昧关系。有一天,他跑到主人的墓前倾诉不满,说:“夫买便了,单望家门里外,无他需。”意思是大夫您当初买便了时,只要我看守家里家外,并没要我做其它的事,现在居然还为其他的男人去买酒。

王褒得知此事后,非常的气愤,当时就想找便了出气,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以一万五千钱汉币从杨氏手中买下便了为奴。这就是文人王褒想出的文人办法。便了跟了王褒后,心情极不快乐,但也无可奈何,但他还是在写契约时向王褒提出:“既然事已如此,您也应该向当初杨家买我时那样,将以后凡是要我干的事明明白白写在契约中,要不然我可不干。”王褒便将作品“《僮约》”一挥而就,便了见了痛哭流涕向王褒求情说,如是照此干活,恐怕马上就会累死进黄土,早知如此,情愿给您天天去买酒。

严格地讲,《僮约》首创了三个历史话题先河,一是古人体现出来的劳动用工合同,二是指明了茶叶茶具茶市场,三是表达了古人的文章还可以这样写。在第二点上,王褒就比他的前辈们幸运得多,他的前人们都提到了茶,但作品却早佚,而《僮约》则原文至今。实为难得。《中和》、《乐职》、《宣布》、《鹿鸣》等作品也为作者得意作品而位立史书大全。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