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手机竟是抑郁症的元凶?为什么你的情绪如此低落?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阿静及头条号明心若愚

订阅本头条号阅读更多有关心理健康及儿童教育文章(点击标题下蓝色字体明心若愚→右上角添加订阅即可)

手机竟是抑郁症的元凶?为什么你的情绪如此低落?

手机---可致孩子抑郁

近两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时愿意来咨询室寻求帮助。在这些求助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有抑郁情绪,这引起了我的关注与思考。并有了一个重要发现: 那就是这些孩子的家长普遍都会说这样一句话:都是手机闹的。而孩子的表示是:手机不能离开自己,否则会觉得心里没有着落。

我儿子也一样,手机好像是他的一部分了。有一天晚上,我看到他已经睡着了,手里还拿着手机,就过去想帮他拿开放到一边,我刚一拿,他立马惊醒夺了过去。

手机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通话工具,也不再是一个奢侈品,拥有手机的年龄也越来越小,小学的孩子几乎就人手一部了。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功能的不断开发,上网、购物、娱乐、信息交流......,手机俨然成了另一个世界,孩子们可以通过手机聊天、听音乐、玩游戏、获取信息......,这本身不是什么坏事,另一个角度讲,还是一件好事,可以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的与人沟通,拓展视野等。但让我们担心的是它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

一、上网可能导致抑郁

智能手机让上网成为一件更容易的事,虽然上网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很正常的行为,但是一项新调查发现,上网时间过长或者过短可能会导致抑郁。

这是来自中国日报的一篇文章:

这项发表在《儿科学》杂志上的研究并不是说网络该为抑郁症负责,因为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那些不上网的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状的几率也增加了。事实上,研究人员称青少年上网时间过长和不上网都表明这个孩子过得不好。在研究中,皮埃尔安德烈 米肖博士和他在瑞士洛桑大学的同事一起,调查了7200名年龄在16岁到20岁之间的青少年的上网情况。那些每天上网时间超过两小时的人被视为“过度上网者”,而那些上网时间介于“每周几次”到“每天两小时”的人则被视为“正常上网者”。这些青少年还回答了一些和健康相关的问题,其中包括一些和“抑郁倾向”有关的常规问题,这些问题可测算出一个人感到忧伤或绝望的频繁程度。研究发现,跟“正常上网者”相比,过度上网和不上网的孩子更容易感到“抑郁”或“很抑郁”。就男孩而言,过度上网和不上网的人抑郁分值高的可能性都比正常上网者高约三分之一。而女孩当中过度上网者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比正常上网者高86%,不上网者比正常上网者高46%。这一研究将家庭收入、慢性病等因素都考虑在内。一般来说,青少年上网是为了与朋友们联系,因此研究人员推测,那些从来不上网的青少年可能更自闭。

虽然不上网也可能抑郁,但值得注意的是,不上网的青少年比例相对较少,所以总体而言,过度上网与抑郁的关系可能更紧密些。

探究上网而导致青少年抑郁的原因,我做了一个小样本的调查,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整体,但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一些问题。在我对手机上网的青少年调查谈话中了解到,上网内容可能是导致抑郁的一方面原因。大多数有抑郁情绪的孩子,上网更关注网红、一些消极的或带有抑郁感的影视、动漫等。

青少年的心智并不成熟,网红呈现给他们的是可以不用付出太多努力就可以成功,但现实中接受到的信息却往往与之相反。对于那些带有抑郁感的影视动漫,孩子很容易认同,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正是个性形成的时期,成人眼中的灰暗、抑郁、甚至自杀都可能是孩子眼中一件很酷的事而去模仿,最终弄假成真成抑郁或自杀。

二、游戏可能导致抑郁

游戏本身并不是坏事,适当的玩一些积极的健康的游戏有助于孩子的发展,但长期沉迷于游戏中,可以造成游戏世界与现实世界混淆,游戏世界中的种种成功体验往往在现实中受挫。

三、音乐与抑郁

匹兹堡大学的一项研究:(资料来自于网络)

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医学与小儿科副教授布莱恩组织了本次研究,研究发现,与较少听音乐的年轻人相比,常听音乐的年轻人更易得抑郁症,且后者陷于抑郁的几率高出前者80%。研究人员并没有测量听音乐的次数,但基于以往数据,研究人员预测最常听音乐的年轻人一天至少听音乐45小时。目前为止,研究人员还不清楚是因为抑郁了所以通过音乐寻求解脱,还是听音乐太多了才抑郁,或者两者都有,布莱恩在报告中写道。与之相反,研究人员发现读书与抑郁的联系完全不同:读书时间越多,年轻人陷于抑郁的几率竟能下降50%

手机确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确实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对孩子而言,他们的自控力、自辩力还比较弱,更容易造成不利的影响。

很多家长的态度是:后悔给孩子买手机、控制孩子玩手机、没收手机、摔坏孩子的手机......

在手机已经普及的时代,隔绝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家长真的要认真思考一下应该怎样对待,不是只说教孩子,而是要反思一下自己在这件事中的责任。我们有没有真正关注过孩子,有没有真正陪伴过孩子,我们知不知道他们内心真正想法、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你每天和孩子认真交流吗?你和孩子在一起时是用心并全心吗?

如果你的孩子手机不在身边就觉得不踏实没着落,那你就已经输给了手机,我不觉得你给他买名牌衣服、给他吃喝、尽量满足他的物质需求就是给他足够的爱了,就是对他真的好。

别让手机变成凶手,别让手机代替亲人的爱,它只是一个工具!


(如果您有兴趣,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平台,阅读更多心理、育儿文章,并可与我们直接交流)

(如果你也喜欢我们的文章,请给我们一个大大的赞,并且随手将文章分享)

心理咨询师报考培训:年龄+学历+专业+省份

若有相关问题,可以微信:年龄+性别+职业+问题

明心若愚教育心理公众平台微信号:mingxinruoyu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