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一个部门能搞定居民投诉多种问题

建邺推行综合行政执法让城市管理更高效居民生活更美好

一个部门能搞定居民投诉多种问题

整洁美观的市容市貌。

一个部门能搞定居民投诉多种问题

全区全面推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会。

一个部门能搞定居民投诉多种问题

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整装待发。

2015年2月4日,建邺区在双闸街道举行全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成立揭牌活动”,宣布兴隆街道、沙洲街道、双闸街道、江心洲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正式成立并揭牌,加上此前于2014年11月25日率先试点的南苑和莫愁湖街道,建邺区在6个街道全部推行综合行政执法。一年过去了,建邺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虽然开展的时间不算长,但却已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市民的感受和反映出的满意度也大幅提高。

通讯员周德荣董海兵

扬子晚报记者郑幼明

成立背景:中央到地方都重视城市管理

2015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发布,在此之前的2015年10月15日,《南京市城市管理联合执法工作办法》发布,而此时,南京建邺区的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已运行一年了。

实践证明,建邺区审时度势,顺应城市发展需要,依托“智慧新城”建设,运用信息化、网格化等手段,率先开展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制改革,梳理综合执法事项,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革除城市管理领域多头执法、职责交叉、执法空白等弊端,塑造了全新的城管执法形象,提升了城市管理执法水平,推进基层政府综合治理能力现代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先行先试,建邺区综合执法机制改革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肯定,为全省乃至全国相关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鉴。

现场探访:见证前后方同步协调完成执法行动

3月7日下午,扬子晚报记者在建邺区南苑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采访时,该队监督指挥中心的显示屏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南苑街道分管综合行政执法的街道副主任余德洲介绍说,他们街道现有城管队员、协管员85人,加上其他执法单位,每天有100多人在辖区的街巷等处巡查。

南苑街道城管科科长丁少山等告诉记者,区政府从工作经费、执法装备、人员力量上优先向街道倾斜,综合行政执法实现集中办公,增配了综合执法车辆,他们街道每位执法人员都配有GPS定位手机,所有执法人员以及车辆的行动轨迹,都呈现在大屏幕上,同时执法过程也有队员全程拍摄同步传回,呈现队部的大屏幕上,这样可以确保队员执法的透明和规范,队部也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指挥和增援。在过去的2015年,他们街道共开展综合执法260多起,平均一天多一起。

记者在采访的间隙,通过大屏幕看到两起执法过程。一起是怡康街上一家汽车服务中心门前,城管、环保、安监等执法人员,对该中心占道经营、污染环境、安全隐患进行查处。

另一起是拆除楼顶违法建筑。这是位于应天大街高架桥边上某部门的单位宿舍楼,一名原公职人员先将楼顶部分隔热层拆除,竖起两排高大结实的钢管“晒衣架”。4日夜里,突击加上玻璃顶,并在“晒衣架”周围安装上塑钢门窗框建成阳光房。城管人员周六巡查发现后,要求其自行拆除未果,余德洲周一即上门做其思想工作,并于周二下午,安排执法人员上楼“助拆”。

记者看到,拆除期间当事人的亲属时有情绪激动的表现,甚至一度持砖头准备阻止拆除,一直在大屏幕前关注现场动态的丁科长,不时通过手台提醒队员加以劝导并注意防范,整个拆除过程最后圆满结束,阳光房的大块玻璃等材料,也都完好无损。丁科长还嘱咐执法人员将现场的杂物垃圾等清理干净。

规范管理:从“单一约束”到“立体监控”

由于城管部门的管理对象多为外来流动人员、社会底层的居民,加上基层执法队伍的素质能力偏低,因此,近些年行政执法呈逐步规范化、法治化的趋势,但不少地方依然存在违法或不合理现象,有损执法人员的整体形象,造成“污名化”困境。可见,执法权力得不到有效规范,乱执法、粗暴执法、执法寻租、贪赃枉法就难以禁绝。

建邺区把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机制改革作为规范执法权力的重要契机和核心内容,运用多种手段构筑立体的执法监督控制体系,确保执法权力在法治轨道内运行。一是梳理执法权力清单,划定权力行使边界。区级部门制定下放和委托权力事项目录,各街道制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权力清单,并明确各种权力的类型、方式、程序等,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监督权力行使。二是健全综合执法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区级部门制定《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暂行规定》、《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手册》等,相关制度规定,覆盖执法各个主要环节。三是强化信息技术运用,实现执法流程公开透明。同时,落实专人对执法大队的工作痕迹、执法过程进行收集整理,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登记归档,确保执法全过程公开透明、规范有序。

具体变化:

从“多头执法”到“组团执法”

以往街道只有城管中队,只能进行清理占道经营之类简单的“单项职能”,而对居民投诉的餐饮油烟扰民、不具经营资格、卫生条件不好等问题,街道只能请相关部门处理,极易让居民感觉他们是在“踢皮球”。

而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成立后,构建了执法协调体制,改变“多头执法”问题。由过去的城管单一执法,变成13个部门“组团”执法,其中城管、环保、市场监督(含原工商、药监、质监)、交警4个区级部门选派执法人员常驻街道,公安、住建、卫生、人社、投促、安监、文化、教育、消防9个区级部门明确执法联络员,随时根据需要参与综合执法。这种“组团执法”的方式,使部门之间的协调更加顺畅,有效弥合执法衔接缝隙。另一方面,扩展街道执法权限,打破“条块分割”格局。区部门通过向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下放权力或委托执法的方式,使街道的执法项目和执法权限大幅扩展,现有派驻执法事项152项、联系执法事项60项,另有联合执法事项33项。街道的“增权”,让区级部门“条上执法”和街道“块上执法”相互融合,改变了“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的执法痼疾,大大提高了基层执法效率。

初见成效:

12345投诉工单下降30%左右

城市管理具有动态性、复杂性、综合性等基本特点,客观上要求执法活动的常态化、长效化。但长期以来,由于执法力量、协调不畅等因素限制,基层习惯于多部门联合开展的突击性检查、运动式执法。这种方式只能取得短期效应,不仅难以从根本上清除“脏、乱、差”等城市治理顽疾,而且容易招致人民群众的非议和反感。

在街道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有助于从根本上告别“临时突击”的诸多弊端,使多部门联合执法成为“常态管理”。首先,及时处理违法行为。街道综合执法大队每日召集各派驻部门和联络部门对辖区环境进行巡查和整治,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群众的执法诉求,成功解决一批多年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执法效率大大提升。其次,突出重点领域执法。结合“12345”工单、媒体曝光、居民投诉等难点热点问题,重点在市容环卫、城市绿化、市政、渣土、城市规划、违章搭建、油烟扰民、环境保护、餐饮服务等领域推进综合执法。再次,分析研判难点热点。各个街道建立联合执法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探讨完善联合执法方式。

据建邺区城管局的负责人介绍,一年来,各街道共开展综合行政执法1390余次;整治倚门出摊、占道经营11985起,取缔无证流动摊点等5000多起,暂扣烧烤炉125个、流动水果车160辆、其它经营物品231车;查处辖区1060家门面店家证照,规范391多家餐饮行业后场油烟、污水排放,整治无证幼儿园6家;拆除违规广告牌、霓虹灯显示屏292块,下发整改通知书约600份,拆除违建242处28069平方米;开具违停车辆处罚单8516张;上报290条信息,编写工作简报65期,解决280余起涉及多部门、执法难的疑难杂症。据部分街道统计,辖区12345相关投诉工单量下降30%左右。

成功经验:

区财政增补街道费用

据建邺区政府负责人介绍,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第二阶段重点任务的意见》,建邺区正在强力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相关工作,构建综合执法机制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记者从建邺区获悉,为保证此项改革真正落到实处,该区建立了全套保障和管理考核机制,从工作经费、执法装备、人员力量上,都优先向街道倾斜。同时,相关工作制度、管理考核及人员轮换制度也已制定,以确保未来综合执法效能,区财政直接增补街道费用。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街道综合执法中也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工商部门发照没有前置审查程序,造成餐饮、加工、收旧等经营者很容易取得营业执照,当市民投诉这些经营者扰民时,因为其有合法的营业执照,执法人员也就只能就其油烟、噪音扰民,以及堆放占道等行为进行规范和劝说,不能取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时很难让投诉市民满意。

原标题:一个部门能搞定居民投诉多种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