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众创空间被看衰之时,WeWork入华会带来什么?

文 | 李威

“之前,国内的联合办公要么是在学别人,要么是在互相学习,比来比去好像’低手过招’;但现在WeWork来了,就好比进入’高手过招’阶段,别人怎么做、我们怎样做得更好,都有了直接的参考对象。”WeWork在上海静安WE落户了第一家门店,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认为这对国内众创空间的发展是有利的。

WeWork不久前刚刚完成新一轮由联想控股和弘毅资本领投的4.3亿元的融资。现在,他们在中国的第二家联合办公空间已落户上海市威海路696弄一处近百年历史的老厂房,目前正在进行装修施工。

截至2016年3月,WeWork在全球的23座城市拥有80个共享办公场所,分布在美国的纽约、波士顿、费城等城市,以及英国伦敦、荷兰阿姆斯特丹、以色列特拉维夫等。更重要的是,在成立仅一个月后,WeWork便首次实现盈利,此后从未亏损。

众创空间被看衰之时,WeWork入华会带来什么?

wework此时入华,到底能得到什么?

政策大树下的中国WeWork们

在诸多的媒体的评论中,潘石屹的SOHO3Q、毛大庆的优客工场和洪泰基金的创新空间都会被拿来与WeWork做比较,他们被看作是WeWork在中国的追随者和模仿者。

此外,在国内的联合办公领域还有WeWorkE+、方糖小镇等已经比较成熟的品牌,他们同样具备了很多WeWork能够提供的服务,免费使用的公共厨房、公共会客室、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

其商业逻辑在于,面向创业者提供办公空间和办公周边服务——注册、财税、人力资源,以及活动、创业导师、投融资等资源对接,而在客群行业和客单价方面存在。基于传统行业的新玩法,时间、空间上的化整为零、精细化产品运营,从而为自身获取盈利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受“双创”战略鼓舞,中国的众创空间及联合办公室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的众创空间总数已达到1.6万家。而专门跟踪联合办公趋势的Deskmag网站2014年年底表示:全球共有约5900个联合办公地点。中国在联合办公领域一年间发展的数量已远远超出全球总数。

目前,很多联合办公空间借着创新创业的东风,获得了政府的认可和支持。他们的扩张资金除了来源于资本注入,还得益于政府的补贴和奖励措施,此外,他们还可以获得一些政策上的优待,比方说,一些孵化器依靠中关村为创业公司出台的扶持政策,能够支持入驻的创业团队通过工位注册公司,这对于企业是具有很大诱惑力的。

毛大庆赋予优客空间的定位是“70%的WeWork+30%的Rocket Space”。Rocket Space是美国硅谷著名的创业加速器,美国一半的独角兽企业都是从Rocket Space走出来的,包括Uber。不同的是,RocketSpace不是孵化器,却能提供孵化服务。毛大庆把它比作创业导师,“在各种创业团队中严格筛选出’尖子中的尖子’,再有的放矢地提供孵化服务,从而加速企业成熟”。

实际上,这些“中国版的WeWork”有很浓重的政策基因,经常被认为是“地产+投融资”的游戏。其投机性体现在:借着利好政策、盘活房地产库存,而且在经历了爆发式地增长之后,年初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被普遍看衰,甚至爆出了“倒闭潮”的说法,可见中国的wework们已经到了洗牌的时刻。

有消息指出,“洪泰创新空间”与“优客工场”将合并。目前运营双方以及背后的主要投资机构都达成了默契,最快的化,下周将正式签约合并。如果消息属实,浙江意味着目前在联合办公领域,小品牌和地方政府扶持的企业都将很难生存,只有强强联合才有出路。

社群文化是WeWork最大优势

在国内,除了从创业者社区演变而来的方糖小镇等少数联合办公空间外,很多都在从事孵化器的工作,大多数并没能建立起自己的社群文化。实际上,联合办公空间数量众多,而没有建立社群优势,这可能是WeWork坚持要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之一。

“这使我想起了我在1997年参观eBay的情景。”标杆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布鲁斯·邓利维(Bruce Dunlevie)飞赴纽约参观了WeWork之后说,“在这两家公司里发生的事情令人不解。”然后,WeWork成了标杆资本继eBay、TWeWorkitter和Uber之后的又一个投资对象。

社群文化是WeWork的一个重要特色,他们希望打造一个创造者的社群,激励人们从事热爱的事业,通过“努力工作,努力享乐”的理念吸引了无数独自创业者、创业团队和自由职业者进入WeWork,让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的人互相陪伴、互相激励,将WeWork打造成一个让人永远不想下班的地方。

此外,在WeWork的网络平台中也已经有数万名会员,除了在WeWork工作的创业者和企业外,还有很多关心创业的人士,包括投资者、政府机构官员、跨国公司负责人等。在WeWork提供的开放平台上,创业创新者能够随时交流灵感,也能找到自己的潜在服务对象。

对于创业者来说,在缺少社群文化积累的联合办公空间更像是与人合租写字楼,当遇到价钱更低、服务更完备的选择。而对于一些自由职业者来说,没有社群文化的联合办公空间与咖啡馆的差别并不大。而且美式的创新文化的新引力也能让WeWork进入中国的到不少加持,毕竟这会是一个更加国际化的环境。

在国外,联合办公空间的细分市场已经开始出现:Grind主要面向有多次创业经验的创业者和资深的专业人士;Hera Hub在加州经营着3个办公地点,只向女性创业者开放。Breather是将灵活办公空间发挥到极致的初创公司,向常常奔波在外的会员提供以小时为单位的私人办公室租赁服务。

已经到了变革的时间了,中国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市场将迎来一轮整合与洗牌,而WeWork就像是一条进入了装满沙丁鱼的鱼槽的鲶鱼,将给这个行业带来不同的理念和新的活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三声(tosansheng)。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