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用五个阶段来看印度:先盛后衰的佛陀和天各一方的穆斯林

用五个阶段来看印度:先盛后衰的佛陀和天各一方的穆斯林

很多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难击败的小强国家是阿富汗,因为它曾经凭借一己之力先后独自对抗鼎盛时期的大英帝国、苏俄帝国和美帝国。然而在他相邻不远处,其实有一个更加难以征服的国家和民族,那就是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印度曾经面临世界三大宗教的轮番侵袭,并且被他们各自占领数百年。但是这块大陆上的人民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吊诡的历史进程中,演化出了自己的民族认同,同时延续了自己的宗教直到今天。这个堪称奇迹的故事能够成立,最重要的一个底层要素就是种姓制度。今天“古哥古点”就为大家简单介绍印度的宗教演化,敬请收听。

印度简史

印度的历史其实很复杂,南北长期不统一,小邦国林立。但是按照我们一贯主张的粗分辨率去看待印度的话,其历史就非常清晰明了。依据印度大陆主流宗教的兴替,其历史大体分成5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婆罗门教诞生;第二阶段,佛教兴起;第三阶段,伊斯兰教强盛;第四阶段,殖民者带来基督教统治;第五阶段,独立建国,印度教复兴。

用五个阶段来看印度:先盛后衰的佛陀和天各一方的穆斯林

但是要说明的一点是,不管哪个阶段,其实在印度社会实际生活中,印度教的发展从来就没有被打断或者被削弱。哪怕面对佛教浸润式的影响长达1500年,哪怕面对伊斯兰教摧古拉朽的宣教攻势800年,哪怕面对英荷殖民者现代科技的强大压迫200年,印度教和种姓制度始终屹立。由于大部分听众对于印度近代殖民历史相对熟悉,而且西方殖民者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传教,所以我们重点来介绍佛教和伊斯兰教在印度的命运。

种姓制度

在介绍两大宗教与印度教演化的历史之前,先简单说一下印度的种姓制度,因为这是解释为什么印度教能够长期占据印度大部分信仰空间的最根本的原因。按照历史研究表明,种姓制度的产生来自于古印度西北方向雅利安人的入侵。随着白种人的占领,原有的印度社会结构被重构,新进入的统治者建立了种姓制度,他们自居为高种姓,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吠舍。而原有的土著居民成为低种姓,首陀罗。至于原先的奴隶们则变成了最低贱的不可接触的人,也就是贱民。不过婆罗门教在宗教上有另一套解释,根据古老的经典梨俱吠陀(Rig Veda)记载,四个种姓是婆罗门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梵天所创造。梵天用口创造出了婆罗门(Brahmans),用手创造出刹帝利(Kshatrias),用大腿创造了吠舍(Vaishias),用脚创造出首陀罗(Sudras)。梵天创造四个种姓的身体部位的高低决定了各个种姓的地位高低。这就为种姓制度建立了合乎天理的宗教基础。

用五个阶段来看印度:先盛后衰的佛陀和天各一方的穆斯林

梵天

由于种姓制度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延续的年代也很久远,加上这种制度和原始婆罗门教教义解密的结合在一起,所以就有了强大的社会根基,以至于到后来即使面对三大宗教的轮番冲击都不能撼动。

用五个阶段来看印度:先盛后衰的佛陀和天各一方的穆斯林

先盛后衰的佛陀

佛教在印度的演化历史大致可以用先盛后衰来概括。佛教大约兴起于公元前500年,之后逐渐从尼泊尔向印度传播,数百年间,传遍整个印度次大陆。经过十六雄国的分裂,到了孔雀王朝时期,印度的统一加速了佛教的兴盛。等到阿育王在位,佛教达到鼎盛。我们都知道从无比暴虐的黑阿育王到仁爱睿智的白阿育王的转变在传说中就是因为他信仰了佛教。阿育王大力支持佛教,广泛进行传教活动,其影响力远播到中国。今天宁波还保存有一座藏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阿育王寺,极富盛名。但是阿育王之后,印度统一局面迅速瓦解,又恢复到四分五裂的局面。

用五个阶段来看印度:先盛后衰的佛陀和天各一方的穆斯林

阿育王

佛教最初的兴起是因为其蕴含的众生平等思想相较于婆罗门教中的严酷的种姓制度有着巨大的优越性,而且其理论、仪式都相对简单,再加上有中央政权的加持,所以一度迫使原本位于主流的婆罗门教退出主流文化地位,佛教取而代之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然而印度教的影响力经年日久,根深蒂固,并不能轻易被完全清除,而且其教义能够针对佛教的优势迅速做出调整,经过改良产生了印度教。

用五个阶段来看印度:先盛后衰的佛陀和天各一方的穆斯林

阿育王古寺

印度教兴起之后革除了婆罗门教繁琐的祭祀仪式,虔诚派、性力派等呼吁种姓平等、男女平等的宣传又博得了民心,佛教的优势便被剥夺。另一方面,佛教僧侣开始腐化堕落,他们拥有众多土地,戒律松懈,寺庙花销超出了民众的承受能力,逐渐被印度人民抛弃。

而佛教的教义也开始出现分流,出现了上座部和大众部,并分别演化为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简单来说,小乘佛教就是相对坚持佛教原始教义的流派,而大乘佛教则是从大众部演化来,本质上大乘佛教的解释和理论就是为了根据印度社会实际情况做出适应性修改。

用五个阶段来看印度:先盛后衰的佛陀和天各一方的穆斯林

大乘山观音殿 大乘佛教圣地

大乘佛教的出现使佛教在许多方面向印度教靠拢,失去了自己的特色。由于要与外道争夺高下,大乘佛教中又分化出了密教。佛教的密教化使佛教的鲜明特色逐渐消失,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与印度教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印度教徒也就对佛教失去了兴趣,最后从整体上被印度教吸纳了。印度教在万神殿的角落里,保留了佛陀的一个位置,把他解释为毗湿奴神十种变化的第九种,并且说毗湿奴神先后变为鱼、陆龟、猪、人、狮子、侏儒、佛陀,故意引诱民众走向异端而坠入迷界,最后大家又正确的回归到印度教的正路。

用五个阶段来看印度:先盛后衰的佛陀和天各一方的穆斯林

毗湿奴的化身

顺便介绍一点,小乘佛教在佛教分流中被边缘化,此后向南传入东南亚地区,故此南传佛教基本为小乘;而中国原本接受小乘佛教,经由玄奘法师西行,得到大乘经卷。故此我国佛教八宗,均为大乘佛教。

孔雀王朝之后的中央政权笈多王朝崇尚印度教,使佛教地位一落千丈。印度教的主神崇拜能够突出王权神授这一特质,更加符合当权者需要,因此佛教被印度封建统治者所抛弃。从笈多王朝开始,佛教开始由鼎盛走向衰落,而印度教开始复兴。等到更晚些时候,穆斯林进入印度次大陆时,佛教几乎彻底消失。

用五个阶段来看印度:先盛后衰的佛陀和天各一方的穆斯林

犍陀罗造像

天各一方的穆斯林

公元1000年到大约公元1800年之间,印度大陆主要统治阶层更换为穆斯林,前面为德里苏丹国,后面为莫卧儿王朝。印度教在击退佛教影响后,经过稳固的发展,与种姓制度已经完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民间形成了强大的基础结构。但是这种结构对于低种姓人群和贱民来说非常不公平,对他们的压迫又开始变得严酷起来,印度教最初的改革口号都被上层精英抛弃。而此时强调人人皆兄弟的伊斯兰教占据了舞台中央。伊斯兰教和佛教强调的平等又有所不同,佛教更加偏重于软性的号召,而信仰伊斯兰教的统治者则具有更加坚强的执行力。因此平等的诱惑加上有力的执行,伊斯兰教对印度社会底层人民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许多贱民和低种姓的人群纷纷改信伊斯兰教,尤其是在印度教势力相对较弱的偏远地区。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距离印度中心最远的两侧分别出现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两个穆斯林区域天各一方的原因。

用五个阶段来看印度:先盛后衰的佛陀和天各一方的穆斯林

莫卧儿王朝 阿克巴大帝

但是和伊斯兰教征服其他许多地区不同的是,在印度面对的不仅仅是印度教信仰的问题,还要面对种姓制度的挑战。而种姓制度是一种世俗习惯,它包括各个大家族之间的通婚联姻关系,已经非常固化的不同家族从事不同职业的社会分工体系,还有社会上已经客观存在的牢不可破的等级文化。这些都不是宗教信条,不可能通过更改信仰出现变化。

用五个阶段来看印度:先盛后衰的佛陀和天各一方的穆斯林

印度穆斯林婚礼

事实上,在印度穆斯林信仰地区甚至某种程度上也出现了类似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外来的波斯人、突厥人占据最高等级,后加入的原先为低种姓的印度平民居于较低等级。尽管伊斯兰教义明确禁止这种等级划分,伊斯兰统治者也从来没有这样的制度安排,但是由于新加入的大量印度穆斯林在过去的生活中已经长期习惯于这种种姓文化,所以分级现象也确实存在。只不过越到后期,在伊斯兰文化的逐渐改造下,相对于印度教区域,穆斯林的种姓化程度已经大大减轻了。

用五个阶段来看印度:先盛后衰的佛陀和天各一方的穆斯林

印巴分治的执行人蒙巴顿

不过,对于印度大陆中央的印度教势力雄厚的地区,高种姓的印度精英通过加强宗教控制和实施一系列的切断与穆斯林联系的措施,有效的阻挡了伊斯兰的渗透。而且印度教的灵活性再次得到了体现,从南方兴起的“虔诚运动”逐渐传到北方,这是又一次的宗教改革,不仅强调进一步废除印度教的繁杂的仪式,而且呼吁种姓和解,也呼吁和穆斯林和平相处。总之在穆斯林的影响下,不少原先低种姓的贫苦人们通过更改信仰脱离了严重的压迫,但是由于种姓制度的存在,穆斯林也不可能通过宗教手段完全改变印度教存在的现状。所以双方在后期基本形成了互相接纳的平衡局面,直到新的殖民者到来。

用五个阶段来看印度:先盛后衰的佛陀和天各一方的穆斯林

殖民时期的印度

种姓制度为印度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它是抵御三大宗教先后统治的凭借,但是也是横在印度现代化之路上的最大阻碍。今天的高种姓男人仍然可以就用几把米便占有低种姓女子的身体,今天的婆罗门仍然可以让贱民议员下跪亲吻自己的脚。印度的圣雄甘地算得上是印度国家的骄傲吧,可是即便是他也曾经反对废除种姓制度,贱民领袖安贝德卡尔为了与甘地抗争,带领百万贱民抛弃印度教,改信佛教,这才有了今天印度境内的佛教徒。到今天为止,印度虽然出了贱民总统,却还没有产生贱民总理。

用五个阶段来看印度:先盛后衰的佛陀和天各一方的穆斯林

安贝德卡尔


更多“古哥古点”精彩节目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古哥古点

创业不易,耳娱心憩之余如有您偶或中意的“古哥古点”节目期次,请帮我们随手点赞、转发。

书不尽言!您的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