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还记得吗?有种考验叫埃博拉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洪建国

还记得吗?有种考验叫埃博拉

眨眼之间,一年了!

生活在这个变动不居、节奏飞快的网络时代,一年已足够遥远。有许多一年前的人和事,或许你已经模糊、甚至是忘却。

埃博拉——这个一年多前曾席卷非洲大地、令人类闻之变色的病毒,不知您是否还记忆犹新?

2015年3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出色完成了为期半年的抗击埃博拉疫情任务。此次援非抗埃行动,是中国军队第一次成建制独立遂行海外重大疫情防护任务,是一场保卫人类生命的国际大营救,历史意义深远重大。

端端知道,当危险远去,当生活重归平静,人类是健忘的——这或许是寻求快乐和幸福的一种本能和天性。

但端端希望,即便时间的步伐走得再远,您仍能记得那群为了祖国、为了人类、为了朴实无华的无私大爱而远赴非洲的“抗埃勇士”。记得他们说过的话,记得他们流过的泪,记得他们作出的牺牲与奉献,更重要的是要记住,当危险来临的时候,总有一些人选择挺身而出。

有些过往,我们应当时常回想。

从今天起,解放军报客户端将连载解放军第302医院政治部宣传干事、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成员洪建国的抗埃回忆录。

时间,并不会冲淡我们对勇士的敬意!

——编者

还记得吗?有种考验叫埃博拉

中塞医务人员与19位埃博拉康复患者合影

时间如同流水,在你不经意间悄悄流逝,甚至没有留下一丝痕迹。但总有一些经历,即使过去再长时间,依然刻骨铭心。距离我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队员出征西非抗击埃博拉疫情已经一年多了,发生在非洲大地的一幕幕,恍如发生在昨天,是那么亲切,那么熟悉。

(一)

埃博拉,本是非洲一条静谧的河流,甘甜的河水不知养育了多少非洲人的生命。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条河闻名于世,只因40年前突然出现的一种让人七窍流血的怪病。一条河流的名字,后来竟变成了超级病毒的代名词。

说埃博拉是“超级病毒”一点也不过,提起2003年爆发的SARS病毒大家可能还心有余悸,SARS病毒属于3级病毒,而埃博拉病毒为更高一级的4级,是最高等级病毒,一旦感染埃博拉,发病时间很快,两三天就有可能导致死亡。

自2014年爆发于西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国的埃博拉疫情,是埃博拉病毒被发现40年来最广泛、最复杂和最严重的一次大暴发。常言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我军唯一传染病医院的一名分管宣传的政治干部,关注突发传染病发展趋势早已成为我份内的事,埃博拉横行无忌自然让我的神经紧张。

“它会不会传入我国,我们应该如何防控?”去年七八月间,我接连采访了著名传染病专家陈菊梅、姜素椿、王福生、赵敏等人,相继撰写了数十篇埃博拉防控科普文章,其中《302医院传染病专家建言埃博拉疫情防控工作》一文,竟得到了多位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

还记得吗?有种考验叫埃博拉

埃博拉病毒图

(二)

如同一群穷凶极恶的猛兽,埃博拉所到之处,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惨遭吞噬,一个又一个无辜的家庭支离破碎。面对死亡,有的人选择离开,有的人却正在赶来。

正如非洲人民传唱那首歌《消灭埃博拉》所说:“埃博拉肆虐/人民饱受痛苦/我们祈求上帝/让埃博拉离开我们的国家/远离我们的人民/离开我们的家人和朋友/最终杀死埃博拉/别人因埃博拉走了/中国因埃博拉来了……”

自2014年9月起,从302医院优秀医务人员中抽组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分三批赴西非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期间,我与我军首批援塞医疗队前后连线,日夜撰文,将中国军医直面埃博拉的感人事迹真实呈现在亿万网友眼前,300多篇稿件在第一时间传递出了“中国声音”。

援塞抗埃如同是一场接力行动,疫情不结束,一批又一批抗埃勇士始终在准备着。2014年10月15日,第二批援塞医疗队开始组建。得知消息,我很快递交请战书,兵有幸成为医疗队预抽组队员,参加了第二批援塞医疗队第一次指挥组会议。那一刻我特别兴奋,想像着自己能作为一名军人上前线,战斗在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那一晚,我失眠了,一整夜都在考虑医疗队宣传的事儿。

谁知,然而,老天爷就像给我开了一个玩笑似的,正当我准备参加第二次指挥组会议时,有人竟告诉我不用参加了。我的心像打碎了五味瓶。郁闷之后,我想组织有组织的考虑,只要能为援塞医疗队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在前方后方都一样。

还记得吗?有种考验叫埃博拉

作者进入病房前的照片

(三)

分针秒针不停地转着圈,转眼两个月过去了。

2014年的最后一个月,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开始抽组。

那些天,有人见我就问:“你准备好了吗?”我笑着点头。

12月15日,院长宣读抽组队员命令,有我!一直悬在内心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我如愿成为第三批援塞医疗队“宣传干事”,“高大上”地自称“战地记者”“新闻发言人”。

因为有先前的准备,这一次我更坦然和自信了。接下来一个月是紧张而忙碌的准备。在多位同事的帮助下,我不断完善宣传方案和思路,与媒体联合跟踪报道医疗队,挖掘了诸如《新娘就要上战场》等感人故事。

网上有句顺口溜这样形容塞拉利昂人的生活状况,“穿衣一块布,吃饭靠上树,经济靠援助”。要去这样的国家,做好各种准备必不可少。比如说制作好了宣传条幅,要记得带悬挂条幅的钉子、铁丝,还要具备锤子和钳子等工具。第三批医疗队要在异国过春节,出国前我跑市场去购买灯笼、彩带、拉花、中国结,制作春晚背景布……忙得不可开交。

抗击埃博拉不仅仅是一场国际大救援,更是一场生死大考验。习主席给全体抗埃队员提出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要求。面对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异常凶狠的埃博拉病毒,哪怕是一个不经意的小疏忽,都有可能产生致命的后果,所以出国前的专业训练是严而又严。

北京的冬天,寒风刺骨,气温已到零下。然而,在302医院模拟培训中心,为模拟非洲疫区高热环境,室内竟用暖气吹、火炉烤,温度高达35摄氏度,我与队员们身穿体能背心裤衩,正在“炎炎夏季”反复进行着穿脱防护服训练。这时,我要小心翼翼地穿上N99医用防护口罩、防护帽、护目镜、一次性防护服、两层手套、防水隔离衣、面屏、防水雨靴、靴套等11件防护用具,还要经过36道穿脱流程,每脱一件防护用具都要用消毒液对双手进行一次消毒,并严格执行从上到下穿戴、口罩先戴后摘、穿脱不颠倒等10条原则要求。

对于一个非医学专业人士来说,光听听11件防护服、36道穿脱流程、10条原则要求,头就已经“大”了,况且还要在高温环境下展开工作,穿着臃肿得如同“熊猫”一般,走路不但不方便,呼吸也很困难,不一会儿,身上已是大汗淋漓,我感觉这种“耐热”训练无异于在三伏天穿羽绒服逛大街,真是要命!

要命的事情还有“洗手”。这里的“洗手”可不是简单地把手打下肥皂、在水上冲洗一下,而是按照步骤,从手的内侧外侧、指间内外侧、大拇指、指尖、手腕等部位进行消毒清洁,整个穿脱过程至少要洗10次手,简直快把手洗脱皮了。

不过,训练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不敢有一点儿马虎。因为大家心里雪亮:万里之外的非洲大地,此刻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2015年1月12日,先遣队员出击抗击埃博拉疫情的通知来了。

我,是其中一员……

还记得吗?有种考验叫埃博拉

作者在塞拉利昂

作者简介:洪建国,男,山东济南人,2008年毕业于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现为解放军第302医院政治部宣传干事。201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赴非洲塞拉利昂执行埃博拉疫情防治任务。在各类媒体发表文章3000余篇,出版30万字的我国首部援塞抗埃长篇报告文学《大国担当》。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总后军事文学奖等30多个奖项,3次荣立三等功。

还记得吗?有种考验叫埃博拉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洪建国)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