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见血封喉?现实中真有这种毒吗?

“箭……箭上有毒!”在电视剧里,中毒的炮灰脸色铁青,喊出这一句话就挂了。这种见血封喉的毒,真的存在吗?

法医秘史丨第25辑见血封喉?现实中真有这种毒吗?

大家好,在前几期的“法医秘史”中,我们连续介绍了解剖学的一些知识,有人觉得重口,也有人觉得不过瘾。不管怎样,肉吃多了都会有点儿腻,所以从上周娜娜的文章《清朝不光有玩穿越的妃子,还有货真价实的法医呢!》(←←可以直接点击文章标题查阅)开始,我们决定来给大家换换口味,让大家从解剖学的油腻中暂时走出来吧!哈哈哈哈哈哈!

不说解剖学,那我们来聊点什么呢?

从小看电视长大的大家,一定很熟悉这个画面:

古代战场上,两军对垒,忽然“嗖”的一声,一方主将中了一箭,只见他脸色发青,喊出最后一句台词:“这箭……箭上有毒!见!血!封!喉!啊!……”

然后,他就挂了。

类似的场景还会出现在武侠片里,总之,不是中箭,就是中暗器,有时候被害者没有了台词,其它小伙伴也会替他来完成:先是拔出暗器,再用鼻子一嗅,或是用舌尖舔一舔,面色严肃地宣告,有毒!此毒见血封喉啊!

◆ ◆ ◆ ◆ ◆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神龙见首不见尾、“见血封喉”的剧毒,到底是什么呢?

看过几百集《名侦探柯南》的童鞋举手了,说是氰化物。

事实上,氰化物的问世时间也不是很长,中国氰化物的生产最早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所以在古装片里用氰化物未免就有点儿穿越了(笑)。

既然不是氰化物……那这种奇怪的毒药在现实中到底存不存在呢?

◆ ◆ ◆ ◆ ◆

古代对“给武器涂毒药”这件事,确实有过记载。

考古发现的秦朝军队弩箭箭头,经过现代的金属成分测定,发现箭头里含有高浓度的铅。这就意味着,当箭头射入身体后,会延迟伤口的愈合或造成铅中毒。

当然,下面这段历史大家更为熟悉:三国时,关羽中了敌方的毒箭,如果没有华佗刮骨疗毒,大概关羽的命运就要改写了。

但是真正完善和发展毒箭技术的时代却是清代。而将毒药与兵器结合的这个想法,最初来自于清军在雍正四年(1726年)发动的一场局部战争。

◆ ◆ ◆ ◆ ◆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当时,云贵总督鄂尔泰为了镇压当地不服从清朝统治的村寨,带领一支清军部队,开进了贵州东南地区。然而在十万大山的深处,擅长骑射的清朝军队,与常年依靠丛林生活的瑶民作战,打得并不顺利。虽然最后清军获胜,还缴获了对方一批武器和盔甲,但在整个过程中,死在瑶民毒箭之下的清军士兵也是不计其数。

这场战争过程之惨烈,令清军上下心有余悸。

他们专门对缴获而来的三万多支毒箭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毒箭上的毒可以分为三种:一种为草药,一种为动物药。草药毒性剧烈,但是两三个月之后,就会失效;而动物毒药制作的箭矢,不会致命,只会造成皮肤腐烂。

还有一种毒却是例外。涂有这种毒的箭一旦射入身体,中箭者立刻毙命。清军仔细调查,发现这种毒箭的毒药中,被加入了一种非常厉害的“蛮药”,被称为“撒”。

这一发现,立刻被当时的清军将领上报给了朝廷,雍正非常重视,当即颁发圣旨到当时平定瑶民的清军驻地——广西,命令当地清军彻查并且阻断这种被称为“撒”的毒药来源。最后,毒物的来源被锁定在广西泗城。

然而,这座城市东西长480里(一里=500米,下同),南北宽660里,要在如此大的范围内找一种毒药,谈何容易。于是,清军派出了“特工”深入民间刺探。这种行为,在《鬼吹灯》中被总结为“捡舌漏”,就是和民间百姓聊天,从而得知想要了解的信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更加详细的信息被陆续地反馈到了清军军营。原来,“撒”这种毒药,来自于一种当地的毒树。这种树的名字叫做“棋树”,生长在当地的隆安县乔建村,共有三株。据记载,这三棵树树高约10余丈,3人方能合抱,树龄有百余年。树干六七丈高的地方才生出枝叶,当地人称之为“撒棋”。

细细端详,树的表皮与白杨相像,里面一层却与榆树相仿,皮约1寸厚。其叶尖圆,约有3个手指大小。听当地人讲,切割树皮提取汁液时,要在树根下铺草衬垫,等到汁液滴在草上凝结后,再将其装入皮包内。汁液刚从树干流出时为白色,慢慢会变成粉红色,随后转为酱色,完全凝结以后为紫黑色。

清军提取了树汁带回军营,经过比对,证实就是瑶民制作毒箭用的“撒”。于是,广西提督韩良辅命令当地驻军以巡查河道的名义星夜赶往隆安县桥建村,将3株棋树连根砍伐,就连刨挖棋树后的树坑也用火焚烧了一遍,目的是让“根株中所有生气俱尽,日后不致发生”。

见血封喉?现实中真有这种毒吗?

(见血封喉图片1,图片来源文献来源[3])

◆ ◆ ◆ ◆ ◆

文章写到这里,您或许想要问,真的有这样的树吗?小编写到这里也是怀疑,便上网找了一些文献,于是,“棋树”的原型,逐渐清晰明朗了起来。

原来这个树还有另外一个神秘而又恐怖的名字“见血封喉”,为桑科见血封喉属植物,别名加布、剪刀树、箭毒木。全世界的见血封喉属植物有4个种、3个变种,分布于东南亚。我国仅产1种,即见血封喉,分布于海南、云南、广东和广西等地。

为什么这种树的树汁会有如此的毒性呢?因为这种树汁中含有37种化合物,其中的一种,被称为强心苷。这种化合物对于心衰(心力衰竭的简称)患者简直就是救命良药,关键时刻能挽救无数生命。然而,事物总是有两面性,药物更是如此。当这些药物使用过量或者被用于非治疗用途,那就是致命的毒药,强心苷便是如此。即使是现在,服用这类药物的病人,也必须要处于医生的严密监护下,不然,就可能会出现致命的危险。

见血封喉?现实中真有这种毒吗?

(见血封喉图片2,图片来源文献来源[3])

见血封喉?现实中真有这种毒吗?

(强心苷化学结构式,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

那么这种药物的毒性真的犹如上文中说的那样恐怖吗?小编查到了一些国内的学者对见血封喉树汁成分所做的毒理学实验的数据,特摘抄如下:

国内学者分别采用伤口滴注法和体内注射法对见血封喉乳汁(将树皮割开后流出的乳白色液体,下同)的毒性进行了初步的动物试验,结果经伤口滴注的动物未见中毒反应和死亡,而经体内注射的动物,30~40分钟后中毒死亡。伤口滴乳汁法未能将动物毒死,估计与乳汁未能成功进入体内血液系统有关。由于见血封喉的乳汁可用于猎杀动物,而猎杀致死的动物却可以安全的食用,表明见血封喉的毒性是通过血液系统产生作用,而不能通过消化道产生作用。这可能是由于见血封喉乳汁中的强心苷难以经口服吸收造成的。但目前对见血封喉乳汁中的强心苷的口服作用效果未见报道。

见血封喉?现实中真有这种毒吗?

(对猫进行强心苷注射实验的数据表,本表来源参考文献[2])

上面这一段强心苷的毒发原理,可能会让有些读者觉得专业性太强而难以理解。那么,我们来简单看一下强心苷的中毒症状:心慌气促,眩晕呕吐,视物模糊,最后因为心律失常造成心脏停搏而死亡。这会儿,可以理解强心苷中毒是什么样了吧?

扩展阅读

我们再啰嗦几句强心苷类的发展史和强心苷类的作用机制好了。强心苷用于临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为治疗充血性心衰不可缺少的重要药物。从各种植物中发现的强心苷已有300多种,经临床应用过的有20余种,而最常用的只有几种,主要为洋地黄制剂。

现在医疗上应用的强心苷,治疗安全范围狭窄、容易中毒,加上强心作用不够强,对有些严重心衰病人难以见效;有些品种的洋地黄药物口服吸收不良和不规则,由肾代谢,其活性受肾功能减退的影响。已有较多的学者认为强心苷的治疗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力)和毒性作用(导致心律失常)具有不同的原理。

◆ ◆ ◆ ◆ ◆

通过上面的说明,作者个人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第一,所谓见血封喉的武器,在历史上或者真的存在,但是,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恐怖。所谓的见血封喉,应该是带有毒物的兵器刚好刺入身体有着丰富血液供应的部位(血管丰富部位),这些部位被带毒武器伤害后,毒物很快入血,就这等于是将毒物直接做了静脉注射,所以,人很快就死亡了;而没有被有毒武器伤到要害的人,活了下来。就出现了,比如,关云长这类英雄人物。

第二,有些人中了毒箭或者毒镖,然后有人用嘴去帮忙吸出毒素,结果也中毒了。这样的情况,其实要分两种情形:第一种,毒物通过口腔和消化道,就被消化液破坏掉了。所以,这部分用嘴吸出毒药的人,不会中毒。但是电视剧中常见到的吸了毒,结果也中毒的,是不是就是假的呢?其实不然,这就涉及到了第二种情况,我们舌下的这部分结构很特殊,一层薄薄的口腔黏膜下就是丰富的毛细血管,如果在这里含服药物,与药物静脉注射的道理是一样的,药物很快就通过粘膜进入血液了。其实大家应该对这样的例子并不陌生,比如,心绞痛的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就是这样的道理。同理,假如含服的不是硝酸甘油,而是吸入到口中的毒药呢?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中毒了。还有一个情况不可忽视,如果用嘴吸出毒汁的人刚好口腔黏膜有破损或者有龋齿,也是有很大的可能性会中毒的。

所以,一个人中了带毒的暗器是否就会中毒身亡,帮助吸出中毒人的毒液会不会也同样中毒,完全取决于中暗器的部位以及吸毒时候的技巧。

◆◆

参考文献

[1]王淼.清代兵器—见血封喉[J].龙门阵.2009.05

[2]梅文莉.干玉娟.戴好富.见血封喉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8.39(1)

[3]百度百科-见血封喉词条-图片

本期编辑团

主稿:我在你左右;美编:包包;校对:笑言;排版:望月

见血封喉?现实中真有这种毒吗?

见血封喉?现实中真有这种毒吗?

见血封喉?现实中真有这种毒吗?

见血封喉?现实中真有这种毒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