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打造人脉圈,留下自己的传奇

【微阅读专栏】

我读故我在系列之八

前几年,一直在写微阅读系列。有《微阅读》一书在2014年由海天出版社出版。对一个爱阅读的人来说,阅读不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记录阅读与当下发生的种种关系,这其中有美好,也有不完美。这都没有什么要紧,关键是我们在思考。嗯,我读故我在。

打造人脉圈,留下自己的传奇1、《装帧时代》,李志铭作品。此书记录了台湾八位书装设计师的情况,附有大量的书装插图,由此可知台湾书装的发展历程。反思时下的书装,不如过去的素朴,大概跟审美观相关了。大陆的书装可书写的人物亦不少。可惜普通读者看到的太少了。就个人而已,多数时候是打造人脉圈,留下自己的传奇。

2、周末,逛送仙桥旧书市场,场面与以往比,冷清了不少。熟悉的摊主不见多。仅得书如下:《蜀风诗词》创刊号、《成都风物》第五辑、《古今掌故》第二辑、孙犁《文学短论》、《武侯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书价跟以往比,也减少了不少,三五元一册书,是最常见的了,以往,最起码十元起步。

3、淘书完了,去送仙桥河边喝茶。殷明辉先生从美归来已一周,约了一些老朋友见面。然大多是诗词协会里的人,熟悉的不多。李晏平老师赠一册《游程小韵》。这是李老师的旅游诗,有绝句,也有律诗和词联赋。有不少地方是路过的,读一读也受益吧。

打造人脉圈,留下自己的传奇4、得书记:何青城的《古蜀道寻踪》 ,稻叶和也、中山繁信《图说日本住居生活史》, 流沙河《解字一百》,张昌华 《故人风清:文化名人的背影》 ,山内昶《万物简史译丛:食具》 ,曾彦修《平生六记》 ,S.A.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

5、民国报纸不姓党。时上海有小报《晶报》,有三原则:一、凡各大报所不敢登的文章,《晶报》登;二、凡各大报不屑登的,《晶报》亦愿提供版面;凡各大报不便登的,《晶报》无忌。台湾学者杨炼评论说《晶报》的立场是:不畏强暴,不弃细流,不徇情面。

6、《包商时报》恢复了包商书声版,每期只有半个版,文短亦丰富,本期刊藏书票艺术家崔文川作品,俺写的短文,尚未看到样报。周实先生昨天看到报纸,赞了一回,这是勉励,当更努力才是。

7、《旧书店》:前段时间,听说温江有三家不错的旧书店。其中一家还与江苏政协委员徐雁先生有书信往来,近期打算去看看,曾经的温江地区,也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

8、《收租院的知情者》:去年,与大家一起去唐昌古镇,在文庙见到一位九十高龄的老人。闲谈时才知,他早年跟着名书画家陈仲年先生有来往,还说以后来详细聊陈仲年先生的事,他曾经被抽调去安仁参加《收租院》的工程,当时他回忆彼时旧事,言说四川美院的事。又,他后来培养的书法家有不少活跃于郫县、都江堰的书法界。晚上,看赵仁春老师微信,才知老先生已仙去。

打造人脉圈,留下自己的传奇9、《书装家》:成都有很不错的平面设计公司,但书装家似乎不多。印象中,已逝的盛寄萍老先生算一个,据说对成都出版情况了如指掌,但没有文字传世。没有交往,淘过他设计的书数册。周明设计的书不少,也有个性,然外界所知不多。年轻一代的书装家乃叶茂。他曾在几家出版社供职,书装帧做的不错。有时间当写文介绍一下了。

10、《故人风清:文化名人的背影》,张昌华作品。辛亥至今已越百年。百年中国留下了无数的传奇和数不尽的辛酸。本书钩沉民国以来二十三位文化名人生平和传奇经历,他们或为学界泰斗,或为艺苑领袖,或为军政要员,或为文坛祭酒——马寅初、茅以升、季羡林、张充和、王世襄、张伯驹、杨宪益、余光中、黄裳、袁寒云、蒋廷黻、溥儒、张治中、孙立人、吕碧城、翁文灏、施士元、廖冰兄、吕恩、刘绍唐、夏志清、顾正秋、余大雄。他们有的虽已远去,然音容、余绪尚存;有的非但健在,且活跃在海峡两岸或大洋彼岸的文学、艺术舞台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