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蔡德亨:中医人要有大智慧

蔡德亨:中医人要有大智慧

医生简介

蔡德亨,曾任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副所长,宝山针灸专科医院名誉院长,华山医院永和分院康复科副主任等职。专攻针灸与中药治疗,以现代医学科学诊断为依据,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用中药内服、外敷和自行创立的头排针技术,整骨推拿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小儿脑瘫、脑外伤后遗症、帕金森氏症。高脂血症、冠心病、不孕不育症、乳房小叶增生、痛经、甲亢、甲减、颈椎病、腰椎病、红斑狼疮、硬皮病、哮喘、支气管扩张、对肿瘤等疑难病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采访笔记

“幸福总在街角的转弯处,夜晚太明亮,我们睡不着,幸福的人在哭,苦恼的人在笑。”他在古北的诊所,夜晚也有灯,他就这么看着那些苦恼变作幸福,在面前一晃而过。他说,很圆满。

著名中医,君和堂神经系统疾病首席专家,蔡氏头排针创始人蔡德亨,擅中风后遗症、小儿脑瘫、脑外伤后遗症、帕金森氏症、高脂血症、冠心病、不孕不育症、肿瘤等疑难杂症。

一天门诊,七八十号看完,他收工,写字,一个大大的“慧”,饱满充盈。他说,中医人,要有慧根。

如果现在不做中医,他也许是个顶尖玩家,摄影器械,琴棋书画,古玩玉器,各种最新数码,“十年前,我就有了无人机,上天入地拍摄玩。”

老三届,几本医书启蒙,穿着草鞋就走上这条医路,二十岁不到,在农村就有“肿瘤医生”的称号。针,砭,药,灸,推拿,导引,正骨,炮制,丹丸,十八般中医学问,他件件熟捻,有人说,有他在,便是一家医院。

头排针是他成名绝技,针下的奇迹已经是习以为常。“多的是脑瘫,中风,帕金森等患者,我的病人,来自全世界,亚洲,美洲,大洋洲,非洲,这里就是个医学联合国。”

他被诸多关注裹协着,门诊时一直排到门口路边的病人,媒体,还有取经的同行。他说,现在的他与几十年前并无两样,“诋毁或者追捧,都是梦幻泡影。我在当下,我不在意身外,我一直是我,做该做的事。”

他的性格里,其实一直有一种天真的纯粹的东西。在温暖和煦的背后,是一种执拗倔强,“中医的态度,我的底线,中医的核心是一个虑字,中医人不得不忧思,近百年来我们失去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虑而不为,活着活着就老了。”

他坦言有点累,“世尤多病愧称医,人越老,心越小,我会有计划地减少门诊量,在中医的道学上再走远一些,天文星象,历法农事,占卜符咒,奇门遁甲,御病于千里之外,这也是所有那些有情怀的中医人,一辈子的苦苦求索。”

蔡德亨:中医人要有大智慧

起死回生

吴兴寺,东天目山。

山上清修的长老释光清法师病倒了,一股紧张的气氛蔓延在寺内年轻一辈的弟子之中。93岁高龄的老法师被送到了上海某三甲医院,挂水,打抗生素。然而,高烧不退,又辗转到一家中医医院,化验结果是低血钾、低血蛋白,依旧是挂水,打抗生素,毫无转好迹象,法师脚上已经出现了水肿,旋即决定回山,沐浴更衣,静待次日晨时,坐等往生极乐。

众弟子虽感悲痛,却也无可奈何。其中一名弟子抱着一线希望,打电话给了蔡德亨医生,“蔡医生,如果有缘的话,您过来看看我们的老法师吧。”弟子在电话里带着哭音。

在电话里,蔡德亨详细询问了症状,在得知老法师虽高烧不退,但神志尚明之后,心中大定。他安慰弟子,这不是要往生的症状,不用紧张,遂驱车亲自前往。这时,老法师已三日未曾进食,脉象沉细,脚背浮肿,是重症之状。

“急治其表,缓治其本,现正气不足,需先扶正气,方能祛邪。故开方三味:人参10克,炮附片15克,煅龙母30克,给服三天。这就是中医里面,救急的一个方子,叫真武汤。人参提正气,附子提升阳气,煅龙母使阳气收敛,不至于过阳。”

第一服下去,就有胃口,想吃东西;第二天,法师就坐起来了。这样到了第三日,法师误吃一块西瓜,半小时不到,肚子绞痛,翻滚、呕吐、腹泻。蔡德亨赶来一看,是急性肠胃炎。遂以手法按摩足三里、上巨虚、内关三穴,止肚痛后,开了三日中药。三日后再诊,老法师已经可以喝粥了,时至今日,步行如常。

这段悄悄路过的传奇,鲜有人知晓,从始至终,蔡德亨没有一丝慌乱,精准辩证,对症施治,起死回生。他的生活也没有因此发生什么变化,依旧是每日门诊开方、针灸推拿,老法师不过是他救治过的千万人之一而已。

少年成名

蔡德亨幼时喜欢画画写字,但在文革大潮中,他的老师被迫害自杀,迷惘间,他失去了继续学画的心情,只在家里翻看些旧书,内中就有《时病论》、《病机约略》,这一切,被一位当护士的邻居瞧在眼里,于是她悄悄介绍蔡德亨去见了一个人——一位当时从部队下来的“牛鬼蛇神”。

那是一位老中医,两人非常投缘,几次以后,老人对蔡德亨说:“你不要问我姓名,我是牛鬼蛇神,说不定哪一天就害了你。你每天早晨四点到我这里来,我来教你。”从此以后,蔡德亨就在每天早晨以“放狗”的名义,前往老中医诊所处练功。站马桩、抄铁砂——推拿讲究运气,就练气功;针灸需要指力,就练指功;而一些正骨技巧、辩证之理,老人也都倾囊相授。这段时间的苦练,让蔡德亨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为日后的行医打下了基础。

1968年,蔡德亨被派到崇明红星农场工作,一年后,成了当地的“赤脚医生”。但是他没有“执业证” ,没有草药的供应,只好自己采,自己种,炮制,做成糖浆、药丸封藏,用于治病救人。针灸、推拿,刮痧、开方,中医的十八般武艺,他都精通,时间久了,他的医术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而在这段成长的过程中,他对中医也有了更多的体会,感受到了太多的神奇。

当时,蔡德亨所在的农场生产大队附近有一个保安镇,镇里有一名船工,得了胃癌,手术治疗以后,肚子上是菜花一样的溃烂。他听说大队里有一位能用中草药治病的年轻医生,就索性去试一试。那时蔡德亨只有19岁,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癌症,颇为棘手。冥思苦想后,他按照中医辩证施治的方法开了方:珍珠粉,六月雪,半枝莲,马齿笕等,做成粉外敷;又用菝葜,辅以其他中药煎服。如此用药一个月,溃烂处开始慢慢收口;半年后,船工完全恢复了健康。此后在农场之中,说起“蔡德亨”三个字,可能没有多少人知晓,但是提到有一位中医“肿瘤医生”,却是人人尽知了。

“蔡氏头排针”

1977年3月,作为最后一批工农兵大学生,蔡德亨考入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系,从此开始系统的中医理论学习。大学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几年后又被调入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在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工作期间,蔡德亨发明了头排针。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头针百家争鸣的时候,各家各派纷纷涌现。但是很多的头针,要么扎得满头都是,要么需要反复旋转,病人会疼痛得难以忍受。蔡德亨通过对胚胎组织学以及针灸疗法的研究,取各派之精华,删繁就简,历时十多年,创立了自己的“蔡氏头排针”,并于2006年获得了上海市科委的课题“蔡氏头排针的临床研究”,2009年已经结题。从此,“蔡氏头排针”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用于治疗脑外伤、脑炎后遗症、中风后遗症、帕金森症、脊髓灰质炎等多种病症。

对中国的医生来说,医疗体制是一把“保护伞”,只有在体制内,才能享受到应该有的待遇。但是蔡德亨在1993年,就不顾众人的劝阻,选择跳出了体制。他说,没有了“保护伞”,才能够真正地证明他的能力。

当年有人问他,如何在新世纪开一家“十年不落后”的医院?他回答说,马上就进入到2000年了,疾病谱会有所改变,由传染性疾病进入到社会性疾病,比如说,成功人士睡眠少了,亚健康等问题都出现了;老人多了,老年病多了;车辆越来越多,车祸越来越多,车祸以后的病人怎么办?还有,工伤越来越多,损伤以后的工人怎么办?所以应该建立一所康复医院。听者恍然大悟,跃跃欲试,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永和医院”,1998~2002年间,蔡德亨亲自担任自然疗法康复中心主任。

蔡德亨的门诊,从没有经过主动的宣传,都是靠病人的口口相传,形成了车水马龙的局面。有的时候一天要看180~200个病人,最多的一次,从早上八点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三点。为了保证质量,他不得已进行了限号。他的病人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所以有人说,这里是“联合国”。把中医推广到世界,让更多的人受惠,他说这也是自己的责任。

无尽之路

蔡德亨喜欢写字,门诊结束以后,他就会写几个大字,放松一下。他喜欢写“慧”,他说,医生需要有慧心、慧知、慧觉。慧心,即聪慧、善良的心;慧知,即对时代发展的敏感,看到中西汇通的趋势;而慧觉,指的是对疾病的敏感,这样在四诊合参的过程中,就可以单刀直入,直切要害。

他今年65岁,终日忙碌,很充实,但是他明白,没有人能够抵御衰老。也许在发展中医的路途中,他还能坚持十年、二十年,可是三十年呢?谁都无法保证。“人越老,心越小,真的到了谨小慎微、不敢用药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应该休息一下了。”他说。他决定在75岁以后,慢慢减少门诊量,尽可能地让女儿去做,自己在身后指导,好好把这一生所爱,传承下去。

不过,现在他觉得自己还有大把的精力可以去经历更多的事情。他不抵触上电视、电台录节目,拍纪录片,对他人说他想借此出名的诋毁也不屑一顾。他在参与《中医之路》的录制中,先后寻访了崆峒山、周公山、八卦山等先贤停留过的地方,还拜祭了伏羲庙,感受到了震撼和伟大。如果有更多的时间,他还要去访华佗墓、张仲景墓,万水千山走遍,进行一次彻彻底底的中医寻根之旅。

他不是传统中医中哪一个流派的门人弟子,他甚至至今都不知道曾经在年少时教导过他的那位老中医的名字,再想去寻找过去时,他也只能像张良一样,对着济北山下的黄石凭吊。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没有师承的人,以病人为师,坦坦荡荡地闯出了自己的一条中医大道。

他说,此生为医,对芸芸众生充满着悲悯之心,世犹多病,治病救人这条路,永远都走不尽,虽然路途中苦痛无尽,每走过一段,却还是能够尝到这一段的甘美。这样,就无憾了。

蔡德亨:中医人要有大智慧

口述实录

唐晔:您和君和堂之间是怎样的缘分

蔡德亨:当初潘学才先生自己患了椎间盘突出,人家说到我这里能治好,他说是吹牛,结果只两三次,问题就解决了。后来他创建了君和堂,遍访名医,也邀请我到南京去坐诊。

我发现,他的思想有几点我很欣赏:第一,团结中医界,不让中医界有门户之见;第二,对病人不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这是做医生的宗旨;第三,对药的品质严格把关。这些事情感动了我,所以,为了将来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让高质量的中医走出去,让病人知道什么是中医,我同意到君和堂坐诊。

不得不说,缘分是在合适的时候遇到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我现在做这些,再合适不过。中医的发展也需要缘分,所以我要加入有志于此的人群里来,一起发展中医

唐晔:如今中医分科也越来越细,这是好事吗?

蔡德亨:古人说,“能针不药者不医,能药不针者不医”,说明我们在辩证施治的时候,有八纲辨证,有脏腑辨证,经络辨证,要综合应用。不会针灸如何谈经络?不识中药如何谈脏腑?所以如果这些辨证你能够学得深厚,那么祖宗传下来的法宝,各有长处。如何发挥长处,弥补短处,是今天我们应该研究的。

中医完全按照西医的方式分科以后,整体观消失了,所谓的治“病”,就变成流于形式,有些课程就变成一张方,两张方,可以一天看两百个病人,把中医搞得有点不像样了,而且造成了病人对中医的误解,认为中医是无效的;另外,中医的立法滞后,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出台的。中医如果有效果了,会被认为是很正常的自愈;中医无效,出现事故了,又很难打赢官司。因为在法律上,打过肾上腺激素、三联针的,才算是抢救,用中药抢救的,不算抢救过。可是实际上,中医过去出名,就在于抢救重危病人上。

唐晔:中西医的思想有什么不同?

蔡德亨:有一种说法是,中医是宏观的,西医是微观的。西医在治疗过程当中是采用了替代疗法,或者叫消减疗法。比如病毒感染,要消减病毒,就用抗生素等东西来治疗;糖尿病,如果血脂高,就用药物替代胰岛素的作用,替代身体代谢功能的一部分。这样时间久了以后,自身的代谢能力就下降了。中医就不一样了,中医是调动人体内的积极因素,然后使病人自己产生了抗血糖、抗血脂的功能,使身体恢复健康。

唐晔:你觉得中医的“道”在哪里?

蔡德亨:一个字,“虑”。实际上现在有很多人学习《黄帝内经》、《伤寒论》,学得都不差,可以把通篇文章背下来,就缺少了“虑”,即用心思考,把他们从中得到的知识跟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情感,社会背景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作为一个医生,还要“多思”。只有思了,才能有慧,少思不可能有慧。所以叫“小聪明,大智慧”。

缺少了“虑”,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人会说这个病是《伤寒论》里第几条,我给他用了书上写的药,但是现在没有效,说明中医没效。那怎么能行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古人的饮食谱比较简单,蔬菜多,水果少,荤食少,吃饱的机会也少;现在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改变了,而且很多中草药,也变成凉拌菜了。所以这样一来,人对草药的耐受性也改变了,你就必须重新思考如何用药。

唐晔:未来的中医,将是进是退?

蔡德亨:这两年,应该说看到中医的希望了。特别是习总书记在弘扬传统医学,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中医跟传统文化是相结合的,撇开文化谈中医是空的,撇开中医谈文化,也是空的。所以中国文化离不开中医,中医也离不开中国文化。

唐晔:曾诊治过国家领导人费孝通、卢嘉锡等,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吗?

蔡德亨:不在意。在背后,总会有人说你好,也有人说你坏。当年有人说,蔡德亨为什么要离开体制办私人门诊?因为他可以有高收入;后来还有人说,他之所以能是今天这个样子,全都是电视节目的关系。我听了只是一笑。诚然,有的医生在“保护伞”下面可以有一段时间的光环,但是如果治病没有疗效的话,就不会有人去找他看病了。我收到过的锦旗大概有三百多面,每一面的后面都有一个故事,但是我经常自问,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有什么不足?在成功的背后肯定会有无数失败,把失败的总结了,才能有新的成功。

唐晔:是什么原因让您在诸多怪病治疗上,有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呢?

蔡德亨:正因为我出身草根,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所以我不怕。而且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一些毒性的药物,我自己都亲身尝过了。

我现在65岁了,可是童趣还在。实际上,一个人的健康有两部分,一个是身体的健康,还有是心理的健康。如果人完全服老了,心理健康就走下坡路了;如果人的内心永远是向前的,奋进的,没有把自己看作是个老人的话,那么他就还有活力,还能往前走。

唐晔:中医的“用心”有多重要?

蔡德亨:中医不是流水线,而是要将心注入的学问。只有对病人有心了以后,你才能有意。对医生来说,了解病人,并且与病人达到一种默契,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医生的音容笑貌,在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相当关键。但是现在的门诊,一分钟看一个病人,怎么把这些放进去呢?并且,很多病人其实是心理的问题,而表现出来的症状很多,就每个科都去看,看完一无所获。其实,高明的中医是调神,调心的,甚至一句话就可以帮病人解决问题,所谓“三分治病,七分治心”。

唐晔:您现在还有内心不安的时刻吗?

蔡德亨:没有。我会调节自己,在想不通的时候,会埋头钻进摄影里,拍摄,修片——不知不觉也就宽心了。天又塌不下来,何必去烦心呢。

六十耳顺,“顺”这个字,左边的“川”是水,右边的“页”是大脑,也就是说,用流水涤荡冲刷脑海中陈腐的,不合时宜的,纠结羁绊的东西,然后潇潇洒洒,轻松上路。

蔡德亨:中医人要有大智慧

TIPS

蔡德亨病例

1、上世纪90年代,蔡德亨赴日本讲学。日本北方新闻社社长因中风半身不遂,通过蔡医生的针灸治疗,十余天瘫痪的右手就能抬起。

2、2002年夏天,江苏南通人龚某骑摩托车发生车祸,脑部受创成了“植物人”,西医治疗无效后,家人辗转来上海找蔡德亨求治。蔡德亨为他拟定了针灸(头针和体针)、中药+功能训练等系统治疗方案。经治疗,病人奇迹般地苏醒了,还逐渐恢复了语言功能、计算功能、思维能力。2003年春天,病人不仅走出了医院,还重操起旧业。

3、患者周某,女,55岁,股骨头坏死,医生建议手术置换股骨头,2012年10月,求助于蔡德亨,来时双脚疼痛难忍,几乎挪着进诊室。蔡德亨用长针飞速针刺患者的股骨头处,针毕,患者抬起右脚竟然毫不费力。经过三个月、每周三次的针刺治疗,困扰患者多年的腿痛问题基本解决,并且可以慢跑。

4、一个五六岁的小儿脑瘫患者,其父母已移民英国,在国外遍寻良医不逮,恰巧在回英国的前一天遇到了蔡德亨,详细问过病情后表示:“孩子一年后可以康复”,众人皆疑。后经针灸一年治疗之后,孩子完全康复。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