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做营销,你未必做得过四海龙王

(欢迎关注贫道的微信公号 仙儿 (xianer-xianer),往期连载都在上面发布)

接着昨天黑水河的热乎劲,今天不妨八一八四海龙王。四海龙王本来是应该在孙悟空龙宫取宝的那一回八的,但因为当时写的仓促,没有来得及发;应许多朋友要求,放在今天。

阿三为我守海疆

很多朋友想当然地以为:龙王是道教神,因为归玉皇大帝管。其实本来并不是。这也是民间信仰的产物。就像贫道说过观音的道教化和民间化一样。龙王是正经八百的佛教神,中国以前是没有龙王,龙王传入中国后,就开始本土化,宋代以后,彻底融入了本土的神仙体系。

也就是说,我们其实是让四个阿三替我们守卫祖国的万里海疆!

为什么龙王成了公认的四海神,本土的四海神哪里去了?这正是千年以来龙王们高超的市场营销,抢夺了市场,把原来的四海神挤走了。

龙王本来是印度的概念,这个在佛典里比比皆是,比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有“譬如阿褥达,自在大龙王。譬如大龙王,名曰摩那斯。譬如大龙王,名曰大庄严。譬如海龙王,名曰要伽罗”等等。印度的这些龙王,随着佛教的东传,就逐渐进入到中国来了。

我国的四海,原来是有神的,这就是四海神,例如《山海经》里的四海神:“东海禺虢、西海弇兹、南海不廷胡余、北海禺强。”这四位神一般都是人面兽身,珥蛇践蛇的形象。和龙王扯不上关系。

做营销,你未必做得过四海龙王

此外,道教也有自己的四海神,比如《云笈七签》里记的四海神名:东海神名阿明(贫道按:好萌的名字),西海神名祝良,南海神名巨乘,北海神名禺强。

又如《太平御览》里记的四海神名:

  • 东海君姓冯名修青,夫人姓朱名隐娥;南海君姓视名赤,夫人姓黯名逸寥;西海君姓勾名丘百,夫人姓灵名素兰;北海君姓禹名帐里,夫人姓结名连翘。

这些四海神,虽然不知道长得什么样子,但肯定不是龙王。

这些神,有的直接叫神,有的叫君。把这些神封为王的,是唐代:

  • 天宝十载正月,四海并封为王。太子中允李随祭东海广德王,义王府长史张九章祭南海广利王,太子中允柳奕祭西海广润王,太子洗马李齐荣祭北海广泽王。

这就是说,四海神仍然不是龙王,而是一些朝廷封的莫名其妙的人物。然而,这时民间的龙王,已经看准了这个编制,一场反客为主的争夺战,悄悄开始!

从基层做起的龙王

不得不说,龙王在我国的提干历史,并没有直接就占了四海,而是踏踏实实地从基层做起的,可以说是我们公务员的榜样。也可以为我们今天创业提供思路。

比如《太平广记》里说:

  • 汴州八角井多有龙神,时有异手出于井面。

这是唐代的事情,这里的龙神,其实就和乌鸡国的那个井龙王一个级别。所以猪八戒进了井龙王的水晶宫还诧异:井里还有龙王?这不新鲜,龙王就是从井里这种小号做大的。

做营销,你未必做得过四海龙王

(陕西各地至今祭祀井龙王)

小号没有大号推,也不行的。但是随着龙王信仰的深入,总会获得官方推的机会。宋代开始建“五龙庙”,这可以说是龙王蹭到了第一次官方推。但这次官方推,尺度很小,只是承认了龙神的地位而已,和海神还不能扯上关系。这个时候,龙神还在一起办公,还没有分家——其实说明他们的影响还不够大。除了五龙庙,还有九龙庙。陕西的澄城县就有一座九龙庙,供奉九位龙神,可不知为什么只供奉一位龙妃。一打听,原来这位龙妃是五代名臣冯道的女儿。

冯道,也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他历任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周世宗等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过臣,所以名声并不是很好。有人写诗说:“身既事十主,女亦妃九龙。”这可算讽刺到家了!

抛开冯道不说,我们起码可以看出来,九个龙王穷到只能共用一个妃子,一星期侍寝一轮还有两个轮空的。惨啊……可见这个时候的龙王,地位并不像后来那么高,还处于合租一个单元房的艰难的创业期。

做垂直内容的高手

为什么龙王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呢?这就是龙王善于经营垂直市场。

现在有一个说法,叫垂直内容。内容越精准越好,越明确越好。龙王在中国的发达就是这样的策略。假如龙王也有公号后台的话,去搜一下关键字,90%都是:求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古代,只能靠天吃饭。这个时候,风调雨顺是老百姓最盼望的。所以,求雨这个活动,从古到今就是民间的一个重点话题。

而龙王在印度的时候,一部分功能就是管降雨的。到了中国之后,这个功能继续放大。以至于凡是有井水、潭水、池水、湖水、河水、江水、海水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求雨的场所。

古代这些水体确实是有神的,海有海神,北方有河伯,南方有湘君,但是这些神灵,只管当地一个地域。相当于各地水体的自营公号。当然,也可以向这些公号求雨。比如齐景公就想向河伯求雨。

但是“求雨”,是一个非常垂直化的功能。这些大神除了管下雨之外,还管别的内容。比如黄河之神,他还担负着代表国家领土这样的职能。所以五岳四渎是一起祭祀的,但这就把服务分散了。另外,一些小潭、小湖,未必有公认的神。大神也未必愿意代管这些小号。没有大江大河大海的地方,老百姓该向谁求雨呢?现给这些小潭、小湖编神,是来不及的,也不会得到公认的!

龙王正是看准了这个需求,迅速打开了中国市场。开始当然提供一些简单服务,打开市场做准备,但这已经让普通百姓尝到了甜头。例如《搜神后记》“龙穴祈雨”:

  • 武昌虬山有龙穴,居人每见虬飞翔出入。岁旱祷之,即雨。

武昌就在长江中游,可不是没有大江大河的地方。当地的人宁可向一个小龙穴求雨,也不向近在咫尺的长江江神求雨,这正说明这种精准化的服务的作用。老百姓心目中,江神太忙了,朝他求雨,还不知道等到何时呢!这也像有些人病了,宁可去小诊所,也不去大医院。因为小诊所能提供精准化的服务。

龙王的连锁经营

龙王还有一项擅长的本领,就是连锁经营。

水里有龙王这件事,是最顺理成章的:井里可以有龙王,潭里可以有龙王,湖里可以有龙王……不管它们管哪一块,它们的共同的名字都叫龙王。共用龙王这一个商标,这就是品牌的集中化,或者说是开了一家加盟连锁店。就像走到哪里,那个卖汉堡的老头都叫KFC。龙、王,简单的两个字,谁都认识。假如河北叫水君,江浙叫龙伯,湖北叫泽神,山东叫鳞长……意思虽然还是那个意思,但一下子就把品牌分散了!

当然,国家为了方便管理,还是给不同的龙王封了不同等级的封号,或者说这也算一种政治策略。比如一个小村的龙王,可以封“灵显侯”;一个大湖的龙王,可以封“灵泽公”……这是在官方文件里的称呼,但老百姓从不管那些,在他们眼里,都是龙“王”。所以刚才提到的武昌的那种小“龙穴”,最终都会改叫“龙王”。如果不改名,那就废了。

当全国各地的水体,遍布了各种龙王之后,四海龙王就呼之欲出了!这个时候,什么河伯、江神、湘君……都傻了眼。至少在元代,民间就已经认为,四海都是由龙王在管理了!小池小塘小井都有龙王,凭什么海里不能有!这就叫农村包围城市,在民间获得了合法性。

然而,河伯、江神、湖神能统一成一个“中国水神”的商标和龙王抗衡吗?不能!它们之间不打架就不错了!因为它们本来就来自于不同的派系。所谓祭不越望,出了地域和等级就是不合法的。况且,就算朝廷强行统一,老百姓也不认账。所以贫道觉得我国最麻烦的事,就是特别喜欢讲派系。不信走进任何一家单位、一家公司,里面都有无数的派系。派系之间的斗争,其实是制约一个公司发展的最大内耗。

然而,尽管民间早就开始祭拜海龙王了,官方还是不肯承认四海龙王的地位,相当于不开认证通道。国家祀典还是四海的海神。这种民间和官方并行的局面,一直延续到明代结束。

直到雍正二年,鉴于四海龙王已经获得了不可动摇的民间地位,才由雍正皇帝敕封四海龙王之神:东曰显仁、南曰昭明、西曰正恒、北曰崇礼。俱遣官贵送香帛祭文,交该地方官致祭。当年九个龙王共用一个妃子的苦日子,终于过去了!四海龙王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那么有人问:为什么《西游记》里的龙王归玉帝管呢?这很简单,这就是龙王信仰中国化之后逐渐的变化。龙王的佛教背景,毕竟是水土不服的。这就等于:KFC的股东可以更换,但只要卖的汉堡还是那个味道,老百姓要的是服务。股东换了之后,老百姓顶多只是说一句:“哦,知道了。”

但是龙王也很识相啊。归佛祖管就佛祖管,归玉帝管就玉帝管,大股东是谁,并不重要!我们只要做好客户服务就行了!

所以,天下龙王庙之多,简直到了惊人的程度。贫道姥姥家是一个小山村,都有个火柴盒大小的龙王庙。

这就可以总结一下本土的四海神失败的原因了。第一是品牌不突出,什么祝良、巨乘,禹帐里、视赤……听起来就不像海神的名字。也就是说,光顾了自己玩,自己高冷。另外,卖萌也不是地方啊。东海神叫阿明,这名字和东海有毛关系?第二是服务不周到,内容不垂直,老百姓根本不知道你管的什么,也不知你这海神,是侧重管渔业的,还是管气象的,还是管国家安全的。还是什么都管?什么都管,等于什么都不管!第三是不善于设计经营产品的形象。试问这些神,长得什么样?谁画过?谁塑过?谁推过?这就叫没有辨识度。

要知道,信仰这件事,本质上推送的是就是一件供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打的是知名度,最终变现的是香火钱。大众是会用脚投票的。

龙王有钱

佛经里经常说:海龙王有很多宝藏。这也是龙王受到民众欢迎的一个原因。事实上,人们出海航行,有时确实能发横财。人们当然愿意把这些奇遇归结为龙王的恩赐。

有朋友说:这不都是神话传说吗?哪里真的有宝、有钱。不是的!不管是神话,是传说,只要大家相信,那就是真的!佛经天天说,龙宫有宝藏,龙王有钱。传来传去,这就是共识。连孙悟空都知道“愁海龙王没宝哩”,跑到龙宫去要宝。其实我们把自己的钱存入各种机构,虚拟的APP也好,现实的银行也好,你亲自调查他有钱了?还不是身边的人都去存,相信它而已。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相信身边的人和相信佛经,又有什么本质区别?所以天下大多数事情,不在真相如何,在于说的人多不多。不管什么话,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四海龙王的名字

虽然龙王这个名字没有变过,但四海龙王的名字,反倒乱得一塌糊涂。就是《西游记》自己,眼错不见都乱,这正说明四海龙王的名字,本来就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例如第三回孙悟空去东海龙宫借兵器,又要披挂。东海龙王召集三个兄弟商议,说是“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谁知没隔几行字,三海龙王要捉拿孙悟空,敖广阻拦,这几个人的名字忽然又变成了西海龙王敖顺、北海龙王敖闰。后面也是顺、闰常常混淆。

做营销,你未必做得过四海龙王

其实我们只要看多了古代小说就知道,四海龙王从来就是不确定的。除了《西游记》这几个名字外,还有敖润,其实就是敖闰;敖光,其实就是敖广;此外,还有敖吉、敖明、敖英、敖祥、敖贵……甚至有时候东海龙王就叫“敖东”。这和给自己奴才起名叫什么张财、李贵也差不多。

另外,龙王为什么姓敖呢?这个从佛经上也没有先例,道经上也没有先例,国家祀典似乎也没有先例,纯是我们老百姓编出来的。

既然是老百姓编出来的,就未必有那么严密的逻辑了。《西游记》、《封神演义》里的龙王都姓“敖”,其实这个地方有一个异文,就是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里,提到的东海龙王并不姓“敖”而是姓“鳌”。是“鳌广”而不是“敖广”。这个可能是更原始的资料。因为“鳌”是海中巨龟。在佛教龙王还没有传入中国的时候,在神话传说中,巨鳌似乎是海中最大的动物。因为蓬莱山就是它们背负的。但鳌实在不像一个姓,去掉鱼而为“敖”,宋代有敖颖士、敖知言,这就像一个姓了。

其实《沙门岛张羽煮海》里,张羽问龙女姓什么,答曰姓龙。张羽便说:“小娘子姓龙氏。我记得何承天《姓苑》上,有这个姓来。”由此可见龙王也未必姓敖的,反倒是姓龙靠谱些。

但是,这个敖字出来之后,反倒又成了龙王的固定不变的姓了。这其实也是品牌的识别度。甭管叫敖什么,只要看见姓敖,十之八九就是龙王。

摩昂太子

最后简单八一八摩昂太子。

黑水河这一回,出现了一位西海龙王的太子摩昂。其实这位摩昂,和那个毗沙门天王有一拼,因为它本来是“摩羯”或“摩揭”的讹写(详见柳存仁《和风堂文集》)。在《争玉板八仙过海》里,东海龙王的大太子叫“摩揭”,二太子叫“毒龙”。这个“摩揭”,显然就是印度的那种似龙似鱼的动物。而“摩揭”又可以写作“摩曷”,例如“摩揭陀”又写作“摩曷陀”。“曷”字写得草一点,就变成“摩昂”了!

做营销,你未必做得过四海龙王

摩羯铜镜(龙王太子)

欢迎关注贫道的微信公号 仙儿 (xianer-xianer),往期连载都在上面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