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创新源于好奇与疑问,创新限于稳定性的期望

先谈谈创新源于好奇与疑问。

前面的文章探索了一下创新的根本之法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但创新的动力却不是来源于逻辑思考,而是人类的好奇心和对已有现象的疑问。

创新源于好奇与疑问,创新限于稳定性的期望

保持好奇心和疑问精神是引起人们思考以至创新的根本源泉。好奇心是人类为万物之灵的根源,是一种天生的疑问能力。有关如何保持疑问,如何创新以及各类代表人物介绍的文章早就汗牛充栋了,不需老生常谈了。就给大家介绍下面这首诗,因为它以更彻底的方式说明疑问的价值。

《破碎的影像》

他思维敏捷,在清晰的影像中思考;

我反应迟钝,在破碎的影像中思考。

他日益愚钝,笃信清晰的影像;

我渐趋聪慧,质疑破碎的影像。

因为笃信,他假定影像的正确性;

因为质疑,我怀疑影像的正确性。

所以,他假定事实;

所以,我怀疑事实。

当事实背弃他时,他怀疑自己的感觉;

当事实背弃我时,我证明了我的感觉。

他仍旧在他清晰的影像中思维敏捷且日益愚钝;

我继续在我破碎的影像中反应迟钝而渐趋聪慧。

他遭遇对自己理解的新困惑;

我重逢对自己困惑的新理解。

——Robert Graves

好奇心是我们人类探索世界的一种本能欲望,保持疑问是我们发现新知的必要入口。但在对世界的疑问中持续创新并能够逐渐发现真理却又源于一个简单的原因:

现实正在蕴含着未来,未来却已经存在现实之中。

于是从我们思考和认知的角度说就是:

创新的思考与与维持稳定的规则在我们的认知中处在永不停歇的博弈中。

于是我们有必要接着谈谈创新是如何受限于我们期望中的稳定性的。

我们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认知经济学家也是心理学家的卡尼曼大师说起。卡尼曼的认知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说:经典的经济学认为人是理性的,能够计算出哪种决策是对自己最合理的。但实际却不是这样,人在决策的时候常常是非理性的,是基于当下的非理性认知的。

卡尼曼近期写过一本书——《思考,快与慢》,主要讲的是人的非理性认知的缘由。这本书与他获得诺贝尔奖的认知经济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仅举书中思想几例如下:

  • 同样的钱价值不同:人们对于他人赠送的500元钱与辛苦一周写作得来的500元钱的花费态度截然不同,虽然都是500元钱;

  • 相对获得人们更怕失去:在概率相等的情况下,比如50%得到500元钱,50%失去500元钱的对赌游戏中人们更愿意放弃机会而避免损失;

  • 我们的非理性期望:彩票的平均投资收益率是最低的,但贪图很少付出就有机会获得巨富的机会足够吸引人们。

利用这种心理正是商家促销的基本策划原理之一,比如限时抢购,捆绑销售,抽奖,会员卡等等。这样一说大家就可以很快有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了,原来商家早就利用科学认知计算我们了,怪不得他们这么有心讨好我们消费者。

我以为我们看书也总要一定看出点自己的东西的。我从《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借鉴来的思想并经进一步思考,却认为:人的非理性认知实际是基于稳定性的需要,这恰恰是一种有利于我们生存的最现实的理性。其中快思考是一种稳定性的需求,而慢思考则是一种疑问性寻求进步的需求。

如何理解,请看下面的例子:

快思考:

2+2=?

烟?起火了!

敲门声?有人来了!

他看起来似笑非笑的,看来是不同意我们的意见啊!

在旷野中开车。!

慢思考:

786X34=?(你就要计算,甚至会创新出一些算法。如果没必要我们就会舍弃动脑。)

怎么家里有烧糊的味道?(这个现象不对,没有做饭啊,是哪里起火了吗还是漏电了?)

说好了去串门,敲门后没人应答?(是出去了,还是没听见,需要打个电话吗还是等等?)

古时候的皇帝为啥带着面前有帘子的帽子啊?(因为你看不到他的表情,猜不到他的心思。)

在狭小的车库中倒车。(可要小心点,一动三回头,紧张计算中。)

创新源于好奇与疑问,创新限于稳定性的期望

显然这么一对比,我们会很容易发现生活中我们总一直保持疑问下去不仅是毫无效率和效果的,而且我们会疯掉死掉的。于是我们自身做出了理性的回应:

  • 我们迅速学习了“2+2=4“这样在生活中常用的结果并记忆住,不必每次都要计算一遍以减少我们的大脑负担;我们从幼儿的时候就从周围的观察中了解到“起火了的时候往往有烟“,长大后作为自动的应激反应从此不必再疑问思考此类问题,这也是小孩为啥疑问多而成人习性难改的原因;我们从远古时期就经验到“碰到老虎要逃“并将这种信息印入我们的遗传基因中,与神经肌肉连成一体而无需思考的时间以获得迅速反应提高生存的几率......到今天我们会不自觉的接受一些价值观,道德准则以保持自己行为的一致性也是同一个道理。

  • 我们保持认知一致性的习惯是我们生存的需要,让我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有所习惯依赖以应对不确定的事情。所以我们习惯于面对损失时保持更大的警觉性,面对自己辛苦劳动所得而给与更多的珍稀,这难道不是保持生存和安全而采取的更加理智的态度吗?

  • 同时由于环境不断变化着,许多信息是不全面的,我们的习惯和不确切的感知往往比要求精确的思维收集到的信息更充足,这就是我们往往说的直觉更可靠的原因。更何况还有时间效率的要求,我们不得不迅速作出决策,这都需要快思考来解决。这使得我们知道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 另外,我们的幸福地感觉是来源于心理的一致性的。这种一致性显然是要求认知的稳定性。反过来说内在原有认知与现实认知不一致是有危险的,犹豫和不确定是让人不舒服和不安全的。于是我们的心理也常偏向于一种稳定性要求,常厌恶疑问,以至对创新采取漠视态度。这还不谈现实中有关人的利益问题,因疑问带来的权威感丧失和因创新带来的对权利重新分配的恐惧。

大脑的认知是为我们的生存服务的,于是习惯性认知就会限制我们提出疑问;而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不断升级又要求我们只有保持疑问不断创新才可能有新的发现和更好的生存机会。这种矛盾使我们的大脑就创造出了一种平衡,只有当环境的变化足够刺激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疑问,寻找解决办法,这其中包含了创新。所以说不是要解决什么重大问题才是创新,我们时时都准备在创新。换句话说从快思考进入慢思考就是创新的启动钥匙。

创新源于好奇与疑问,创新限于稳定性的期望

最后我们看下通过对于“创新源于好奇与疑问,创新限于稳定性的期望“的分析,可以给我们还提供哪些其他的有益启示:

  • 保持健康度:我们从前面那首诗反向来看就是有疑问和创新也需要一个度。在稳定的基础上创新,不要过度跨越的创新,即对个人的学识能力正正好。这个度说不清,只能自己掌握了,不然个人会陷入忧郁,健康态堪忧。

  • 保持逻辑性:从思维自身的规律来讲,个人思考中不断的思维跳跃也极易基础不扎实,毕竟严密的逻辑来自于先验、经验的感知和知识的学习,需要条件充分的展示它的面貌,逻辑推演才不容易出错。

  • 保持宽容性:我们个人在生活中、组织中的“歪理邪说“不论对错恐怕很容易遭至口诛笔伐或冷漠对待。个人过于领先于群体往往带来悲剧,君不见布鲁诺的悲剧,种族平等的艰难。我们一方面要高扬好奇、疑问和创新的旗帜,一方面也要理解所有人都有追求稳定性和一致性所带来的幸福感的权利。

  • 对组织来说:认识到创新和稳定的关系,在组织结构设置上,在市场业务的发展规划上就有了如何保持平衡的理论思维基础。还有可以更充分的考虑通过分工,让不同天赋的人做不同的事情,更多的人保持稳定态,少数人去创新发展,从而实现整体最优。

  • 对领导力来说:我们从创新和稳定的矛盾中就可以探知领导力的一点秘密,即保持在大家面前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是会显得果断有力和可靠的。偷偷的在背后保持疑问和创新似乎仍旧是当下领导者魅力的一个原因。因为显然人们更多的幸福感知来源于稳定的一致性,这是无可更改的基本人性。这也是领袖们往往有坚定的性格,受到大家内心普遍欢迎的最深刻的原因。

注:涵盖知识点稍多,但感觉还是说清了主要问题,希望没有浪费大家时间。有精力了再将稳定的一致性带来的幸福感与稳定的一致性带来的领导力和大家多聊聊。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