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巧用“加减乘除”法 开县以供给侧改革思维推进群团改革工作

群团组织在联系和服务群众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但也不同程度存在“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问题。今年以来,作为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区县,开县紧紧围绕改革主旋律,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组织强“三性”、去“四化”的根本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深刻自我革新,巧用供给侧改革的思维来推动群团改革工作,通过做好“加减乘除”法,提高群团组织的供给结构对群众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为全市群团改革探“新路”。

精准发力,做好“加法”

如何改变“叠床架屋”“等级森严”的组织设置现状?怎样破解“重精英、轻草根”等问题,更广泛地凝聚、联系和服务群众?我县群团改革精准把握群众需求,聚焦群团工作积弊“猛击一拳”,成功破题。

群团机关组织设置呈“倒金字塔”结构,机关大而基层弱,不够接地气。对此,开县完善组织设置,在“强基层”上善做“加法”,采取三大举措,着力打造“重统筹、强基层、大网络、全覆盖”的群团组织体系。优化县级群团机关机构设置,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机关内设机构均调整设置为“一室两部”;按照“减上补下”的要求,在市上给的8个编制的基础上,县上再调济4个事业编制用于充实县级群团单位工作力量;在“一正两副”专职班子成员基础上,增配挂职班子成员2名、兼职班子成员5名。完善基层群团组织设置,全县40个乡镇街道党建办统一更名为党群办,全面完成总工会、团委、妇联改选任务。目前,全县428个村全面完成妇代会改妇联,100个社区按要求增选妇联执委,全县88个产业发展较好的村建立联合基层工会。

对群团组织来说,服务对象在哪儿,组织和服务就要跟到哪儿。开县根据群团自身性质和特点,注重服务的有效供给,着力扩大新兴领域群团组织有效覆盖,在群团组织自身特色和群众需求之间寻找结合点。按照党建带团建的要求,县委非公工委联合团县委成立开县非公团工委。全县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均同步建立了群团组织,并明确了1名班子成员负责群团工作。对暂未建立党组织的,分级选派党建指导员开展党的群团工作。我县的这些改革举措夯实了基层组织设置,让群团组织“神经末梢”变灵敏,“毛细血管”变畅通,实现了资源大整合、人心大凝聚、工作大提升。

“群团组织去行政化,注入新鲜血液,在行政色彩上做了减法;群团组织有效覆盖新兴领域和基层,则在服务功能上做了加法。”开县县委书记何毅表示,为机关“瘦身”,使组织活起来,把普通群众中的优秀人物、代表人士吸纳到各级各类群团组织中来,使基层强起来。

聚焦主业,做好“减法”

作为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全市人口大县,开县担负着为全市群团工作探路、示范的重任。在群团改革实践中,开县抓住群众“痛点”,着眼群众需求,重点从供给侧开展精准服务,缩短群团工作的“反应链条”,减少“中间环节”,提升响应速度,有效解决群团组织服务职能分散、职责交叉、服务不精准等现实问题。

如何打造服务平台,让有人为群众办事、群众有地方办事?开县经过多方论证后,提出了高标准建设县群团活动中心,在不增加机构编制的前提下,整合青少年宫、学校留守儿童中心、残疾人服务中心、职工服务(帮扶)中心,成立开县群团活动中心,统筹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服务职能。开县群团活动中心最大亮点在于,跳出传统机关行政办公模式,设置一区(综合办公区)、一室(开放式活动室)、两厅(展示厅、接待厅)、十平台(牵手希望、伴你同行、青春无悔、爱心童享、情满夕阳、众创空间、心心相印、阅览时光、轻松驿站、人性回归),全县12家群团组织分批整体入驻,打造开放式、通透式、一体化的服务平台。群团活动中心与12家群团组织共同联手,内设科室与服务平台配对管理,自身力量与社会资源有效整合,在传统科室运转的基础上,每个平台明确由群团组织牵头,科室对应管理,并配备1名社工、20名志愿者参与服务。

如何从供给侧开展精准服务?开县的做法是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因地制宜打造基层群团服务站,坚持集约化、开放式、共享性原则,首批确定建设园区党群服务中心、职工帮扶中心、残疾人服务中心、青少年宫、地一国际商业街、文峰岛景区(国学馆)、诗书画院、同创社工服务中心8个基层群团服务站,提出了有场所、有人员、有标识、有挂牌、有设备、有服务项目、有活动、有氛围的“八有”的建设标准,明确了建立组织、发展会(团)员、关系接转、业务指导、政策宣传、诉求收集、教育培训、依法维权、困难帮扶、咨询援助、公益慈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个性化服务14项基本服务内容。坚持“一家牵头、多家进入”,实行党政领导、群团实施、条块结合、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运行模式,根据主体服务对象确定牵头群团组织,并明确1名群团组织副职兼任服务站站长、辖区群团组织负责人或工作人员轮流驻点服务,每个服务站招聘1名社工和100名骨干志愿者常态开展服务。另一方面,联手进入公共服务中心,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全面向群团组织开放,工青妇、残联等群团组织整体进入,增设群团服务项目,设置党群服务岗,由群团组织负责人轮流综合履行群团工作职责,原则上村(社区)以妇联为主,工业园区以工会为主。同时,在公示栏公开群团组织架构、班子成员及其服务承诺、服务项目、活动安排等群团服务。

开县县委副书记潘文峰认为,从供给侧开展精准服务的好处在于,群团组织和群团干部按照群众“生物钟”调整作息时间全天候回应群众诉求,增加服务群众的粘合度。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沟通、零距离的服务,拉近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受到群众的真心欢迎。

创新提效,做好“乘法”

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在群团改革中,开县始终保持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充分学习借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以新思路新办法推动工作的“几何式增长”,力求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贴近群众需求,做实特色品牌就是开县群团改革的创新之举。县妇联牵头做实“关爱‘三留守’•共建好家园”品牌,坚持减法、加法一起做,一方面,借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契机,在全县发出“家乡就业机会多、回来共筑幸福窝”号召,通过组织企业招聘、安排公益岗位、发展主导产业等,引导返乡创业就业,5年内减少“三留守”家庭30000户,今年减少10000户。另一方面,在40个乡镇街道党群办设立了留守儿童关爱扶助站,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开展结对联系等方式,实现对7万余名留守儿童,特别是困境儿童、孤儿和义务教育“三障”适龄儿童联系救助、助困入学全覆盖;对留守妇女,通过建立互助组织,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精神情感慰藉等特殊困难;对留守老人,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有特殊困难的孤寡空巢老人,实现党员干部、社工或志愿者结对联系动态全覆盖。县总工会牵头做实“服务农民工•携手促发展”品牌,坚持从源头出发、从需求出发,务实开展农民工入会、技能提升、困难帮扶、权益维护等服务。整合人力社保、农委、移民等培训资源,认真分析问需调查结果,结合市场用工需求,集中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年内计划培训农民工10000人次。团县委牵头做实“志愿大接力•汇聚正能量”品牌,统筹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党员活动日和青年、巾帼等志愿服务力量,以党团员为骨干、群众为主体,建立10万志愿者信息库;制定志愿者招募方案,拟招募1000名骨干志愿者,依托县群团活动中心和8个基层服务站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当前,开县正在重点推进实施“志愿者结对家庭动态全覆盖”行动。

三大特色品牌叠加发力激发“乘数效应”,使群团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几何式增长”。

虚功实做,做好“除法”

实现从务虚向务实的转变是开县群团改革的又一大亮点。针对群众反映群团组织“虚活多、抓手少”的问题,开县探索虚功实做的具体途径,做好“除法”,防止出现虚活“产能过剩”。

为做好群众工作,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我县注重问需调查,围绕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娱乐、素质提升、困难帮扶、就业创业、志愿服务等内容,采取综合调查与专项调查相结合、集中调查与常规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每年面向全县各级群团组织和群团干部、全县各行各业普通群众、在外务工人员和外地在开务工人员开展一次需求调查。县群团活动中心会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对需求调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形成群众需求调查报告,报县委群团工作联席会议审议。村(社区)、乡镇街道、有关行业部门梳理汇总情况作为各级群团组织确定年度或任期重点工作任务、重要工作项目的重要参考,县委群团工作联席会议审定事项作为确定重点群众服务项目、政府购买服务的主要依据,为群众提供差异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

群团改革过程中,开县加强过程督导,突出结果导向。县委群团改革专项小组成员分别联系1个乡镇(街道)、行业单位或基层服务站跟踪指导,派出3个指导检查组,对照重点任务和时间节点,巡回指导检查。

改革力度有多大,保障力度就有多强。开县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群团工作的基础保障,县财政先期注入1000万元,后期采取政府支持、社会捐赠、群团募集、上级补助等方式,滚动建立群团服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培育社会组织、救助特殊困难群体、实施社工及志愿服务项目等。出台群团服务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按照“群众提出、群团申报、群团工作联席会议决策”的程序,对专项资金实行统一管理,专账核算,按规定用途专款专用。厘清政府购买服务涉及群团组织的采购目录,已纳入群团服务项目17项,涉及金额3000万元;新纳入政府购买公益类服务项目6项,包括县级劳模集中休养健康体检、网上群团平台建设、社工服务、志愿服务、家庭建设等,涉及金额500万元。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群团服务项目,由群团组织提出,政府优先安排实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