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亳州阿福兔肉:从民国走来的美食 成为“城市的魅力”

亳州阿福兔肉:从民国走来的美食 成为“城市的魅力”

在阿福兔肉的门市店内,韩志国在售卖兔肉,他说,每天他可以售出100多只

“花戏楼、华祖庵,阿福兔肉不一般”、“不吃阿福兔肉,枉来亳州一走”,这些脍炙人口的说法,在亳州流传已久。从民国时期一路走来,如今阿福兔肉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大了科技研发力度,它凭借良好的口感、独特的风味,已成为众多市民招朋待友的必备佳品。

历史的传承

4月8日上午8点,市区大隅首附近,阿福兔肉唯一一家门市店已经迎来了第一位客人。72岁的店老板韩志国说,每天中午来买兔肉的人更多,要排队的。

亳州阿福兔肉:从民国走来的美食 成为“城市的魅力”

民国时期阿福兔肉的老店

在亳州,说起阿福兔肉,可谓家喻户晓,但很少有人去研究其历史传承的脉络。

从地理位置上看,亳州距离开封仅200余公里,在宋朝时期,算得上是都城东京开封的京畿要地。由于地处中原,想吃些野味的上层人士,很难觅到猎物,在亳州唯一猎物就是野兔。因此,被亳州人称为“小跑肉”的兔肉就成了待客的上等之物,珍惜佳肴。

据韩志国介绍,阿福兔肉的创始人,也就是他的爷爷韩文庆,最初也是自己制作兔肉供自家人享用或招待客人,由于口味独特,很多人想要学习他的制作方法,渐渐地,他从兔肉中发现了商机,开始制作兔肉售卖。

民国时期,擅长制作兔肉的韩文庆,在鹿邑的生意十分红火,就想到亳州发展一下,当时的鹿邑属于亳州管辖,两地相距仅20余公里,生活习惯相同,生意很快便红火了起来。之后,他在亳州市区老砖街开了一家兔肉店,名为“阿福斋韩记”。

从那以后,亳州兔肉成为亳州小吃中的一绝。

健康的美味

韩文庆之所以给自己的店取名为“阿福斋”,源于韩志国的小名。韩文庆开这家店时,正好是孙子韩志国出生那年,韩志国小名为“福”,于是他便将自家的兔肉店命名为“阿福”。

备受消费者青睐,阿福兔肉的秘诀何在?据韩志国说,阿福兔肉是家传的手艺,它有独特的卤制味道,入口滑爽,筋道耐嚼,香味浓郁。

多年的沉淀,阿福兔肉形成了独特的加工工艺。韩志国说,兔肉的加工关键是腌制,要趁鲜加工,选择时间恰到好处,宰杀时间过长,兔血凝固,漂洗次数加大,品味下降,品相不好,影响食欲。时间过短,兔血与兔肉氧化不充分,口感不绵软。从宰杀到腌制的时间是兔肉能否做到味鲜肉美的关键。

同时,在腌制中放置一些芳香类植物,根据兔子的个头大小,野生、家养等视情况而定,以三天为最长期限。在卤煮中,首先将兔肉用清水过滤,俗话说的是“三煮三晾”,直到没有血腥味。然后放置在另一个锅内,加入老汤,进行反复卤煮,直到汤尽肉透。老汤要不断出锅,不断加入,以保持老汤的持续性。

韩志国的弟弟韩志军说,做法考究的阿福兔肉,营养价值也比一般作坊的产品要高得多。

“在制作过程中,一系列工序都要求既不能破坏兔肉的蛋白质,也不能破坏兔肉的口感。”韩志军说。

创新的理念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野兔的不断减少,家养肉兔不断增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群众物质追求的不断增大,以及新生代对口感的求新求异,促进了兔肉加工工艺的不断进步。也有一些市民提出建议说,希望有真空包装的兔肉,这样保存时间长,即使拿到外地,也可以尝到鲜嫩的兔肉。

1988年,开始有了真空包装的阿福兔肉,经过高温杀菌可以保存半年之久。

如今,阿福传人韩志国为了继承传统技艺,专门成立了亳州市阿福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并对传统技艺进行了标准化。

近日,阿福兔肉已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志国说,他正在计划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计划实现更大范围的加盟连锁经营,开发更多口味的兔肉,如麻辣味、微甜味等,使之更大程度地满足群众需求。除此之外,他还想建立一个小型博物馆,展出祖辈流传下来的制作售卖兔子肉的老物件,将这一优秀的饮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曾莹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