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台城烟柳名扬天下 绝色美景只存图片

本文作者黄强

台城在玄武湖侧、鸡鸣寺东,是三国时东吴建业城的旧址,晋元帝东渡后,便把它修筑为宫殿,其后宋、齐、梁、陈都把它作为宫城。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江南东路建康府”条:“台城一曰苑城,即古建康宫城也,本为吴后苑城,晋成帝咸和五年(330)作新宫于此,其城唐末尚存。”

台城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因为历经多次建筑宫城,见证数个朝代的沧桑变化,台城因此成为人们怀古的首选之地。

台城烟柳名扬天下  绝色美景只存图片

【图53,台城上的建筑】

关于台城的诗文很多,举不胜举。唐代诗人刘禹锡来南京时,走访了石头城、乌衣巷等名胜古迹,写了若干首怀古名诗——“乌衣巷口夕阳斜”,“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也来过台城,写过《台城》的诗,诗云:“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不过,这首诗远没有其他几首出名,诗句也不如那几首耐人回味。

唐代诗人张乔也写过《台城》诗,诗曰:“宫殿余基长草花,景阳宫树噪村鸦。云屯雉堞依然在,空绕渔樵四五家。”但是台城为后人知晓,主要还是由于韦庄的《台城》诗: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江雨霏霏下,江草齐齐长,江风嗖嗖吹。远去的六朝,如同梦一样虚幻、飘渺,朦胧中,寂寞的鸟鸣,残留的印痕,印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沧桑流变。物是人非,台城之柳依旧茂盛,像雾像云笼十里长堤。

杨柳有意,流水无情。岁月荡涤了一切,留下的是无尽的思绪……。诗作歌咏的是历史,反思的是现实。凭吊台城,不是为赋新诗强做愁,而是对历史的思考。韦庄的《台城》诗,使其他歌咏台城之诗黯然失色,成为台城诗中的代表,也因此让南京台城名扬天下。

如同六朝时期朝代更替频繁一样,台城在政权更替。兵燹之乱中,也是屡遭破坏,最为严重的是三次:第一次“侯景之乱”,侯景进攻台城,梁武帝被围困饿死在同泰寺;第二次是三年后梁军收复台城时,“王师之酷甚于侯景”,台城遭遇破坏;第三次隋灭陈,将建康“城池宫阙荡平耕垦”。

台城的地理位置,台城的历史沧桑,很容易让后人产生共鸣。当年南社一帮诗人来台城,到明孝陵,就是痛哭哀鸣,写诗作词,抒发情怀。

台城烟柳名扬天下  绝色美景只存图片

【图54,台城旧影】

倪锡英说“从鸡鸣寺出去,向北几十步,就登上台城,城基下半截,埋在山土里,墙砖作暗灰的古红色,顶上很阔,和现在的城垣相接”。若当月白风清的静夜里,漫步看月,俯视玄武湖一片银光,凉风送来荷花的沁香,实在够风雅而有古趣的。

著名学者朱自清也曾在台城访古凭吊。他说:“从(鸡鸣)寺后的园地,拣着路上台城;没有垛子,真像平台一样。踏在茸茸的草上,说不出的静。夏天白昼有成群的黑蝴蝶,在微风里飞;这些黑蝴蝶上下旋转地飞,远看像一根粗的圆柱子。城上可以望南京的每一角。这时候若有个熟悉历代形势的人,给你指点,隋兵是从这角进来的,湘军是从那角进来的,你可以想象异样装束的队伍,打着异样的旗帜,拿着异样的武器,汹汹涌涌地进来,远远仿佛还有哭喊之声。假如你记得一些金陵怀古的诗词,趁这时候暗诵几回,也可印证印证,许更能领略作者当日的情思。”

台城是南京城垣的一部分,说到南京的城墙,不说朱偰不可。朱偰先生是一介文人,但却是南京城墙的保护神。

上世纪50年代,政府不知为何拆除南京城墙,用城墙砖建设其他建筑,于是南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拆城墙的事情。为了响应一块城墙砖挣一毛钱的无知运动,南京有很多人积极参与拆城墙,还唯恐自己不积极。金川门、通济门、仪凤门等一批城门被拆除。为了保护南京古城墙文化遗存,朱偰先生据理力争,遭遇被打成右派,下放农村的惩罚,但他毫不后悔。他在去世时曾经说过:“你们如此这样对待我,历史证明是错误的。”历史证明,朱偰是正确的,朱偰的预言是正确的。

这张台城照片,是上世纪30年代朱偰先生考察南京历史文化遗存时拍摄下来的。远眺台城,杨柳摇曳,古老的台城掩映在绿树之中,斑驳的城墙,仿佛述说历史的沧桑……

台城烟柳名扬天下  绝色美景只存图片

【图55,台城远眺(朱偰摄)】

著名的台城,在朱偰先生镜头中很美、很美。见到这样的景象,不仅外地人会对台城充满好奇,就是本土的南京人,经常从玄武湖、鸡鸣寺老城墙下经过的南京人,也会感到震撼。

现今玄武湖、解放门一带的老城墙依然存在,全长253.15米,已经成为南京明城垣博物馆的一部分,但是朱偰先生镜头下的意境已经没有了。古文化遗存是无声的,但是并不是没有情感的砖石,其喜怒哀乐,是需要有能够读懂她,理解她的有心人来欣赏。台城在南京城垣史上分量很重,台城在南京的历史文化中分量很重,台城在南京人心中分量也很重。朱偰先生镜头中的台城意境是否可以恢复?留住历史遗产,且保护且珍惜,其实就是留住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的根。

每次从台城附近经过,必定要吟诵韦庄的《台城》诗,但愿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之声永远飘荡在城墙上……

说明:本文系黄强的原创作品,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违者必究,侵权已委托今日头条律师团队负责处理。联系微信njhuangqiang。

黄强,字不息。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服饰史、置业经济史、民国史、南京地方史研究,已出版《老明信片·南京旧影》、《文人置业那些事》等著作13本,专说南京老景点的著作《消失的南京旧景》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