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肇庆林业发力“互联网+”大有作为:让信息多跑路 林业质效迈大

由国家林业局编制完成的《“互联网+”林业行动计划——全国林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计划》)于日前正式发布。根据《计划》,“十三五”时期,我国林业信息化发展将顺应全球信息化大势,以国家信息化战略为指引,以全面支撑引领林业现代化建设为目标,紧贴林业改革发展、资源保护、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等各项事业,大力推动“互联网+”林业建设。

“互联网+”联手林业发展,无疑将推动科技创新、资源监管、灾害应急管理、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林业领域建设翻开崭新一页。近日,记者采访市林业部门,有关人员认为,对于有着“七山一水两分田”地理分布的肇庆来说,“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将对林业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更符合我市林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以林业产业为例,据了解,我市山地面积广阔、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向来是珠江三角洲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是全省林产品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我市在大力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积极发展资源型林业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扩大林业产业规模。“林业产业目前已成为我市不少地方的支柱产业,尤其在我市山区县表现更为突出。例如拥有丰富竹资源的广宁县,其林浆纸产业的总产值就占了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不过,目前我市林业产业还没形成过硬的知名品牌,影响力和价值还相对有限,市场认知度仍较低。“现在我市不少林业产品的销售对象基本都是定向的,利用互联网渠道开辟市场的做法十分少,还有就是很少利用信息技术去补强生产培育和加工环节,简单、粗放型的林产仍占绝大多数。”市林业局科技科科长刘伟林坦言,现阶段“互联网+”这个形式,对于我市林业发展基本还停留在“概念”阶段,一方面是林木资源成长的周期相对其他资源要长,用“互联网+”支持林业产业发展难度更大,另一方面也与我市软硬件跟不上有关。“‘互联网+’是一个崭新概念,但目前我市在人才、技术、资金投入等硬件还相对不足,另外意识上还转变不过来。”

刘伟林说,“互联网+”是刺激未来林业产业提升的重要元素,将来如果各方面条件逐步完善,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林业生态补偿、林业产业培育、林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环节等深度结合,可推动我市林业产业创新发展,实现林业提质增效。“‘互联网+’一旦铺开,可推动林产打开更宽的市场大门,让更多山货走出大山,同时也将更大程度的助推林业适用技术进基层,让信息多跑路,林农少跑路。”

除了林业产业,“互联网+”的介入,也将对林业资源的监测和森防工作带来新气象。据市森防站副站长李南林介绍,由于目前设备条件有限,很多时候他们的森防工作必须通过人工方式直接“上山入林”才能完成。“例如放在森林中用于收集标本的虫情测报灯,传统的设备需人工去收集标本,而且收集的标本信息不易保存,很难随时随地调取查看。”李南林说,相比较下,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应用了一种利用“互联网+”技术的远程传输虫情测报仪,可通过远程网络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利用云端平台存储相关资料,实现随时随地调取查看,大大提高了林间虫情测报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据李南林介绍,目前我市林业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实际上已往“互联网+”的方向迈步。我市各地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均进行了有害生物的系统调查和监测,全面建设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基础,以区县监测点为辅助的测报网络体系,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进行监测和短、中、长期预报,通过不断调查监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大数据库。“未来‘互联网+’森防成型后,将实现实时监测和快速传输报送,同

时还应用全国大数据库分析、预测,在减少人的工作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可进一步提高防治的时效性和精准度。”李南林说。(西江日报 记者:谢江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