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互联网企业做农村金融,就能比传统金融机构强吗?

文 | 王一鸣

“互联网企业和电商做农村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相比,创新到底在哪里?能提供哪些传统金融没有的服务方式?仅仅是对传统金融体系的补充,还是足以形成对已有机构的竞争呢?”在“我的农场”主办的“互联网时代的农村金融”主题沙龙上,研究中国农村金融问题三十余年的何广文教授,对到场的农村互联网金融业界代表提出这样的问题。

中国农业和农村正处于向现代化、城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的转型、人的迁移和发展,都意味着对各类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不仅农村原有的金融体系和机构在加紧转型创新,其他行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近些年也高调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成为互联网时代农村金融市场的试水者。

这些携带者互联网基因的闯入者,能解决传统农村金融机构面对的老问题吗?

何广文教授指出,互联网企业和电商做农村金融进入农村金融领域,和传统金融机构一样要面对“业务成本高、抵押品不足、信息不对称”这三大困境的挑战,能否解决这三大困境,决定了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

京东金融农村金融项目经理吴迪指出,京东金融的农村战略将改变传统金额“自上而下提供金融产品”的思维方式,而是要根据农村“自下而上的需求”去设计产品,满足需求。

吴迪认为,目前传统金融机构在农村和农业的业务正在持续萎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产品存在不尊重农业发展规律和农业金融需求规律的问题。而京东将搭建开放式的入口,将所有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经营周期的需求,和符合产业链发展趋势的需求都尽量满足,并借此将各个细分行业的生产主体和关联企业都纳入产业链的闭环中,“从底层建立需求控制体系”。

吴迪强调:“京东金融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对数据的掌握和使用是我们和任何传统企业相比最大的不同,我们希望从农户和行业的基础数据出发建立整个产业的风控体系模型,对于个人,则可通过消费数据和消费习惯判断未来收入,通过生产数据评估生产能力和个人信用。”

宜信宜农贷则主要通过与小额信贷机构及NGO合作,解决信息不对称和获客成本过高的问题。

宜农贷负责人金凤来表示:“农村金融市场从人群需求上可以分为许多层次,宜农贷最初的定位,就是服务于最基层贫困人口的金融需求,这也是宜信作为一家社会企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宜农贷服务的这部分贫困人口的金融需求,是任何有盈利要求金融机构都难以碰触的,而具有着较强的公益金融色彩。金凤来直言,目前宜农贷的业务是不盈利的,而业务开展所依托的小额信贷机构也存在规模萎缩问题,所以宜农贷在未来面临着商业可持续和业务拓展速度方面的问题。

领鲜金融的罗璞介绍,领鲜主要通过深耕细分行业来掌握足够的风控数据,目前业务专注于养殖领域的供应链金融,去年贷款业务达到5000万。罗璞指出,领鲜金融看中的是中国农业专业化、规模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专业化大户,这部分农户的金融需求量大,有可持续性,且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和前期投入作为保证,是农业金融中最为优质的资产。随着中国农业产业集聚和行业规模集中程度的加深,这部分农户还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从农村电动车市场切入农村金融领域的什马金融,则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范本。什马金融依托自身在农村电动车市场上的绝对优势,将已遍布农村的电动车购销网点发展成为自己的线下门店,让电动车的经销商担任金融产品经理,将高频次、高发展速度、高黏性的电动车消费需求转化为金融需求,在业务发展早期就解决了其他金融机构面临的业务量规模经济问题。

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细分行业的金融产品,本次沙龙上各家互联网农村金融机构正在通过创新的数据挖掘、利用方式和线下渗透模式,利用互联网时代特有的管理模式和市场逻辑,试图解决农村金融“业务成本高、抵押品不足、信息不对称”的三大困境,他们各家的具体做法和战略路径是怎样的?他们的模式所面临的固有问题在哪里?他们正通过何种策略进行突破?接下来的一周,“我的农场”将推出系列报道,对以上四家农村互联网金融的试水者,进行深度解析。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