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光阴的故事,院子里的老城南

提到南京的城南,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按照南京人的说法:城南啊?不就是夫子庙、中华门那边嘛。的确,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夫子庙、中华门就是老城南的代名词。

光阴的故事,院子里的老城南

南京老城南,源自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把45平方千米的老城分为3部分:西北军营,东部皇宫,南部居住,因此老城的南部以夫子庙为核心,东西至城墙,南至中华门,北至白下路,是南京居民最密集的地区,延续至今,称为“老城南”,包括南捕厅、牛市、老门东、老门西等著名地区。

光阴的故事,院子里的老城南

历史的车轮碾过,拆迁的机器轧过,老城南只剩下破败的民居和断壁残垣,但它的历史一直都立在那儿。这里每一块砖瓦或都饱经沧桑,每一条街巷都经历过巨变。

光阴的故事,院子里的老城南

初冬时节,漫步老城南,穿街走巷,不用言语就能感到扑面而来的古风古韵,都市喧嚣中难得有这样的心灵体验,这是历史的魅力、文化的张力,不由得你不受打动。

光阴的故事,院子里的老城南像安品街、三山街、下浮桥、仓巷……这些散见于明清小说、戏曲、笔记的老城南地名不可胜数。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后半生就住在老城南,他的名著《儒林外史》提及城南街巷数十条,个个有迹可寻。刘禹锡则在其诗作中写到:“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的乌衣巷,与夫子庙景区融为一体,常年游人如织。

光阴的故事,院子里的老城南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老城南的建筑颇具特色,多为进穿堂式的清代中晚期住宅,厅堂规整,外观朴实,高大的马头山墙廓出街巷之美,数以百计的古井、古树、古桥散落其间。可惜的是,成片的老街坊如今仅在中华门以内的秦淮河两岸有少量遗存。

光阴的故事,院子里的老城南老城南最“风光”的时期就是东晋。东晋时,城南都是名门大族住的地方,那时候全国的权贵之家、风流名士云集,它当然也成为全中国最为“显贵”的地方。此后历经宋、齐、梁、陈,可最终是北方政权统一了天下,史书记载,公元589年,隋灭陈后,隋文帝下令将“建康城邑,并平荡耕垦”。

光阴的故事,院子里的老城南隋朝不仅是荡平了南京大部分建筑,而且隋唐两朝基本上都奉行限制南京发展的思路。从政治序列上,南京从以前的首都被降为了一个县。南唐建都南京,才第一次把中华门两侧的秦淮河居民稠密区纳入了都城范围。南唐时期的老城南,不仅有浓郁的皇家气息,也有了浓厚的人间烟火味。老百姓就住在皇帝家隔壁,相安无事,不亦乐乎。

光阴的故事,院子里的老城南

等到朱元璋当了皇帝,他就不肯和老百姓做邻居了。朱皇帝觉得“六朝国祚不永”,就是每一朝都活得不长,因此忌讳,不愿在这里建。而老城南的区域太繁华,朱元璋刚刚当皇帝,如此大举拆迁害怕打扰百姓生活、失去民心,所以建皇宫的地点也排除了老城南。但是,朱元璋保留了老城南,并迁来10万手工艺人。在当初的城区、现在的老城南构成“明代十八坊”,前店是工坊,后屋是匠人们住的地方,于是城南就成了手工业者的聚居地。

光阴的故事,院子里的老城南

南捕厅、大板巷、定盘巷、观音庵、七家湾、酱棚营、安品街、月牙巷、龙泉巷、剪子巷、颜料坊、牛市、洋珠巷、弓箭坊、黑簪巷、集庆路、铜作坊、上浮桥……这些熟悉的名字是南京文化的根,是南京的方言、云锦、绒花、白局、灯会等传统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的地方。

光阴的故事,院子里的老城南老城南一直是古代达官显贵的居住之地,饮马巷、六角井至今仍保留了几处明清年间的“老院子”。南京明清民居与扬州、镇江明清民居同属一个派系,都以北方官式风格与江南民间风格杂糅,南京古民居徽派痕迹最重。其外观朴素,青砖到顶,青灰丝缝,美感深藏不露;不像苏州民居粉墙黛瓦,黑白相间,显得明快秀气。大门多南向凹入,与两边磨砖鱼鳃墙组合为凹字形、八字形或是一字形,门上方设磨砖匾墙,与街坊内青砖高墙混然一色。多进穿堂式厅房按中轴布局,形成方正整饬、等级分明、分合自如、内外有别的合院。夏日,清风徐来,满室阴凉;冬日,朔风不入,阳光满院。这样的人居环境,宜深居,宜颐养,宜静读。国学大师夏仁虎故居在颜料坊,清末民初明文化名人陈作霖故居在安品街......

光阴的故事,院子里的老城南

如今,颜料坊归于泰禾,安品街属于万科。两处历史悠久的街巷,两块命运多舛的地块。好在最终这两块珍贵的地块有了比较好的归属,且不论其间多少文物单位被拆迁,亦或者多少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被毁灭。私以为,总比卖给随意的两家开发商,盖上几十栋高耸入云的房子要好很多。毕竟,泰禾和万科对于这两块地的规划,做到了足够的用心,使之与老城南的气质相符。

光阴的故事,院子里的老城南

早些年,雅居乐在“中华门内,朱雀桥东”打造了“长乐渡”,向全世界喊出来“始于明皇族的三进院”。其实,南京的三进院和北京的四合院系出同门,南京的院子更精巧,北京的院子更大气,如此而已。

光阴的故事,院子里的老城南2014年10月,有一本叫《院子里的中国》书在北京举行首发仪式,该书精选了55篇以院子、园林文化为主题的名家文章,让中国传统的庭院文化精髓与情怀“跃然纸上”。文集的作者既有鲁迅、朱自清、季羡林等大师先贤,也有余秋雨、王蒙、王安忆、余光中等当代名家。55篇文章从江南说到北国,从叙往事到抒闲情,从皇家气象谈到百姓民居,大师的妙笔诠释了传统院落居住的品格和精神,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情怀。而在前一年,2013年9月,由冯小刚执导的同名文化宣传片《院子里的中国》在北京开机。

光阴的故事,院子里的老城南所有这些事件的背后,至始至终都泰禾的影子,虽说作为开发商泰禾早已赚的盆满钵满,但同样作为开发商,泰禾也在传承着中国的建筑文化。2016年的颜料坊,将作为泰禾·南京院子的主场,对外公布。笔者不知道南京院子会在泰禾手中呈现出怎么的姿态,但就北京院子的而言,让笔者对南京院子充满期待。

光阴的故事,院子里的老城南以往,笔者的好友来南京游玩,必定推荐瞻园、老门东、甘熙故居、白鹭公园,因为那里代表着南京;希望以后再有好友来南京时,陪他们一同逛逛南京院子。

光阴的故事,院子里的老城南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