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哪位老师有此等待遇 学生为他集资建房

本文作者黄强

自古以来,江浙地区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其教育发达,名师众多,学校风气浓厚。在师道尊严的时代,教育受重视,老师也受尊敬,老师倾注心血培育学生,不求回报,只是出于“天下英才而育之,一乐”的胸怀,让当下的老师为之汗颜。

晚清时期,南京出了一位名师,一生心系教育,得到学生与社会的尊重,学生集资为老师修建了一座宅院,成为金陵名园。

薛庐是一座园林式宅院,位于乌龙潭西侧龙蟠里,系惜阴书院山长(院长)薛时雨的住处。一百多年前,龙蟠里虽然不是商业繁华地段,但是并不冷清,附近有清凉山、扫叶楼。薛时雨的薛庐落户其间之后,因其身份的特殊,吸引了众多文人学士聚会吟诵,高谈阔论。

薛时雨(1818-?),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人,安徽全椒人。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凤翥,父亲鑫,皆教授乡校。清咸丰三年(1853),与仲兄春黎同科登进士第,传为佳话。分发浙江,任嘉兴县知县,此后又任嘉善县令、杭州知府。48岁时毅然称病辞官,退任杭州崇文书院山长。

哪位老师有此等待遇 学生为他集资建房

【图87,薛时雨课徒】

同治八年(1869)浙江巡抚马新贻调任两江总督,对薛时雨颇为器重,欲聘薛来宁掌教。薛时雨考虑江宁(今南京)距离家乡全椒不过百二十里,于是欣然受命,执掌江宁尊经书院,后又主讲惜阴书院,直至终老,共16年。任教期间,人士蒸蒸,日劝于学,追随其从学者盛于浙江。时称“石城七子”的顾云、秦际唐、陈作霖、朱绍颐、何延庆、蒋师辙和邓嘉缉,皆出自门下。

薛时雨爱才若渴,对于学生关爱有加。其弟子陈作霖在《炳烛里谈》中说:“全椒薛慰农观察主讲尊经,爱才若渴,凡有一艺之长者,无不加以奖借,故多士归之如流水,当时有‘李门高,薛门广’之评云。”学生对于老师也回报以努力与热忱,表现之一就是为老师修建住宅。

光绪六年(1880),薛时雨来宁已10年有余,门下弟子考虑先生居无定所,于是合力集资,择址乌龙潭畔、惜阴书院对面,寤园旧址,新建宅院。后薛时雨将新宅扩大成为别墅,名为薛庐。

哪位老师有此等待遇 学生为他集资建房

【图88,金陵名园薛庐】

为何选择此处筑庐?尚有一段故事。原来薛时雨在杭州主讲崇文书院时,士民感激先生的恩德,于西湖之滨凤林寺为其筑宅,即名为薛庐。薛时雨迁居南京,弟子们为老师修筑新居,也仿效薛时雨杭州的居所,名为薛庐。鸟龙潭虽然没西湖区域辽阔、名声显赫,也有小西湖之称,而且风景独特,一番景致也不逊色西湖。

庐内有藤香馆、冬荣春妍室、双登瀛堂、吴砖书屋、夕好轩、抱膝室、蛰斋、小方壶亭、仰山楼、半璧池桥、美树轩、杏花湾、半潭秋水一房山、寐园。临潭有叟堂,诗酒宴游,一时称盛。后门下士于其隙地共建永今堂三楹,以志景仰之思焉。

对于薛庐的规模与构造,薛时雨弟子顾云在《薛庐记》中述之颇详:“门对盋山麓。入之,修竹被径,植杂卉其下。历一室,有门,题曰西岩招隐。入之,曰永今堂,轩楹靓旷,阶梅时花,四座为馨逸。堂后曰冬荣春妍之室。室西隅,构木方丈,雕髹之,笼以纱,先生石刻小像在焉。东隅有门,入之,曰双登瀛堂;冠以楼,曰仰山堂。……入月门,木芍药尤盛,春时数花事,谓且属诸园木芍药王之矣。拾级上,曰有叟堂。堂东室一轩,其前,曰夕好夕好轩;有甓门,题曰山光潭影。堂西室一,界其中,前题曰抱膝,后曰半潭秋水一房山。又西曰蛰斋,室小而幽,庋四部书为屏障,榻于其间,热名香,啜苦茗,先生蠲尘梦所也。斋后,曰美树轩,堂枕乌龙潭,隔潭蛇山几焉。琉璃轩窗之山水佳胜,莫不介柳色苹香,来晤坐客。……过桥曰芳草闲门,美树轩垣门也。垣外有水,如塍隔水,榜曰作两家春,则比邻所宅。东偏栅堤为门,榜曰山光照槛水绕廊,堤植以阑而疏笼卉木于内。立蛇山麓,回望堤柳缘潭,外围如巨绿环无端,中抱红阑,杂花间之,如彩虹半偃其身;而宛在之亭嶷立相辉映,状景者辄曰图画,此岂图画能写耶?堤舣画船一题曰薛舫。时一放棹,容与沈潭邈然,与烟波俱远矣。”顾云的美文已经将薛庐的景点构建叙述得非常清楚。

因为薛庐房屋修建,与景点相融,构成了独特的风景,加上薛时雨特殊的身份,弟子与士人前来薛庐拜访,求教者甚多。大家对薛庐的构建、景色也是颇多赞美。

风雨沧桑,至20个世纪80年代,位于龙蟠里4号的薛庐仅有原砖木结构正厅楼上下两层,房8间,楼前有茶厅一进5间,另院三进,每进5间,尚有原小桥、荷花池等,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1983年,薛庐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可惜1991年因城建而拆除,薛庐终于在龙蟠里的地域上没有了实体的存在,如今我们只能从古籍、图像中领略薛庐昔日风采了。

说明:本文系黄强的原创作品,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违者必究,侵权已委托今日头条律师团队负责处理。联系微信njhuangqiang。

黄强,字不息。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服饰史、置业经济史、民国史、南京地方史研究,已出版《老明信片·南京旧影》、《文人置业那些事》等著作13本,专说南京老景点的著作《消失的南京旧景》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