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从讥笑到融合!好莱坞电影产业如何处理电影当中亚洲角色

我们都知道好莱坞的发展一直以来,不论是幕前或是幕后,电影工作者皆以白人为主要的发展群体,回到过去在剧场界因为黑人不能成为演员的离谱规定,故事中的黑人都以白人将脸涂黑演出,这样的「黑人剧」(Blackface)在 1830 年非常的火红。在电影媒材出现后,电影中的黑人角色仍然都是以白人化妆的方式演出。随着时代进步,种族歧视相对过去来说有非常大的迈进,优秀的黑人演员、导演等艺术家,都在舞台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然而,除了黑人角色以外,最有趣的就是好莱坞如何对待故事中的亚洲角色,近年来非常多亚洲故事被移植到好莱坞的大银幕,最近「黑寡妇」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将要主演非常知名的日本动漫故事《攻壳机动队》(Major Motoko Kusanagi),甚至传出梦工厂希望能够透过 CGI 技术让他的长相与主角草薙素子。

从讥笑到融合!好莱坞电影产业如何处理电影当中亚洲角色

这样的举动引起了许多人讨论好莱坞对待不同种族角色时,似乎仍然以大牌且白人为优先参考的演员对象。其实在历史上这样的情形稍微改善了一些,从过去总是开亚洲人或其他种族的人玩笑,甚至把这些角色当做故事主要的笑点,到现在慢慢开始找到一些有一点该种族血统的人演出该种族角色,尽管看起来好莱坞的创作者有试图用心维护这方面的形象,但还是在许多选角上面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不过早在1944年推出的作品《龙种》(Dragon Seed)中,女演员艾琳·麦克马洪(Aline MacMahon)就以黄种人角色入围了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1982年美国演员琳达·亨特(Linda Hunt)甚至在澳洲电影《危险年代》(The Year of Living Dangerously)反串演出中国摄影师而拿下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从讥笑到融合!好莱坞电影产业如何处理电影当中亚洲角色

即便亚洲人角色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发展越趋优秀,但在选角上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最主要就是找来白人饰演亚洲角色的这个举动。在美国作家厄尔德尔比格斯(Earl Derr Biggers)笔下的华人探长陈查理(Charlie Chan),在许多电影作品中皆由不同的白人化妆演出,不过在30、40年代的社会氛围底下,这样的设定似乎无伤大雅。

从讥笑到融合!好莱坞电影产业如何处理电影当中亚洲角色

然而,在1961年奥黛莉·赫本(Audrey Hepburn)演出的经典电影《蒂凡尼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中,米基·鲁尼(Mickey Rooney)演出的亚洲角色却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尽管有些人认为他对于亚洲人的诠释似乎有些太超过,还是有许多人认为这只是商业上的考量。不过米基也曾经在访谈中表示,如果他知道他这些举动以及台词会冒犯到亚洲人的话,他宁愿不要扮演这个角色。

艾玛·斯通(Emma Stone)在电影《阿罗哈》(Aloha)演出夏威夷与中国混血儿,然而他本身却是一位瑞典裔的美国演员。在电影《星河战队》(Starship Troopers)中,约翰瑞可(John Rico)在小说中是设定为菲律宾人,但最后大银幕上则是由白人演员卡斯帕·凡·迪恩 (Casper Van Dien)演出。我们在《我盛大的同志婚礼》(Now I Pronunce You Chuck and Larry)中看到的亚洲婚礼筹划人,则是由罗伯·施奈德(Rob Schneider)变装演出,不过他有四分之一的血统是菲律宾人,或许这可以算是一点点进步吧。

从讥笑到融合!好莱坞电影产业如何处理电影当中亚洲角色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