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研究:产业扶贫之农旅综合体规划建设模式初探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而农旅综合体作为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是农旅高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产业融合、农民增收的新手段。

1.农旅综合体的主要类型

农旅综合体是特殊的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根据其核心资源的不同,农旅综合体主要分为区域市场依托型、特色资源吸引型、景区发展带动型、特色产业主导型。近几年,经过各级政府与地方不断的探索一些新兴的农旅综合体类型及发展模式正在不断彰显其发展活力,如美丽乡村、农业嘉年华、国家农业公园等新型农旅综合体。

研究:产业扶贫之农旅综合体规划建设模式初探

2.农旅综合体规划要点

▶空间规划布局要依托资源优势,统筹多种功能

为充分发挥农旅综合体的生产、旅游、生态、教育、医疗、休憩保健、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性,规划要依托区域光、温、水、土、气以及生物等生态资源禀赋,优化提升当地特色农业;深挖地方优势自然景观、历史人文资源,与农业种养殖结合,布局具有地域特色的的生态休闲、农业观光等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农村特色的吃、住、行、玩、购、娱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优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注重文化遗存、建筑、景观风貌保护和基础服务设施改善,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俗风情的特色小镇。根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

研究:产业扶贫之农旅综合体规划建设模式初探

▶科学规划,统筹近远期发展

农旅综合体的目标市场需求和客户群体定位要基于区域市场分析,借势与错位发展并举。科学预测规划范围内村庄居民、产业工人和游客三类群体的人口增量,为园区配套设施及其收益测算提供依据,满足长远发展。

▶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系统

为保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农业景观的生态性、游览的舒适性,农旅综合体道路规划要配套合理的车行、步行系统,满足生产和观光功能;在游览观光区,要配套餐饮、休息、医疗救助、信息服务、旅游导览等服务设施,并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卫设施规划。

3.旅综合体发展模式与开发策略

在创新运营方面,一是要培育多元化的产业融合主体,探索政府、企业、政府+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农民休闲旅游合作社或者农民自营等主体的精髓运营模式;二是积极拓展资金渠道,充分利用国家农业和旅游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补贴、产业投资基金等,并积极利用社会资本。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有效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民居、“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三是要借势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机遇,创新营销宣传模式。

农旅综合体典型案例解析——遵义绥阳九曲螺江农旅综合体

项目区位于民族多样、饮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丰富的诗歌之乡遵义绥阳县风华镇,资源环境条件优越。

规划以九曲螺江为脉络,以地形起伏为肌理,融入文化、体验、养生养老、会议会展等功能,构建商务会展创意区、七彩花谷观光区、高科技农业示范区、精品苗药运动区和多彩林果体验区六大片区,农旅双链、互促发展,将项目区打造为“农业科技引领型、康体养生体验型的现代农业旅游综合体”。

研究:产业扶贫之农旅综合体规划建设模式初探

遵义绥阳九曲螺江农旅综合体规划总平面图

以“曲水螺(洛)江•养心诗乡”为主题形象,项目规划了康体运动、商务休闲、绿色农业、现代科技、水上螺江五大内部旅游线路;同时积极融入区域自然风景、红色记忆和绿色农业等外部旅游线路。同时结合项目设置,规划了民族文化展、赛诗节、博鳌论坛、三月三、六月六,跳花节、农业科技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实现“四季有会展,月月有节演”。

研究:产业扶贫之农旅综合体规划建设模式初探

遵义绥阳九曲螺江农旅综合体游憩系统

研究:产业扶贫之农旅综合体规划建设模式初探

一带串九珠

结语:农旅综合体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一二三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各产业相互融合渗透、农业与旅游休闲产业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在社会效应上,农旅综合体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经济效应上,有利于产业的优化升级和良性互动,其农业和休闲旅游的融合,使二者相互提升,能产生1+1>2的双赢效果;生态效应上,有利于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改善乡村面貌,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农旅综合体作为产业融合的产物,将农业与旅游业两个产业各自拥有的优势交叉互补、渗透融合、形态创新,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更多农旅综合体相关知识,请关注“中农富通”微信公众平台或登录“中国农业规划网”、“中国农业大学富通公司网站”详细了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