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三苏祠宇遍神州》之一 眉山三苏祠

《三苏祠宇遍神州》之一

眉山三苏祠

福建漳州苏登科

笔者按:拙作《三苏祠宇遍神州》之《目录》,已刊载2015年9月号《苏姓文化》(总第61期)第2版上。《三苏祠宇遍神州》全文,长达3万多字。2016年1至3月上旬,笔者将文章缩编至13000字,并改题为《三苏祠史迹》,作为“第二十届苏轼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征文,发给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编辑部。

《三苏祠宇遍神州》之一 眉山三苏祠

《三苏祠史迹》是以历代通志府志县志的记载为依据,将全国各地28座三苏祠史料,汇辑一文。其中,三苏(洵、轼、辙)祠有4座,二苏(轼、辙)祠有2座,苏洵祠1座,苏轼祠18座,苏辙祠3座,另有16座苏轼与他人的合祠。如今,这些祠宇大部分已难觅踪影,只能通过地方志文献来了解当初的概况,从中也可获知三苏的生活轨迹。

现刊发《三苏祠宇遍神州》之一《眉山三苏祠》,敬请各位宗长指正。

—————————————————————

眉山三苏祠,旧时有二座:一在县城西南隅纱縠行(今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南段72号),一在城西七十里拨股祠(今东坡区三苏乡三苏场)。纱縠行三苏祠,原为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之“僦居”地,约有5亩的庭院。元延祐年间(1314-1320),改宅为祠。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重修。嘉靖九年(1530)侍御邱道隆命眉州太守莫钝维修扩建,并割九寺庙田产为苏祠祀田。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四年(1665),眉州知州赵惠芽摹拟重建主体建筑。五十四年(1715)再次重修,并置买祀田。 嘉庆十一年(1806)增修东西厢房和方墙门道,复置三苏父子像龛三座。同治九年(1870),增修祠堂大门(现为前厅)、耳房。光绪元年(1875),修建云屿楼(原名东坡楼)、抱月亭、绿洲亭。民国八年(1919)大修一次。十七年(1928),相继增修了南大门、百坡亭、式苏轩、半潭秋水一房山、船坞、彩画舫等,并修甬道、小桥。今已成为占地104亩的古典园林,并命名为三苏祠博物馆。馆内现有苏洵、苏轼、苏辙和程夫人、任采莲、苏八娘、王弗、王闰之、王朝云、史夫人及苏家六公子等十余人的塑像,还供奉有眉山始祖苏味道画像和列代先祖牌位;有苏轼手迹刻石八十多通,宋、明、清、民国碑约三十通。馆内还收藏有上万件与三苏有关的文献资料和文物。1980年7月,纱縠行三苏祠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苏祠博物馆)

清康熙十二年(1673)蔡毓荣修《四川总志》卷九“祠祀·眉州”载:“三苏祠,治西南,即苏洵故宅建为祠。明洪武间重修,明末贼毁。康熙四年,知州赵蕙芽督建并记。”

清雍正十一年(1733)黄廷桂等修纂《四川通志》卷二十七“古迹·眉州”载:“苏洵故宅,在州城西南隅,后建为三苏祠。”

民国十二年(1923)王铭新等修《眉山县志》卷五“祀典”载:“三苏祠,为三苏故宅。宋傅藻《东坡纪年录》:‘十二月十九日卯时,公生于眉山县纱縠行私第。明洪武中,即其地建三苏祠,有三苏故里石坊。’王渔洋《蜀道驿程记》:‘祠为苏氏纱縠行旧第,在城西偏。三面环水,堂三楹,中祀文公,文忠、文定二公在右侍。堂前一古柏,甚大乔,数百年物也。后轩三楹,枕水题曰:木假山堂。西为瑞莲池,甘焦十余本,高覆檐溜,池中有亭,长廊周之。’今考是祠,自清康熙四年(1665)重建,至同治十年(1871)添修大厅及四面砖墙。正殿后三楹,面北开轩,即木假山堂。北为启贤堂,奉苏氏先,旁列坡、颖、子迨、迈、过、适、迟、逊。建坊为屏,南对木假山堂,中间以方池。池中石山峻峭,左右翼以长廊。两大池环其外,均与中方池通水,由瑞莲堰引入,终年不涸池,皆橢圆广袤各四亩有奇。池荷极盛时开并蒂,为州人科甲兆,名瑞莲池。沿池修竹掩映,曲径通幽,称眉属之胜。左道院有三分水二分竹之居,州人时宴息其中,东襯草亭颜曰抱月。光绪元年(1875),南皮张文襄督学于池北,隙地筑云屿楼。拾级上凭栏四望,窗楹洞开,蟇颐象耳诸胜如贡席,前楼之下,决池水环之。建桥通其上,旁就竹根为土山,凿空窈曲约数武,径达抱月亭,此左池之胜也。其右面池,作客舍如船式。于南叠石成台,凸入池中。盛夏荷花送香,水匝三面,极清雅之致。后有古松一株,直干参天俯荫,丹荔甘美逾闽种。其下碑碣林立,覆以重檐。前即瑞莲亭,读碑者辄于此憩息焉。池西北多隙地,稻田亩许,岁卜有秋余,惟竹树参差而已。光绪二十四年(1898)辟修披风榭。民国来,县人士议拓为公园。由榭西作土山杣,石径萦纡,上下约一百余步,山尽经梅坞,有销寒馆。在万竿竹阴中,下为洗砚池,亦分堰水注入。其跨池两岸浮桥,为旅长陈国栋驻军时置,又于披风榭左,抅复道通启贤堂。右厢至正殿前阶,古柏二株,大数十围,传为老泉手植。祠外古榆,亦苏家故物。朱衣点《蜀谈》云:道光间,犹及见之。今被榕根尽掩。惟石彻尚存,环祠平畴数顷,虽通阛阓,不染嚣尘。对之不尽,望古之感矣。”

拨股祠三苏祠,位于今天的东坡区三苏中学校内。据说,祠是一座四合院,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殿位置上尚有旧房数间,房内有三苏塑像,苏洵居中,苏轼和苏辙分居左右。当时存有清代石碑一通,碑文曰:“元明以来,即有三苏祠。而今所谓场者,嘉庆二十年(1815)始兴,因三苏祠而得名……”但文革时损毁殆尽,现只留下一颗参天古柏,以及残存于附近农家猪圈牛舍里的零散石碑。(百度百科·三苏乡)

1992年王致修主编《眉山县志》页78载:“三苏乡的三苏场,原为苏洵父子故居处,元代建三苏祠,后称拨股祠,清代以此建场,名三苏场。”三苏研究专家孙开中《纵论苏东坡的成才环境》(见《东坡论坛网》2008年6月20日)和王琳祥《苏轼、苏辙的出生地绝不是眉山纱縠行》(见《中国文物报》2010年6月4日)二文,均指出“纱縠行只是程夫人租赁居住地,拨股祠乃真正的三苏老家,苏轼、苏辙皆出生于此。”

民国《眉山县志》卷五“祀典”载:“拨股祠。刘鸿典记云:眉城纱縠行有三苏祠,旧相传为三苏故宅,而州西七十里有拨股祠,亦相传为三苏故宅。说者谓三苏父子皆生于拨股祠,既乃迁于纱縠行,理合然也。年湮代远,土人窜塑东岳神于祠中,而三苏父子之像反居旁殿,讹以传讹,而拨股祠之名几为东岳庙所掩矣。吾师李西沤先生侨寓眉州,游山至三苏场,周览拨股祠基址,而慨然叹曰:‘形如飞凤,秀气特锺,此真三苏故宅也。’东岳神之塑,胡为乎来哉?且夫名流寄迹之区,山川借以生色,虽雪泥鸿川异世,犹侈为美谈。况乎墩姓为公,墨池无羔而顾忍,使其逼以他族之处,混于非鬼之祀耶?查元明以来,此地即有三苏祠,而今所谓场者,嘉庆二十年(1815)始兴,因三苏祠故得名。至拨股之说,或云拨一股族人,或云拨一股祀产,姑存待考。先生遂与场中绅士蒋世方等,谋拟另建一庙以祀东岳,而以拨股祠专祀三苏,佥以为可,而以筹资为难,先生曰无难也。于是倡捐二百金,募化数百金,其有不足者,皆蒋世芳等募化,以足之厥。功告成,而先生始离眉州,至成都主讲锦江书院。典屡求先生作记,应而未果,一似不欲居其功者然。然三苏之拨股祠,淆于东岳庙,非先生之力,拨股祠不显,而典从先生游最久,又深知先生之为拨股祠。然煞费苦心,苟不表而出之,后之人虽知存有拨股祠,而先生重修拨股祠之功,久且湮没,而无闻矣。计先生寓眉州八九年,曾主讲眉山书院二年,而修金尽用之拨股祠,三苏父子有灵,能不叹先生之外无知已乎?先生尝有《咏东坡生日诗》云:‘我生后公六百年,公生让我二日先(先生腊月十七日生)。不恨古人不我见,神之来兮相周旋。命宫磨蝎亦何有,文章事业两不朽。平生一事差胜公,公三蕉叶我三斗。’先生之神交东坡如此。典飘零异乡,今日偶归,因亲诣三苏场谒拨股祠,父老为予言:先生移庙修祠之颠末甚详,董其役者武生蒋世芳、龙溪文生马遇、兰芳林均已物故,而年近九十之耆民杨凤鹤囗囗犹存,即昔日馆先生之主人也。问先生募诸人簿,皆遗失,而独记州刺史犹青圃捐金一百焉,事在咸丰八年(1858)。今则光绪七年(1881),而先生已返道山十九年矣。爰为之补记,以泐诸贞珉云。”

又,清人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即《苏诗总案》)卷一载:“庆历六年(1046),公(指苏轼)年十一,僦居纱縠行宅。公读书于南轩。诰案:公幼居纱縠行宅,初不知始于何时,及考此文(指《记先夫人不发宿藏》),有‘先夫人僦居’之语,乃知在宫师(指苏洵)游学四方之后也。明年宫师归,始改南轩为来凤轩。今据此定作庆历六年事。”

苏轼《记先夫人不发宿藏》(《苏轼文集》卷七三)载:“先夫人僦居于眉之纱縠行。一日,二婢子熨帛,足陷于地。视之,深数尺,有一瓮,覆以乌木板。夫人命以土塞之,瓮中有物,如人咳声,凡一年而已。人以为有宿藏物,欲出也。夫人之侄之问闻之,欲发焉。会吾迁居,之问遂僦此宅,掘丈余,不见瓮所在。”

参考文献

苏轼文集.(宋)苏轼,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6.

四川总志.(清)蔡毓荣.日本京都大学近卫文库本.

四川通志.(清)黄廷桂.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清)王文诰.巴蜀书社,1985.

眉山县志.(民国)王铭新.巴蜀书社,1990.

眉山县志.王致修.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投稿方式

微信号:QsgrQ138033389 邮箱:138033389@qq.com 纵览天下苏氏资讯,尽在天下苏氏信息平台!欢迎您的关注和分享至朋友圈和群! (更多精彩请关注)推荐您添加苏家人的微信公众号: TXSS138

作者:头条号 / 天下苏氏信息平台

链接:http://toutiao.com/i6279383306765074946/

来源:头条号(今日头条旗下创作平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