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中国的霍金——金展鹏与“金相图”的小故事(内含历史旧照)

通俗地说, “相图”就是材料科学工作者设计的索骥图, 面对迷宫似的材料世界, 相图会告诉你通往目的地有哪几条路, 哪条路可能最好。也就是说, 相图能从理论上解决如何用最快的速度设计出性能最好的材料。相图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中国的霍金——金展鹏与“金相图”的小故事(内含历史旧照)

人类需要科学, 祖国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

上世纪中期, 刚从百年屈辱中解放的中国, 不仅物质贫乏, 最严重的是, 科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对于同苦难的祖国一起走过来的金展鹏来说, 个人兴趣是一个方面, 祖国的需要也同等重要。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 他选择了相图。

相图似乎是一个冷僻的专业, 没有多少人懂。什么是相图呢?金展鹏这样比喻: “长沙有很多的旅游景点。我们学校边上就是岳麓山, 往东还有湘江, 湘江一桥下面就是橘子洲, 古城墙上有天心阁, 贺龙体育场边有白沙井。这些景点都有其特定的经度与纬度, 由经度、 纬度及景点就构成了地图。而在材料学中, 金相就是这些景点, 成分与温度就类似纬度与经度, 于是就有了材料学中的地图——相图。你看长沙的导游图, 连接这些景点不是有路线吗?分析这些路线, 你就能找出游览精华景点的最佳组合和途径。在材料学中, 就是‘相图’。”所以, 通俗地说,面对迷宫似的材料世界, 相图会告诉你通往目的地有哪几条路, 哪条路可能最好。也就是说, 相图能从理论上解决如何用最快的速度设计出性能最好的材料,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1955年,离高考还有两天, 年幼的金展鹏顶着星星从家出发,从广西荔浦走向设在桂林的考场, 足足104公里, 他仅凭双脚, 一步一个脚印地如期走进了考场。1955年他考取了有着国内体系最完整, 水平最高的有色金属学科群之称的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前身)金相热处理专业, 在国家奖学金的资助下走进了“相图学”的世界。

走出大山, 走进大学殿堂的金展鹏, 如饥似渴地吸吮着知识的营养。画法几何、 高等数学、 物理化学、 金属学、 新合金讲座……这些都是金展鹏最喜爱, 也是学得最扎实的功课。

那个年代, 一波又一波的政治运动不断冲击着象牙塔, 金展鹏似乎不为所动。他一心想成为一名新中国的金属材料学专家。 岳麓山, 成为金展鹏人生轨迹中蓄势腾飞的起点。

1960年, 金展鹏以优异的成绩, 考上硕士研究生, 师从马恒儒教授, 从事耐热镁合金的学习和研究。然而, 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 打乱了中国的社会秩序, 也耽误了金展鹏的大好时光。

1966年, “文革”爆发, 狂热的政治运动, 失控的社会局面, 使当时的中国进入长达十年的动乱, 学校停课, 科研中止, 金展鹏与中国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 陷入一时的迷惑、 彷徨, 无所适从。

不同的是,当许多人随波卷入政治浪潮时, 金展鹏却保持着自己的信念和冷静的头脑, 他坚信: 人类需要科学, 祖国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每次政治学习、 辩论会、 批斗会, 他总是找个僻静的角落, 手里不是拿着自编的油印版《镁合金相图》在计算, 就是抱着一本英文版的《毛主席语录》在默读。

金展鹏的同事李松瑞教授曾这样描述: “当时的政治形势下, 学外语是不行的, 他就利用英文版的《毛主席语录》来学习英语, 在我们都很迷茫的时候, 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并坚持了下来。”

20世纪70年代初, 金展鹏找到时任中南矿冶学院副院长的黄培云教授, 表达了自己想从事金属相图研究的心愿, 得到了黄先生的热情勉励和嘉许。此时, 政治气候稍有好转, 同事们从金展鹏的房门路过时, 都能听到屋里的手摇唱机中, 不时传出的林格风英语声音。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1976年10月, “四人帮”灰飞湮灭, 科学的春天重新降临人间。金展鹏有准备的头脑赢得了机遇的青睐, 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 通过了改革开放后首批出国留学外语考试, 一直关注着这位年轻人的黄培云先生, 把他推荐给自己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友, 瑞典皇家工学院的马兹-希拉特教授。

中国的霍金——金展鹏与“金相图”的小故事(内含历史旧照)

中国的霍金——金展鹏与“金相图”的小故事(内含历史旧照)

1979年2月到1981年3月, 金展鹏在这位世界著名材料学家和相图学权威的门下, 从事“相图计算及其在合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置身于国际学科前沿, 金展鹏异常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 每个周末, 学院放电影, 金展鹏从未去过, 因为此时正是实验设备最闲的时候, 有一天, 他在实验室工作太晚, 竟被电梯困锁了一个通宵。他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地充实和完善自己。

飞速的学科发展, 严格的科研训练, 开阔了金展鹏的科学视野, 也使他看到了中国材料科学研究与世界的巨大差距, 进而, 更激发了他“一定要让中国在国际相图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雄心壮志, 从幼年时“为父母读书”, 到青年时“为自己学习”, 再到此时“为国家强盛而拼搏”, 金展鹏的理想与追求上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推动下, 金展鹏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将传统材料学与现代信息学巧妙揉合, 首创的三元扩散偶-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方法, 实现了用一个试样测定出三元相图整个等温截面, 而在此之前, 德国科学家必须用52个试样才能达到同样目的,创出了“以1胜52”的美谈。 被国际相图界称为“金氏相图测定法”, 被50多种著名杂志争相引用, 并由此奠定了“中国金”在国际相图界的权威地位。

中国的霍金——金展鹏与“金相图”的小故事(内含历史旧照)

马兹-希拉特教授在金展鹏访学鉴定中写道: “金的工作非常出色, 即使离开我们, 他也有能力独立继续相关研究工作, 他的两篇论文将向国际科学界展示他的研究成果。”

1981年春,已在相图研究领域小有名气的金展鹏回到了祖国。长沙机场, 他挥汗如雨地卸下8个大箱子, 里面满满的全部是学术资料。而国外电器、 生活用品一件也没有。

然而,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 科研条件远远不能和国外相比, 就是科研环境也差强人意。踌躇满志的金展鹏也遇到了困难。

当初推荐金展鹏出国进修的黄培云觉察到了金展鹏的情绪低落,为了激励金展鹏抓紧时间, 黄培云特地送了一首唐诗给金展鹏: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意思是说学科发展也是这样, 真正的春天并不是大家都看到的春天, 当柳树还是嫩芽的时候, 真正勇于探索、 有眼光的人会发现春天已经来临了, 而等到繁花似锦的时候, 到处都是看花人, 要赶都赶不上了, 对科研而言, 就是不能把创新的时机放过去。聪明的金展鹏, 读懂了老前辈的心思。从此, 这首唐代诗人杨巨源的《城东早春》成了金展鹏的座右铭, 他再也不敢放慢前进的脚步。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