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九球传奇(11)珍贵史料-台湾撞球发展(下)转型下的隐隐作痛

珍贵史料-台湾撞球发展史(下)转型下的隐隐作痛

九球传奇(11)珍贵史料-台湾撞球发展(下)转型下的隐隐作痛

早起的的台湾撞球赛共只举办了七届,且都是以表演赛方式,甚至还出售门票,撞球协会当时在台湾体育会的联席会议中极力争取,希望将撞球列入正式锦标赛,但最后仍未被接纳,加上当时体坛人士对于撞球有偏颇的印象,认为撞球运动是毫无运动价值的, 而且参赛者皆是一些非正式运动员,例如撞球场老板、老板娘,或记分小姐等,当时体育界认为是不入流的项目,既不符体育精神,且有浪费迹象,决定予以取消。

由于当年体育界人士认为撞球是一项不登大雅之堂的娱乐项目,殊无运动精神可言,与国际撞球组织、团体又缺乏交流,造成撞球无法真正推展起来,究其因主要有:1. 撞球场是非多 2. 娱乐税之课征过高 3. 撞球纳入娱乐场业 4. 撞球场执照申请冻结 5.学生禁止进出撞球场。

撞球场是非多

撞球运动在全世界风行已久,在欧洲更是带有贵族气息,是一项非常尊贵的室内运动,只要是重大的比赛,皇室贵亲必盛装赴会,至今亦然。因此比赛时选手都是身着绅士型之打扮,风度翩翩,彬彬有礼,是所谓的“君子之争”之战。

但是,撞球传到台湾来却是变了质、走了样。场所昏暗晦涩、乌烟瘴气,出入的份子复杂,给人一种低俗而不雅的感觉。在此时期它是一种非常低劣的地下活动,常见于不良帮派的聚会场所、几乎是不良份子的代表行为。撞球店成了太保的聚会所,惹是生非。在店中就刀出鞘的搞出人命,也是司空见惯之事 。因此,一般正当人视撞球为畏途,视撞球场为犯罪渊薮,即使对撞球喜爱,亦会因而望而却步。深究其因,主要都是人为因素导致。例如,其中涉有赌博行为,变相赌博行径,对撞球应给人的清新形象破坏殆尽,无法给市井民众建立良好印象,无法受到体坛人士的认同,更无法获得政府相的接受与认定其运动之价值,实无推展之必要。

球场内的桃色事件

球店吵闹如茶馆,常常为一球的得失引起大混战,甚至刀枪齐来,鲜血四溅。致使许多真正的球客裹足不前。球店里横行的是一些穿瘦腿裤,花衬衫和棕绳高木屐的横眉竖目的青年。他们每句话一个“×你娘”,并且常常调戏计分小姐,稍一反抗,打骂随之。这又突显了此时期的另一问题,即是记分小姐计分收费时所产生的争风吃醋问题。当时由于撞球时会有一记分小姐帮忙计分、计时或计次收费,撞球店老板为了招揽生意,特别聘雇年青较具姿色的小姐来站台(就像台湾的槟榔女),一些店里的客人“醉翁之意不在酒”,来店里打撞球是为了捧记分小姐的场,因而在店里面与计分小姐“打情骂俏”,日久生情,但却时常搞出三角恋情,情敌互视,分外眼红,在看不惯对方情形之下而大打出手, 甚至闹出情杀事件,亦时有所闻。而有些客人鄙视记分小姐,百般调戏侮辱,导致其他客人不满其乖张行径,因而发生口角、一语不和而寻恨记仇,各自寻求帮派支持,最终演变成帮派械斗的仇杀事件,层出不穷,造成社会事件,使得社会风气沦丧,道德败坏,治安亮起了红灯,撞球场为一般升斗小民所唾弃,撞球无法普及大众,遑论其未来之发展。

生人间的赌博聚集地

知名作家何凡先生谈到台湾球店的“逢人配”的制度,实在不方便。

和生人打,自认分数(规定比赛规则,比如打九球技术差的抢8,抢7等),多了是骄傲,也是傻瓜,少了是谦虚,也是白玩。对于输得冒火儿的对方,不降分等于存心占便宜;降分又等于瞧不起他。而且由五个人打一个台子,也太浪费时间。有人和流氓型的球客遭遇上,连赢了几盘之后,那人怒从心上起,既不同意降分,也不准对手走。这种与陌生人打球的方式,由于涉及赌钱,有些人会耍老千,故意在开始先放水输球,最后再把真正的实力展现来赢球赢钱,但输的一方则心存不甘,不愿意拿钱出来,也不愿意放赢的人走,因而酿出打斗事端,又为撞球场给人添加负面之印象观感。

事实上,一个正宗球迷是无法跟流氓太保玩到一起的。在球店里太杂以后,连去包时间都没有兴趣了。在大陆,打撞球是熟人间的游戏,并不赌博(当然90年代赌球也非常盛行)。在台湾,生人可以混战,少年人不免为输赢而负气打斗;再加上赌博风炽,太保群集,遂使品斯下矣。

早期由于缺乏完善制度的撞球组织及规范,导致撞球业者为其私利而想尽办法,为了招揽生意无所不用其极,甚至纵容赌博情形于店内进行,撞球店内愈加复杂,撞球只是赌博的附属工具罢了,去撞球纯粹是玩票,不是去练球技。赌风一开,撞球店的格调跟着降低。

正规撞球场却因为无照的黑球场的连带影响而致形象不佳,出入份子亦令人产生过于复杂的印象,而逐渐被学校列为禁止学生出入的场所,因为怕学生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情形下容易受到不良份子的影响而学坏,时常逗留撞球店亦容易荒废学业,影响正常的学校品格、道德及学习教育发展;家长更视撞球店为龙蛇杂处之场所,时而有小孩到撞球店而被家长抓到并毒打,到撞球店的小孩会被贴上“坏小孩”的标签,种种行为导致撞球运动很难普及到一般大众,更遑论往下扎根及撞进国际舞台了。

政府干预却粗暴简单

随着撞球场层出不穷的事件发生,造成治安脱序现象,台湾管理部门除了施以“春风项目”的铁腕政策,更以较重的娱乐税税制来抑制撞球场的增设,却撞球业者因为赋税过重而无法负担,生意清淡而关门大吉,如此对撞球运动的发展设下了极大的障碍,撞球之普及率下降,其影响之巨,实无法衡量。

自政府实行重税政策以后,高雄市盛极一时的撞球场经营,已面临停业的危机。以前高市撞球场共二百多家,大街小巷,到处都有着撞球场的招牌。后因为负担不起重税,生意清淡,到处可以看见撞球桌廉售的红招。经营者只能将高额的税负转嫁给消费者,打球费用越来越贵,打球的人口慢慢的少了,撞球的普及率降低了,技术层面更难以提升,如何突破娱乐税实际带来的困境,实是当时政府及业者企待努力之处。

发展推广与如何管理的尴尬矛盾

反对的声音亦逐渐涌现,降低娱乐税的诉求也渐渐增加,但亦受到大众的质疑。撞球场对于社会不良风气,确实不无责任,种种变相的赌博,在撞球场里颇为流行。至于殴斗、盗窃、以及桃色纠纷,更是所见不鲜:如再降低税率,助其发展,后果似属堪虞。不过,如果税负的减少,势必撞球消费都会跟着降低,对撞球运动的普及率会增加。而娱乐税比率的增减与起伏在此约二十年期间可谓是起起落落,没有一致性,撞球店的生意也随着起伏不定,业者除了尽量保持生意收支平衡外,哪有心思想着对撞球运动更远大的理想与目标了。因此,如何扭转社会对撞球的负面印象,撞球场不要成为太保、流氓及不良少年的温床及犯罪渊薮,则需要撞球业者的自律、自爱及自清,才能使撞球运动的发展导入正轨。

台球汇感言

90年代的中国球馆也是一片江湖气息,乌烟瘴气,赌博成风,成为社会闲杂人等的聚集地。后来我们也学会了使用美女元素,只是我们叫做陪练,而台湾叫做计分小妹罢了.......

如今中国球市也面临着一片不景气的氛围,大批球房转让,关门,究其原因成本过高是一个重要方面,只是台湾是因为政府高税管控导致的高成本,而我们是因为全国的球房都成了房东的打工仔而已。

历史总有着惊人的相似,台湾台球转型以后逐渐走向了没落,时代的变迁我们的台球也走到了转型的十足路口,还是那句话“以史为鉴”,前车之鉴给我们至少指明了不该走的道路,而中国台球发展肯定大有可为,因为台球汇说过中国台球黄金二十年才刚刚开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