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大英博物馆故宫2件顶级汝窑,竟是参与谋杀岳飞的他送给高宗贿赂

汝窑

古瓷讲究出身。官窑和民窑,在普通人的概念里,相当于贵族和平民,身价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甚至就不只是价格的问题。比如,北宋汝窑(汝官窑)。已知的文献和考古发现证实,宋官窑从汝窑开始。对于今人,汝窑的名字绝对如雷贯耳。很多人也只是听说而已,看一眼的机会都不曾有,更别说拥有了。可能土豪们说,我有钱,我买。有一点是明确的,汝窑这玩意,虽不像柴窑仅存于传说,市场上偶尔也得见,但就是买不着,即便有很多很多钱。为啥,太稀少了!

大英博物馆故宫2件顶级汝窑,竟是参与谋杀岳飞的他送给高宗贿赂 (《中兴四将图》 传南宋刘松年绘 左二岳飞,右一张俊)

汝窑的烧造,我们已无法看到明确记载。有人推测,大致二十年左右,具体说是在十一世纪末到十二世纪初,期间经历了哲宗、徽宗两朝。从文化上讲,正值王朝顶峰。从政治上讲,又暗藏外敌入侵的危机。文物专家把这二十年定为汝官窑的烧造时间,没有争议。一座烧造条件和标准极其苛刻的官窑,仅烧造二十年左右,又历经千年的战火和变迁,你说保存到现在能有几件?有人统计过,记录在案的不过67件,几乎都藏在顶极的博物馆里,真正的稀世之珍!可能有些土豪不服气,我去拍卖场举牌呵。这也许是个办法,问题是迄今为止,汝窑在拍卖上露面的机会寥寥,价钱高得让你心跳。二十多年前,美国拍过一个盘子,154万美金。当时,这价格是包括元青花、永宣青花和釉里红、成化斗彩、清三代珐琅彩在内的顶极官窑,远远不能及的。如今,所提到的这些官窑都卖上亿了,你说买汝窑,得烧多少银子?

不过,买不了,不影响我们对于汝窑的情感。我们可以去博物馆看看,去窑址走走。看那天青色,一泻而下,烟云一样袅绕。去摸摸曾经焙烧过汝窑器皿的窑泥,余温不在,凉意袭来,那是岁月的冰凉,穿透一千年。有心的,看看走走时,再拍拍照,买本图册放在书房也好。宋代顶极知识分子的书房,许是要放置汝窑的。我们只是小书生,没有汝窑可玩,但有天青色可观,可聊,可遐想,可述说。一屋子的氤氲,静如天籁。

汝窑的珍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一问世,就步入青瓷的颠峰。这在陶瓷烧造学术问题上,很难解释的。后来的元青花也是如此,暂且不提。大英博物馆故宫2件顶级汝窑,竟是参与谋杀岳飞的他送给高宗贿赂

汝窑水平有多高呢?南宋人叶寘(音置)在《坦斋笔衡》讲:“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这话可以理解为,在汝窑成功烧造后不久的南宋,汝窑与各大青瓷窑口器皿比,算第一名,受到贵族和读书人的追捧。南宋人周密还在《武林旧事》中专门记录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高宗幸张府节次略。奉汝窑 ,酒瓶一对、洗一、香炉一、香合一、香球一、盏四只、盂子二、出香一对、大奁一、小奁一。”这则笔记大致说高宗赵构,一日到清河郡王张俊家巡幸,张俊一激动,送了16件汝窑器皿给主子。周密为啥要在自己的笔记里,一五一十地记载得这么详尽,只有一个说法,东西太贵重了!今天我们在各大博物馆里看到的汝窑,有几件或许就是记载中的那些。汝窑第一,一直保持到明清。明人王世懋在《窥天外乘》对“第一”有个明确的诠释:“宋时窑器以汝州为第一,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大画家徐渭《墨芍药》云:“花是扬州种,瓶是汝州窑。注以江东水,春风锁二乔。”把汝窑与美女偶像二乔并提,可见它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清人孙灏有诗云:“青瓷上选无雕饰,不是元家始博殖。名王作贡绍兴年,瓶盏炉球动颜色。官哥配汝非汝俦,声价当时压定州。皿虫为盅物之蠹,人巧久绝天难留。金盘玉碗世称宝,翻烂泥土求精好。窑空烟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注意,清人孙灏对汝窑的赞美是以慨叹的形式,“窑空烟冷其奈何”。为啥慨叹,因为明清两朝,官家以举国之力,都不能仿造,只能空对寂寥的古窑,兀自嗟叹——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呵!

大英博物馆故宫2件顶级汝窑,竟是参与谋杀岳飞的他送给高宗贿赂

(苏富比拍品宋汝窑粉青轮花小盘)

汝窑烧造的20年后,金人打到了汴京。徽宗赵佶被虏。

汝窑从颠峰跌落。中世纪东方读书人的眼,迷离,湿润。

天青色,四下弥漫。

汝窑逐渐远离读书人的生活,成为割舍不掉的感伤。记忆飘去,或隐到黑夜背后,星子一样暗光闪烁,或逐于风中,碎片一样流浪。

大英博物馆故宫2件顶级汝窑,竟是参与谋杀岳飞的他送给高宗贿赂

(汝窑 台北故宫博物院)

今天我们讨论汝窑,都没人能准确讲出它的整体印象。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里说:“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这话透露出的一些基本信息,也只是作者本人的片段体会,很难读懂。读不懂没关系,记住天青色就行了。记住天青色,你就记住了中国古陶瓷最顶极的审美标准——朴素、去感官刺激、内心化、闹中取静、最终归于沉寂,记住了那个让读书人无限向往,又无限纠结的时代。

谢谢大家点击雨余天头像,免费订阅关注雨余天古陶瓷随笔小说头条号,挖掘更多历史真相,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