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互联网+教育(思考之14):微信群里家长起哄,大利怎么看?

微信群,真是让幼儿园又爱又恨。一方面,微信群在发通知、传照片、召集活动等方面非常便捷;另一方面,微信群不易管理,经常把一些小问题放大,然后引发家长起哄,老师一般都Hold不住,最终形成对园方的“意见裹胁”。

针对微信群,有的幼儿园采取了“鸵鸟策略”——老师不建立班级群,或在群里从不发声,装作不存在,仍坚持用传统方式发布通知。这种是下策,越是拒绝沟通,信息越是不透明,就越容易引发误解,小事儿与会演变成大事。

互联网+教育(思考之14):微信群里家长起哄,大利怎么看?

对于园长和老师来说,管理班级微信群,大利有三个建议:

1、言之有物。

2、定时守则。

3、建立粉丝。

建议一:“言之有物“,就是传递的信息要有价值。作为园方,要重视和珍惜每一次的分享和发言,最忌闲聊。可以发布课堂上的一些照片,活动的小视频,课程等等,但发布频率不要过高,少转载,少分享,少用表情,不闲聊,尽量只发布与班上孩子相关的内容。

互联网+教育(思考之14):微信群里家长起哄,大利怎么看?

建议二:”定时守则“,园长和老师要建立并遵守简单的几条规则。工作时间内不宜使用微信,容易引发家长的联想,在午休或是离园后与家长互动比较好。此外,家长提的问题要分级管理,简单的事务类问题老师直接回应,对置疑性问题要上报到园办,统一口径,及时回应。

互联网+教育(思考之14):微信群里家长起哄,大利怎么看?

建议三:”建立粉丝“,指的是老师要多关注家长中的”活跃分子“,每个班级里都有约20%的家长很热心、很积极,这就是一群”民间舆论领袖“,能量非常大,用得好就是正能量,用不好就是负能量。抓住活跃分子,把他们变成粉丝,班级群的正向作用就会越来越强。

信息的沟通是一个永恒话题,作为移动互联时代的主流通讯工具,想要抑制和屏蔽微信是很难的,那么,就让我们学习并拥抱它吧。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