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为台机器,人们纠结了一百年

阿尔法狗投子认负,李世石为全人类扳回一局!别傻了,最可怕的事情出现了:这机器人不但棋下得越来越好,居然还学会耍贱让棋了。

还记得吗?几个月前那场轰动全球的人机围棋大战,机器人最终攻占了号称是人类智慧最后堡垒的围棋领域。早晚一天,我们都会成为机器的奴隶,这种论调,你听了会纠结吗?

为台机器,人们纠结了一百年

为台机器,人们纠结了一百年

自打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催生了机器人这个概念,在一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人们在机器人这个事物上耗费了无数的心力,投注了太多情愫,以至于对它产生了某种爱恨交织的感觉。下面,我们就看看不同时代的人们,是如何在大银幕上展现他们对机器人的观感的。

为台机器,人们纠结了一百年

20世纪初的人们,对于机器人充满了憧憬

初登银幕

(1920s—1940s

按照一般的说法,机器人第一次登上电影舞台,是在1927年发行的早期经典科幻片《大都会》(Metropolis)里,这部由弗里兹·朗(Fritz Lang)指导的电影以其宏大的场景、深刻的寓意,以及吓死人的成本著名,堪称巨作。机器人的电影首秀相当风光:虽然都不是主角,但各种形象的机器人令人印象深刻。对了,从登陆银幕的第一刻起,人类就给机器人安了一个不那么友好的帽子:影片中被坏人制造出来的女配角机器人玛利亚没少做坏事。

为台机器,人们纠结了一百年

为台机器,人们纠结了一百年

电影《大都会》,机器人初登银幕就是反派

对了,这里要普及一下关于机器人的小知识。据说从中世纪以来,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工匠们都在尝试制作可以掌控自如的机械伴侣,不过现代意义的机器人概念却是近代才有的。

1910年 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 Čapek)在他的科幻小说中,根据Robota(捷克文,原意为“劳役、苦工”)和Robotnik(波兰文,原意为“工人”),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1912年,美国科幻巨匠阿西莫夫(IsaacAsimov)则提出影响后世的“机器人三定律”:第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第二,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第三,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虽然这只是科幻小说里的创造,但后来成为学术界默认的研发原则。

为台机器,人们纠结了一百年

最早发明机器人一次的捷克作家恰佩克

为台机器,人们纠结了一百年

恰佩克设想的机器人

其实阿西莫夫还漏说了一点:就是严格来说,机器人应该是由人们设计控制的,所以像某些大家熟知的机器人——比如变形金刚——理论上说不算机器人。赛博坦星来的流动人口,它们没户口啊。

为台机器,人们纠结了一百年

为台机器,人们纠结了一百年

伟大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和他的著名作品《我,机器人》

日渐走红

(1950s—1960s

虽然早在1920年代就露了一脸,但直到二战为止,机器人在电影里都不成气候,这其实要归结于机器人本身发展的滞后。直到二战之后,原本只是理论的机器人逐渐成型。与此同时,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人对于科幻片的热情大增,人们开始在电影里看到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形象——它们大多披着金属外壳,身形笨重,不善言谈,跟人类的区别那叫一个大。当然了,这种身形的角色,你不大能指望它们是影片主角吧。

1951年的美国电影《地球停转之日》(The Day the EarthStood Still)可能是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的电影,这片子简直是后世那些好莱坞烂俗套路的祖宗:一部片子同时容纳了今天人人熟知的三大科幻元素,外星人、机器人、飞碟,以及亘古不变的主题:外星入侵……不过,这里面的机器人“戈特”倒真是个挺善良的角色。

为台机器,人们纠结了一百年

为台机器,人们纠结了一百年

为台机器,人们纠结了一百年

电影《地球停转之日》,五毛钱特技当年可很轰动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一部叫《禁忌星球》(Forbidden Planet)的科幻片。这部1956年上映的电影今天看来有点五毛钱特技的意思,当年可是轰动到不行。据说本片剧本借用了莎翁名著《暴风雨》的设定,但填充的却是美式未来主义加性影射的路数,而里面的机器人“罗比”可能是迄今为止绝无仅有享受“演员表待遇”的道具——历史上各种机器人角色往往是演员扮演,但罗比不是,它是剧组花了12万5千美元的天价(别忘记这是在1950年代)制作的,影响无比深远,包括后世《星球大战的》著名的C-3PO身上,你都能看到它的痕迹。

为台机器,人们纠结了一百年

为台机器,人们纠结了一百年

为台机器,人们纠结了一百年

《禁忌星球》,美女加机器人的设定

新希望

(1970s—新世纪)

进入1970年代,机器人电影迎来了好时光。如果说此前的机器人形象早已随着时光流逝而湮没,但在1970年代之后,涌现出若干脍炙人口的机器人角色,至今还熠熠生辉。

首先要提到的当然是《星球大战》系列。这个改写电影史的科幻巨制,为我们留下了著名的R2-D2和C-3PO,这一对活宝早已跟这一系列电影一样永载史册,根本无需我们赘言。

为台机器,人们纠结了一百年

为台机器,人们纠结了一百年

为台机器,人们纠结了一百年

R2-D2与C-3PO,最后一张照片可以看到这两个机器人都是由演员扮演的

与它们外形差异巨大却同样成为经典的,还有《终结者》系列里专事杀伐的战斗机器人。不知道有多少人对《终结者2》里的施瓦辛格大战液态金属机器人记忆犹新,多年之后,垂垂老矣的T800卷土重来,依然有那么多观众傻乎乎地去看,只为了当年那句“I'll be back.”的诺言。

为台机器,人们纠结了一百年

《终结者2》,无可复制的机器人影片

同样值得人们记住的,还有《异型》与《银翼杀手》里善恶有别的高智能机器人,为善为恶,其实只取决于人们赋予它的能力,以及它所处的地位。

为台机器,人们纠结了一百年

《银翼杀手》,一部反乌托邦的科幻电影

其实,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电影技术与电影人观念的一日千里,机器人已经成为电影(尤其是科幻电影)中特别常见的角色,但是真正让人过目不忘的,然而不如以往了。《机械战警》(1987)、《机器管家》(1999)、《我,机器人》(2004)……直到《星际穿越》(2014),这些片子里的机器人(或半机器人)都是不错的设定,不过,太多了,反而提不起人兴趣来。

为台机器,人们纠结了一百年

《机器管家》,温情脉脉的机器人片

为台机器,人们纠结了一百年

电影《我,机器人》,根据名著改编的机器人影片

说到人们在电影里塑造的机器人,无论从外观还是内核,都折射出人们对这个大发明的踌躇心态:它最好是聪明的,无所不能,会成为人们的好帮手,好伙伴;但它最好别聪明过人,因为那么到底谁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主人?这种悖论导致了银幕上的机器人永远在善恶两端徘徊,说到底,机器设定即人类设定,你有这心思为自己的发明纠结,不如去重温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古老寓言吧。

为台机器,人们纠结了一百年

END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