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下课不能出去玩?奇葩制度“课间圈养”,竟是怕承担责任?

如果说,上课是学生最头疼枯燥的时光,那么课间的嬉戏玩耍,应该是这种枯燥时光中的一剂调和剂。记得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最喜欢上的课就是体育课,最受欢迎的时间除了放学,就是课间十分钟了。

那时候,各种游戏都是在课间短短的十分钟休息时间来玩的。什么扔粉笔头,折纸飞机,什么赛跑追逐,大肆叫嚣。当然还有抄作业,逗女生,都是在这个时间来进行的。也算是学生时代一段最为美好的时光了。

下课不能出去玩?奇葩制度“课间圈养”,竟是怕承担责任?

可是,最近东邪看了一则报道,称北京,上海,厦门等城市,均有小学规定,课间十分钟,除了喝水和上厕所,学生不可以出教室,午休时间学生不能到操场上玩,对课间冲跑的学生进行记名扣分,放学后要马上离开学校。

看到这则报道标题的时候,东邪觉得点儿不可思议。孩子不应该是需要解放天性的么?“课间圈养”恰恰是与解放孩子天性的理念背道而驰,这样的奇葩规定,到底在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经过详细阅读,并查找相关资料,东邪得出学校有这样奇葩规定竟然是,校方担心孩子在课间追逐打闹,以免造成意外伤害,而这应该是学校负责全部责任。与其有这样的纠纷,倒不如直接让孩子待在教室里不要出来,或只在走廊活动,直接避免了意外的发生。

照这么说,学校出于对于孩子的安全考虑,不得已才出此下策?最近几年的确有这样的事件发生,并遭到家长起诉,最终将责任判给校方。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避免责任而规定如此奇葩的制度。

学校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不能只单单的去教书,而忘记育人。也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而不让孩子尽情的嬉戏玩耍。我们在提素质教育,学校本身的素质都没有提上去,怎么可能真正的去谈教育呢?教育不是完任务,也不是升级打怪,不是这一届学生毕业了就完事了,更不能为了学校的整体成绩和形象,而不管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能力培养。

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厚仁称,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教育质量的提升。怎么去提升教育质量是教育从业者每一个人都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学生家长应该去考虑的问题。

下课不能出去玩?奇葩制度“课间圈养”,竟是怕承担责任?

当然,学校规定“课间圈养”是有其不可思议的地方,但是有这样的无奈,也是源于一部分家长的不讲理。也正是因为家长对于孩子的过于溺爱和保护,无形中给予校方的压力,不得不想出办法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正是因为家庭教育的问题所在,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使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父母为了孩子的安全也是可以理解,但是过于溺爱,便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就会有一定的影响。如今二胎政策开放,相信从某些意义来说,可以对这种现象有所缓解。

话说回来,继续讨论“课间圈养”的问题,刚才在上面东邪已经陈列出导致这种奇葩规定出台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校方害怕对学生造成意外伤害,另一方面迫于一部分家长对于学校的压力。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有这样的规定总会是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下课不能出去玩?奇葩制度“课间圈养”,竟是怕承担责任?

首先,对于孩子自身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孩子整天都被限制在四堵墙围城的教室里,时间久了,对于孩子自身性格形成必定有影响。孩子那种孤僻,冷傲的性格便会成为主宰,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不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又如何在将来与社会接轨。

其次,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就是小皇帝,小公举。突然在学校被限制自由,这样的心理反差即使大人也未必能欣然接受,如何让一个孩子心服口服的承受呢?一方面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就更容易使孩子沉寂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私自利的性格逐渐成型。

最后,也就是一直所说的,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理念。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还是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课间圈养”都是没有其存在的必要。当然东邪也是本着良心说一句,只要没有无理取闹的家长,就不会有奇葩惊人的规定。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