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商朝的都城,为什么从商丘迁走,而且又频繁迁都呢?

殷商的始祖是契,关于契的出生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传说。他的母亲是简狄,是帝喾的妃子,有一次简狄等三人去洗澡时,看到一只鸟蛋掉下,她捡起来,吃掉后就怀孕生下了契。故《诗经·商颂·玄鸟》中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契后来帮助大禹有功,被封在商地,契在尧舜禹的时期里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商这个部落逐渐兴起,传到成汤的时候,夏桀无道,成汤吊民伐罪,取代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商朝的祖先与玄鸟有关系,以鸟为图腾。这个王朝也似飞鸟一样时常迁徙,频繁迁都,几次离开都城亳,又几次搬迁回来,像是回归的候鸟。张衡在《西京赋》上说:“殷人屡迁,前八后五”,是说殷商屡次迁都,在殷商还是夏朝地方诸侯国的时候,从契到成汤就迁都八次了;到成汤建立商朝,定都在亳(今河南商丘),之后又迁都五次。国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王朝兴衰的根脉, 牵一发而动全身,迁都容易引起国家动乱。至于,商朝为什么还要多次迁都。其原因史书里没有特别说明。有人说商朝是游牧民族,有人说商朝迁都是为了躲避黄河水患,有说是商朝王室内部的权利争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中记载了商朝几次迁都,没有特别说明商王迁都的具体原因。但史书中简略地写了商朝历代君王的传位经过,几次迁徙都是在新君即位后进行的,我们从这或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们且看商朝第一代君王成汤逝世后,《史记》中有段话记载了之后几位国君的即位顺序:

“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汤適长孙也,是为帝太甲。”

这段话是说,成汤去世后,太子太丁还未登位就去世,于是王位传给了弟弟外丙;外丙在位三年就去世,他的弟弟中壬接任王位;中壬当了四年君王后,就驾崩了。于是,大臣伊尹辅佐成汤长子太丁的儿子太甲继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商朝早期的王位世袭制是“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相结合,父王去世后,兄弟之间都有机会“坐庄”,这就容易引起权利的纷争。因为人性是自私贪婪的,谁都不想把到手的权利拱手让出,在自己死后都希望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子孙。比如长兄死后把王位传给了弟弟,那么弟弟死后王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还是还给长兄的儿子呢?弟弟临死前自然在筹划着如何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这个时候他长兄的儿子就不答应了。你想啊,当初王位本来是长兄的,他按继承法传给了弟弟,凭什么这一传位,自己的子孙就有可能会失去了当君王的机会了。古代的君王的兄弟都很多,兄去世后,弟可以接替位置。那么,兄长在位时,弟弟就可能会蠢蠢欲动,想早点获得继承权。上面我们看几位君王在位时间都很短暂,这或许是自然死亡,也不排除存在暗杀的可能。所以,商朝权利争斗不断,为了保留既得利益,避开政敌,这就造成了频繁迁都。

商朝的都城,为什么从商丘迁走,而且又频繁迁都呢?

纵观整个商朝,迁都最频繁的是中丁帝到祖乙帝这个阶段。中丁帝即位后迁都于隞(今河南省荥阳县),中丁帝去世后传位给弟弟外壬。外壬帝又传位给弟弟河亶甲,河亶甲定都于相(今河南省内黄县)。河亶甲帝去世后,他的儿子祖乙即位,又迁都于邢(今河北省邢台市)。前后只有四位国君,就有三位选择了迁都,可见这个时期的商朝政局有多动荡。为什么这个时期迁都尤其频繁呢?《史记·殷本纪》里有这样一段话:

“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於是诸侯莫朝。”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中丁帝以来,废除了嫡长子继位制,而拥立诸弟兄及诸弟兄的儿子,他们互相为了王位而争斗,造成了连续九代的混乱。国家政治经济出现衰退,王室逐渐失去了权威。谁都难以预料今天是这位君王,明天又会换成哪位,地方诸侯国都疏于进贡朝觐了。

后来,盘庚即位,此时的商朝的都城在黄河以北的奄地。盘庚帝为了重修汤武之业,决定南渡黄河,回到以前成汤的古都亳(今河南商丘)。商朝的大臣和百姓听到这个消息,都怨声载道,贵族们贪图安逸,百姓又不愿再受迁徙之苦。朝野议论纷纷,反对迁都的占多数。为此,盘庚召开迁都动员大会,进行声情并茂地演说:“从前先王成汤和你们的祖辈们一起平定天下,他们传下来的法度和准则应该遵循。如果我们舍弃这些而不努力推行,那怎么能成就德业呢?我现在迁都就是为了长久安定之计。”民众在盘庚一再坚持下,跟随商王渡过黄河,迁回到旧都亳,修缮了成汤的旧宫。但盘庚并没有就此在亳长期扎根,之后他又带领大家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自此才安定下来,在殷建都时间最长,所以商朝又称殷朝。

商朝的都城,为什么从商丘迁走,而且又频繁迁都呢?盘庚两次迁都,阻碍重重,即使迁到新都了,平民百姓刚开始生活不适应,贵族们又借此煽动民心,很多民众都想回到旧都。对此,盘庚软硬兼施,他以“天命”、“先王”来压制说服大家。虽然表面上他说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才迁都的,但命令是强制执行的,对于那些不服从的命令的,盘庚发出斩尽杀绝的危险。可见,当时王室内部的矛盾冲突有多激烈,每一个新王即位后,为了坐稳江山,要么铲除异己,要么选择迁都避开叛乱势力的攻击。盘庚迁都的过程无论如何艰难,或者残酷。历史却证明了他的决定是正确,盘庚帝迁都后,君王权威得到提升,他遵循成汤的德政,政治局面逐渐安定,国势渐渐中兴,诸侯国又开始来国都朝觐。之后,经过武丁帝的励精图治,商朝出现了“武丁中兴”的盛世,都城殷也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之一,今天我们从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里能依稀看出当年国都的繁华。

商朝的都城,为什么从商丘迁走,而且又频繁迁都呢?

商朝在殷建都二百七十三年,没有再出现像商朝初期一样频频迁都的现象。究其原因,我想这和商朝中晚期的王位世袭制的变更也有些关系。商朝中后期,在王位世袭制上,“父死子继”逐渐代替了“兄终弟及”。比如小乙帝去世后直接传位给儿子武丁,武丁帝去世后也传给儿子祖庚帝。这个时期,商朝政局稳定,国力强盛。商朝中晚期虽然也出现过弟弟继承兄长王位的现象,但这种情况较之商朝早期大大减少。到商朝后期,又逐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所谓嫡长子继承制,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商朝最后一任国君的继承。微子启是纣王的长兄,但微子启的生母地位低贱,纣王的母亲是正王后,于是,大臣们都拥护纣王继位。王子不论贤愚,子以母贵,只有正妻所生的嫡长子才有权继承王位。这和商朝初期的“兄终弟及”的继承制,有很大区别,商朝初期是,王子无论嫡庶,都有资格继承王位,至无弟可传后再传给子。从历史看,“嫡长子继承制”明显比“兄终弟及”的继承制更加利于国家的政局稳定。

商朝频繁迁都,有多种原因,但商朝的王位世袭制所造成的王室内部权力纷争,肯定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当至高无上的权力,很多人都有资格获得的时候,就会造成大家觊觎宝座,明争暗斗;当嫡长子继承制出现时,王位只有嫡长子才有权继承时,天命所授,其他人当国君都名不正言不顺,自然争夺皇位的现象也会相应减少,这也使得商朝中晚期政局趋于稳定,长期安定地在殷建都。

从商朝的迁都,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企业的发展,和王朝的发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1、企业的管理体系一定要完善,不然影响企业稳定的发展

2、企业需要在不同的时期进行求变和改革,不然终将老死。

3、企业在进行高层的人士变动的时候,一定要有计划系统的进行,不然带来的权利纷争只会使得企业内耗。

商朝的都城,为什么从商丘迁走,而且又频繁迁都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