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扬州等26市入围长三角城市群 形成“一核五圈四带”格局

昨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全文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扬州等26市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提出,要引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升服务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能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期为2016年—2020年,远期展望到2030年。

1

26市纳入“长三角城市群”

将形成“一核五圈四带”格局

规划确定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 但并不包括这三省一市的全境范围。其中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被纳入。

也就是说,苏北的宿迁、连云港、徐州、淮安四市和皖北的阜阳、六安、亳州、淮南、淮北、蚌埠六市,以及浙南的温州、衢州、丽水三市未被划入长三角城市群范围。

规划提出了目前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突出矛盾,首先在于上海全球城市功能相对较弱。与纽约、东京、伦敦等全球城市相比,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程度不够,落户上海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仅为纽约10%,外国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仅0.9%。此外,虽然作为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富人俱乐部”,但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质量还有待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均生产总值等反映效率和效益的指标,与其他世界级城市群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规划提出,要发挥上海龙头带动的核心作用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交通运输网络培育形成多级多类发展轴线,推动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的同城化发展,强化沿海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的聚合发展,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2

扬州列入13座“大城市”之一

提高人口吸引力,2020年将达560万人

规划提出,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拥有1座超大城市、1座特大城市、13座大城市、9座中等城市和42座小城市。

其中,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超1000万人;南京作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达500万-1000万人;杭州、合肥、苏州作为I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达300万-500万人;无锡、宁波、南通、常州、绍兴、芜湖、盐城、扬州、泰州和台州作为II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达100万-300万人;镇江、湖州、嘉兴等为中等城市;其他则为小城市。

规划还提出要严格控制上海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引导人口向郊区、重点小城镇和临沪城市合理分布,同时建设好卫星城。同时引导人口加快向重点开发区域集聚。合肥、南通、扬州、泰州、宁波、绍兴、台州、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等城市,要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合理布局产业空间,促进产城融合,提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水平,营造宜居环境,提高人口吸引集聚能力。

记者发现,根据规划的目标,扬州人口在2020年将达到560万,在2030年将达570万。也就是说,相对于2014年的447万人口总量,扬州人口将有100万左右的增长空间。

3

将给扬州带来哪些机遇?

区域合作,抱团发展,分享机遇

根据规划,到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要基本形成经济充满活力、高端人才会聚、创新能力跃升、空间利用集约高效的世界级城市群框架,人口和经济密度进一步提高,在全国2.2%的国土空间上集聚11.8%的人口和21%的地区生产总值。

长三角城市群的规格,对于扬州来说,无疑也将带来一些新的机遇。而近年来,扬州也做了不少工作,主动积极对接长三角,把握区域发展机遇。

日前,在浙江金华举行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市长联席会议”上,市长朱民阳就推动和加强长三角地区经济联合与协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共同推动“分享经济”的创新实践。二是共同探索“更高层次开放”的区域性合作新模式。“长三角”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产学研金合作为支撑, 以不同城市的特色优势互补为平台,以建设区域性大通关、物流大通道等为保障,探索组建“借船出海”、“组团出海”的“走出去”联合体和联合舰队;推动装备、产品、技术、服务走出去,进一步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三是共同打造“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的区域性消费增长板块。重点支持区域内发展品牌连锁的养老、健康、文化体育等服务类消费机构;培植网络信息、智能家居、个性时尚等新兴消费;扩大区域内免税店布点范围;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加强城市间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游营地等并联接入。

记者 何世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