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艺术之宫芦笛岩,何以成为桂林旅游标杆?

文/图 史智峰

“桂林山水甲天下,芦笛美景堪最佳。”芦笛岩是我们“发现桂林之美”的最后一站。

在桂林的一周时间里,我们领略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溶洞和石岩。而唯独芦笛岩,给人特有的艺术震撼,她满足了我对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所有期许。

艺术之宫芦笛岩,何以成为桂林旅游标杆?

桂林芦笛岩。史智峰摄

立足山水铺就人间仙境

芦笛景区位于桂林市区西北的桃花江畔,距离市中心5公里,是整个漓江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芦笛岩位于光明山南侧山腹,是一处景致高度集中、景物极尽造化的神奇游览佳境。我们跟随“虹之旅”规划的骑行线路,由桂林一路骑行到芦笛岩。雨后的芦笛岩景区外天已放晴,蓝天碧水,绿树葱笼。芦笛岩芳莲池中不时飘过竹筏,水中的倒影像水墨画一般。

艺术之宫芦笛岩,何以成为桂林旅游标杆?

桂林芦笛岩芳莲池。史智峰摄

景区外的中外游客有序的排着队,期许着尽快欣赏到大自然艺术之宫——芦笛岩。也就在这期间,尼玛次仁邂逅到他一直仰慕和敬重的驻印喇嘛,两位未曾谋面的有缘人一见如故,兴奋不已,更是给旅途新增几分乐趣。

艺术之宫芦笛岩,何以成为桂林旅游标杆?

桂林芦笛岩。史智峰摄

我一直相信,有些人注定是要在特定的场合相遇的。我也相信,有些景注定是为某个特定的人而准备的。譬如说,芦笛岩的光影,每一秒都在变化,早一刻晚一刻,你眼中的景以及镜头里的成像也不竟相同。

当然,芦笛岩除了让摄影师、中外游客沉醉,它在地理学家眼中,也具有非同一般的价值。国际著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曾多次到芦笛岩,对芦笛岩鬼斧神工的岩溶美景赞不绝口,把它列为中国著名四大旅游溶洞之首,并欣然作诗称赞桂林芦笛岩“天工巧塑好岩溶,芦笛异岩伴奇峰”。

艺术之宫芦笛岩,何以成为桂林旅游标杆?

桂林芦笛岩。史智峰摄

事实上,芦笛景区不仅只有芦笛岩闻名于世,景区其他景观也非常美丽:它以芳莲池为中心,北有光明山天然屏障,西有芳莲岭陡壁矗立,东南是良田千顷,桃花江蜿蜒于田野之间,周围还有芙蓉山、青秀山、九华山等诸峰挺立,一派宽阔明媚的湖山田园景色,整个景区内秀外雅,天然成趣。

山下芳莲池碧波荡漾,岸柳婆娑,加上造型别致的水榭、九曲桥、栈道,以及架连光明山、芳莲岭的两座天桥,与芦笛岩内交相辉映,天然成趣,成为中外游客的游览胜地。

艺术之宫芦笛岩,何以成为桂林旅游标杆?

桂林芦笛岩。史智峰摄

地下之宫造就艺术之魂

之所以叫芦笛岩,是因为这里有一种芦苇草可以做成笛子。在这个溶洞里是一个十分壮观的世界,碳酸盐沉积形成了各种钟乳石、石笋、石柱和岩层。通过彩色灯光的照射,让这里的成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这条长达240米的山洞中,有很多奇形怪状的有趣的象形石,有的像蔬菜,甚至有的看起来像自由女神像。

艺术之宫芦笛岩,何以成为桂林旅游标杆?

桂林芦笛岩。史智峰摄

在我的认知中,芦笛岩就是桂林喀斯特地貌和溶洞美景的精华,桂林山水特色在芦笛岩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洞内全是淋琅满目的钟乳石,像飙生的春笋,像顶天的擎天柱,有的如高峡飞瀑,有的似簾外云山,一步一景,景景各异,形神兼备,使人浮想联翩, 不愧被称之为桂林标志性景区。

艺术之宫芦笛岩,何以成为桂林旅游标杆?

桂林芦笛岩。史智峰摄

五百米迂回曲折的岩洞构筑了三十多处令人惊叹的景观。“瓜菜丰收”,莲藕,豆角、高脚白菜、花菜、苦瓜、丝瓜、冬瓜、花生与萝卜等,一派活生生的丰收图景。在这个奇妙的岩洞中,琳琅满目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拟人状物,惟妙惟肖,构成了狮岭朝霞”、“高峡飞瀑”、“半首诗台”等30多处景观,可谓移步成景,步移景换。整个岩洞犹如一座用宝石、珊瑚、翡翠雕砌而成的宏伟、壮丽的地下宫殿。这里所有的景观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因此,被人们誉为“大自然艺术之宫”。

艺术之宫芦笛岩,何以成为桂林旅游标杆?

桂林芦笛岩。史智峰摄

最精彩的数“水晶宫”,宽九十三米,高十八米,如椭圆形大厅,大厅左上方悬挂着一盏巨大的宫灯,把大厅染上了一层神奇色彩,水母已逃到了远处,小海螺被吓得永远被定在洞顶,鲤鱼往泥里钻,露出大半节身子,好象是神话故事里的东海龙王的“水晶宫”。导游介绍,芦笛岩在一百多万年前是地下湖,由于地壳运动,山体抬升,地下湖成山洞,岩石中碳酸钙经几十万年的溶解沉淀,形成今天千姿百态的钟乳石,这是最深处,曾经是名副其实的水晶宫。一次地处高原的藏民到此参观,被这活灵活现的景象震惊,他们伏在地上祈祷。

艺术之宫芦笛岩,何以成为桂林旅游标杆?

桂林芦笛岩。史智峰摄

千百年来,芦笛岩在这里孕育成长。然而芦笛岩真正开发对游客开放也仅仅54年。作为桂林较早建立的景区之一,芦笛景区这颗54年的桂林旅游明珠持续熠熠生辉,基础设施、接待水平、景观效果、服务品质也更加精益求精,成为见证桂林旅游发展的经典“旅游标杆”。

芦笛岩的美显然有些太不可思议。岩洞内“舞台帷幕”景点时,讲解员们唱起的山歌引起我浓厚的兴趣。一首《唱山歌》唱完,岩洞内的水幕芭蕾紧接上演,灯光折射在宫顶的电影,为我们展示着她千百年的传奇,这种艺术美让人除了震撼再无需他言。

艺术之宫芦笛岩,何以成为桂林旅游标杆?

桂林芦笛岩。史智峰摄

在芦笛岩无人的一处,我被萦绕在洞内的歌声吸引,声音甜美,飘渺虚无,幻若梦境。寻声走去,一实习导游阿妹一遍遍的背着讲解词,唱着桂林民谣,昏暗的灯光我看得出她的认真。训练有素的芦笛人打造了芦笛景区,使其如一位天生丽质的姑娘越长越美。

文人作诗续写陈年轶事

芦笛岩不仅拥有秀丽的景色,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洞内有70多处墨迹,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园792年的唐朝,不少是文人、僧侣等游览者的题字、题诗,作者来自全国各地,题材则以游览记事为主。这些古老的文字告诉我们,在1940年被日军逃兵重新发现之前,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引人入胜之地。古代文人墨客或即兴而书或仅仅是“到此一游”,都记录下他们对这绝美溶洞的惊叹。

艺术之宫芦笛岩,何以成为桂林旅游标杆?

桂林芦笛岩。史智峰摄

现如今,几乎所有到桂林的游客行程之上都会有芦笛岩这一站。芦笛岩独特的岩溶景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已成为其不可复制的资源禀赋优势,也是景区品牌的亮点之一。这座被称为“国宾洞”的芦笛岩,游客接待人数在国内岩溶风景区中数一数二。芦笛岩也成为我们这些摄影爱好者深入桂林,取景拍摄多彩洞穴的绝美目的地之一。壮观的岩洞景色,先进的照明技术,不同的颜色给人一种视觉盛宴。

艺术之宫芦笛岩,何以成为桂林旅游标杆?

桂林芦笛岩。史智峰摄

地下湖特别平静,清晰如同一面镜子。在摄影师眼里,这里的光、水、色彩、溶岩,都是创作的绝美题材,随便一摁慢门,都可以成为一张绝佳的明信片。

艺术之宫芦笛岩,何以成为桂林旅游标杆?

桂林芦笛岩。史智峰摄

千年往事,芦笛声声,不绝于耳。我想起著名文学家周良沛先生那首关于芦笛岩的诗句:

地下水所溶蚀的岩石,这地底的空洞,

流水流失岩的实心,又空出她的美梦?

伏流的水声恍如置身水中,它含钙的蒸发,

又像要你与它一同发为悬于洞顶的钟乳。

上上下下,坎坎坷坷,曲曲折折的洞中常道,

暗道惶悚,光亮眩目,困感人生的又一殊途。

石笋嶙峋、交错、叠加、巧接钟乳的凌空,

飞瀑的银河,滔滔闭锁于此的生命之奔流。

神灵的玄机,传说的载体,奇得近于虚无,

视听的刺激、不安的忐忑,坠入魔幻的深谷。

在你来不及细看中不断转换形影,

在你来不及细想中又有新的题目,

奇于鬼斧神工所隔世突见的恍惚,

震于彻底、无情于视觉习性的颠覆。

艺术之宫芦笛岩,何以成为桂林旅游标杆?

桂林芦笛岩。史智峰摄

你说它像什么,它就像什么,

你说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漆黑中什么都不见,就什么都有,

光亮中一览无馀,失落了想像的天空。

未超出想像的,不过如此就不过如此,

无法想像的,不解的谜,遗憾的涩苦。

艺术之宫芦笛岩,何以成为桂林旅游标杆?

桂林芦笛岩。史智峰摄

“天生芦笛千般巧,欲写奇岩下笔难。”大自然艺术之宫芦笛岩,何以成为桂林“旅游标杆”?

我想,这就是芦笛岩的魅力所在吧。

(完)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他用。

------------------------------------------

关于作者:史智峰,CFP、中国图库签约摄影师,搜狐新闻、乐途旅游、今日头条专栏作者,新浪微博:@史智峰,微信公众号:冰峰图文(veer-china)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