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我们该如何寻找外星生命? 直接观测证据竟是污染气体

我们该如何寻找外星生命? 直接观测证据竟是污染气体

恒星的质量越小,其宜居带距离恒星本身就越近。

关注三湘都市报微信看E报。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近日报道,天文学家们前几天刚刚宣布了他们在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周围发现一颗小型系外行星的消息,但天文学家们究竟是如何知道这颗行星是否存在宜居条件的?

系外行星意思是指位于太阳系以外的行星,它们通常会围绕另外一颗恒星公转。寻找可能拥有适宜生命生存环境的另一颗星球将帮助我们回答一个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想要知道答案的问题: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但是,当天文学家们对媒体表示某个系外行星拥有“潜在宜居”的环境,他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

【基本准则】

大小与地球近似 位于宜居带范围

波多黎各大学的阿贝尔·门德斯教授表示:“当我们谈论‘潜在宜居’行星时,这种说法表示一颗行星拥有某些存在宜居环境所必须的特征。”

首先,这颗行星的大小是否在与地球相接近的范围内(因此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一颗岩石行星);第二,这颗行星是否位于所谓宜居带范围内(因而有很大可能拥有较为适宜的温度环境)。

行星位于宜居带范围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距离恒星太远,那么行星表面的温度很容易过低,导致水体结冰,无法以液态水形式存在;而如果反之,距离恒星太近,则 行星表面的水体容易被蒸发殆尽。但请记住,这些都只不过是基本的准则,要想真正判定一颗遥远的系外行星上是否存在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我们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参数。

【搜寻手段】

“晃动法”与“凌星法”

天文学家们主要通过两种手段开展系外行星的搜寻:第一种是径向速度法,或者简单的叫做“晃动法”。具体来说就是,精确测量可能存在的行星对其绕转的恒星所施加的引力影响;第二种方法叫做“凌星法”,其原理和我们观测水星凌日或金星凌日相似。当系外行星的运行轨道平面恰好与我们的观测视线方向一致时,行星会从恒星前方经过,遮挡一部分星光,从而导致这颗恒星的亮度出现短暂下降。通过对这种亮度降低现象的仔细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行星的存在。

一般而言,通过径向速度法,我们可以了解一颗系外行星的质量大小,而凌星法则能告诉我们这颗系外行星的直径有多大。

【气体探测】

让人沮丧的直接观测证据

寻找系外行星上的生命迹象,有一种方法是探测这些遥远行星大气中的气体成分,这被阿贝尔·门德斯称作是“伟大的下一步”。

天文学家们都一致同意有一样气体信号的确是可以作为生命存在的确凿证据的,那就是只能通过人工方式产生的那些气体,换句话说就是——污染物。波拉克教授承认这样的想法有些令人丧气,但他指出:“这必定能够说明些什么——或许是某个技术社会。”

的确,这样的想法有些让人沮丧——我们发现的首个地外生命证据或许将可能是某个正在破坏自己所居住环境的外星社会,我们找到的首个直接观测证据竟然是他们排放在自己星球大气中的污染气体。

■据新浪科技

潮汐锁定的影响

这边多走几步被烤焦 那边多走几步被冻僵

行星距离恒星的距离更近,那么它的公转周期也就越短,于是我们只需要经过相对较短的时间就可以收集到多个公转周期的数据,从而排除或确认相关信号的真实性。但与此同时,这一特点也会带来严重的负面作用——行星到恒星的距离越近,它受到的潮汐作用就越明显。这样就很有可能导致行星处于潮汐锁定状态,简单来说就是这颗行星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会变得相同。很容易想象,处于潮汐锁定状态下的行星将总是以一面面朝恒星。

月球处于地球的潮汐锁定状态下,这也就是为何我们总是只能看到月亮同一面的原因。但和月球不同的是,对于被恒星潮汐锁定的行星来说,将会出现半个行星永远是白天,另外半个行星永远是黑夜的情况。

英国华威大学的系外行星专家唐· 波拉克指出:“热量从一个半球传往另一个黑暗半球的唯一途径,要么是从行星内部传导过去,要么就依靠大气的流动——当然前提是它有大气层的话。有人猜想, 如果这个行星一个半球是高温的,另一个半球是黑夜的,那么在这两个半球之间应该会存在一个温度适宜的区域。”他开玩笑说:“大概就像这样:往这边多走几步你就被烤焦了,但如果往那边多走几步的话,你就被冻僵了。”

关于潮汐锁定对于行星宜居性的影响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相比质量较大的恒星,小质量恒星的活动更加剧烈且难以预测。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