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宜昌记忆》:宜昌大撤退中的民生公司(下)

《宜昌记忆》:宜昌大撤退中的民生公司(下)

宜昌大撤退中的民生公司(下)

文|王志敏

本文由三峡广电公众号首发

摘要

中华民族不会忘记宜昌大撤退。民生公司在宜昌大撤退中的功绩将彪炳千秋!

1938年冬季,是民生公司在大撤退中最困难的一段时间。

1938年6月,安庆失陷,马当要塞失守,武汉告急。7月下旬,九江沦陷;8月,黄梅沦陷,武汉危在旦夕!随着战争向长江中游推进,华中、武汉的大批人员与器材撤到了宜昌。9月初,随着日寇一天天向武汉逼近,宜昌滞留的兵工器材达到8万多吨!

此时,卢作孚急啊,他在《战时运输最紧张一幕》回忆中写道:“这时除这八万吨以外,还有政府的全部,学校的大部,航空委员会航空器材的全部,民间工厂的大部,通通需要内迁,其总量又远超八万吨以上。大半年间,以扬子江中下游及海运轮船的全力,将所有一切人员和器材,集中到了宜昌。扬子江上游运输能力究嫌太小。汉口陷落后,还有三万以上的待运人员,九万吨以上的待运器材,在宜昌拥塞着。全中国的兵工工业、航空工业、重工业、轻工业的生命,完全交付在这里了。遍街皆是人员,遍地皆是器材,人心非常恐慌。因为争着抢运的关系,情形尤其紊乱。”

《宜昌记忆》:宜昌大撤退中的民生公司(下)

宜昌大撤退时等待转运的物资与码头工人

其实,这种恐慌与紊乱,伴随着整个宜昌大撤退。恐慌,是战争的惨烈与日寇对生命任意践踏带给人们内心恐惧的表现。而紊乱,是当生存的强烈欲望与供不应求的峡江航运产生极大冲突时而引起的。武汉沦陷前后,宜昌的难民抢运达到空前高潮。民生公司宜昌分公司售票处设在怀远路(今红星路)。每天,在怀远路民生公司售票处,人们挤得水泄不通。来自全国各地急于离开宜昌的难民们、交涉需要用船装物资的单位来人、从前线撤退下来伤兵散兵,大家都堵在民生公司门前,吵吵闹闹,推推搡搡,甚至于还有气急败坏拔枪示威的官兵。

《宜昌记忆》:宜昌大撤退中的民生公司(下)

怀远路(今红星路)的民生宜昌分公司

民生公司为完成这八万吨兵工器材的抢运任务,除积极配合宜昌港、招商局调配运力外,为及时掌握情况,专门建立了“各轮运输八万吨器材日报表”制度。报表注明船名、航次、交通单位、器材类别、吨数等呈报项目,逐日按船统计上报。一旦发现船只运力未达到满吨位,必追查未满负荷运载的原因和船长的责任!

10月初,战争形势越来越严峻,武汉告急。巨大的难民人群从武汉逃向宜昌,数百公里长的汉宜公路上到处是人流、车流。从宜昌街头到码头,到处是惊惶失措的难民。卢作孚从即将沦陷的武汉飞到宜昌,抽调总公司李肇基、袁子修、陈国光等管理骨干在宜昌组织抢运人员与兵工物资的工作。战事吃紧,估计逃难的人流会不断扩大,轮船运力有限,卢作孚两次飞赴四川紧急调川江木船下宜。两次共调集2000多只(第一次882只,第二次1200只)川江木船参加宜昌大撤退的抢运。

卢作孚召集各轮船公司负责人、各轮船的驾驶引水等技术人员、还有宜昌港技术管理人员彻夜开会,布置“分段运输”的实施过程。会议之后,24艘轮船(其中22艘属民生公司,另2艘是悬挂法国旗的中国船)便开始不停地往返于宜昌与川江各港站(重庆、万县、云阳、奉节、巫山、巴东、香溪、三斗坪等)之间,夜晚装卸,天明启航,进行抢运。为减少轮船在港装卸时间,先将运输的物资夜间装到驳船上,然后用拖头将其拖到轮船停泊的趸船附近,等下水轮船一到港,立即把驳船靠在轮船旁边,开始向轮船装货。

1938年10月下旬武汉沦陷后,宜昌抢运进入最繁重、最艰难时期。江边堆积的8万吨各种兵工器材急需抢运,最要命的是——40天后,长江三峡每年一度的枯水期即将来临。枯水期来临,大中型轮船必须停航,意味着大中型设备无法运输!

不管怎样,对于所有滞留宜昌人员与器材,都应该赶在敌人攻占宜昌之前抢运完毕!民生公司为保证这40天对大中型兵工器材的抢运,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抽调公司得力干将在宜昌组织抢运工作:童少生、李肇基、袁子修、陈国光等驻守宜昌,按人分工,各司其职;

2.采取分段运输法;

3.增加码头设备和装卸力量;

4.增设船岸无线电台,加强联络。

危急时刻,抢运中的“分段运输法”体现了民生人的智慧。

“分段运输法”是“三段航行法”进一步的发挥。当时,川江航线,宜昌到重庆,轮船上行至少需要4天,轮船下行至少需要2天。如果全程航行,往返一次至少需要6天时间。“三段航行法”最早由川江轮船公司于1914年首创,他们根据川江水位低时滩险多的特点,将宜渝段分成三个区段航运:宜昌-青滩-兴隆滩-重庆。后来在1936年枯水季节,经民生公司段崇高建议,卢作孚及民生公司技术人员研究改进,使此航行方法更加完善。改进后的“三段航行法”将宜昌至重庆分成三个区段:宜昌-巴东(或青滩)-万县-重庆。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吃水深浅不同轮船各自的特点,避开了枯水期险滩造成的危害,使宜渝航运相对缩短成各区段航运。

民生公司在宜昌大撤退中对人员与物资运用“分段运输法”,将宜昌至重庆按港口分成若干段点:三斗坪、青滩、香溪、巴东、巫山、奉节、云阳、万县、涪陵。每两个相邻段点间形成区段,每个区段都可以转运物资。实行“分段运输法”后,除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及不宜装卸的大型机器设备直运重庆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接力运输。“分段运输法”充分发挥三斗坪、青滩、香溪、巴东、巫山、奉节、万县、涪陵等中小型港口的转运能力。这一策略的最大优点,在于大大提高了宜昌抢运的效率!

童少生直接指挥各区段的抢运时,发现各港口装卸频繁、搬运人力不足。他由宜昌派出310人分别到装卸力量不足的各航线轮船上,随船装卸。为增加各港装卸力量,童少生派21人去小青滩,184人去巫山、奉节。这样,小青滩增至52人,巫山装卸工增至290人。宜昌装卸差人,童派人去沙市招募,确保宜昌装卸工队伍在600人以上(最多时达到2000多人)。

这一阶段的抢运异常紧张与忙碌。卢作孚在《战时运输最紧张的一幕》中描述:“每晨宜昌总得开出五只、六只、七只轮船,下午总得有几只轮船回来。当轮船刚要抵达码头的时候,舱口盖子早已拉开,起重机的长臂,早已举起。两岸的器材,早已装在驳船上,拖头已靠近驳船。轮船刚抛了锚,驳船即已被拖到轮船边,开始紧张的装货了。两岸照着下货的灯光,船上照耀着装货的灯光,彻底映在江上。岸上每数人或数十人一队,抬着沉重的机器,不断地歌唱。拖头往来的汽笛,不断地鸣叫。轮船上起重机的牙齿不断地呼号,配合成一支极其悲壮的交响曲,写出了中国人动员起来反抗敌人的力量。”

40天抢运结束,原来在江边堆积如山的上海钢厂、航空兵站、技术研究处、炮技处第四库、陕厂、宁厂、巩厂等军工与民用器材,基本撤退入川。当江水低落到不能再进行大规模运输时,码头上仅剩下2万吨左右的小型货物。这40天的运输量,竟相当于民生公司1936年全年的运量!

《宜昌记忆》:宜昌大撤退中的民生公司(下)

抗战卢作孚率民生轮船公司抢运设备和人员入川

《宜昌记忆》:宜昌大撤退中的民生公司(下)

《宜昌大撤退》封面插图

回忆这一时期的抢运,卢作孚在《一桩惨淡经营的事业》中写道:“……四十天内人员早已运完,器材运出三分之二。原来南北两岸各码头遍地堆满器材,两个月后,不知到哪里去了。两岸萧条,仅有若干零碎废铁抛在地面了。”

1939年初,占领武汉的日军没有立即向宜昌进攻。这期间,从宜昌向四川撤退的各类物资与人员运输不曾间歇。39年上半年,宜昌等待入川的民营企业、厂矿越来越多。民生公司对投资合作的企业,像中福煤矿公司、大鑫钢铁厂、周恒顺机器制造厂、大成纺织染公司等,总是调动运力,没有大轮找小轮,没有小轮找木船,尽力帮助运送他们的器材物资。其他民营企业、厂矿器材的运输,既没有兵工器材那样优先的待遇,也不可能享受低廉的运价,但最后还是通过各种运输渠道完成了内迁。据战后不完全统计,经民生公司、招商局、三北、强华、太古、怡和等轮船公司与木船抢运的各地企业、民营厂矿迁往四川,共230家。

1939年9月,日军把注意力转到了湖南方向,他们集中10万兵力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对长沙发起了进攻。第一次长沙会战前后,湘桂局势十分紧张。湘桂兵工厂的第1厂、第2厂及41厂共计3万吨器材经洞庭湖陆续运抵宜昌,等待入川!

日军进攻长沙,同时对宜昌进行空袭。9月21日凌晨,日机数架在宜昌投下重型炸弹,东门、北正街、新街一带大片房屋被炸毁,死伤1000多人。敌寇的猖狂轰炸没有吓住民生公司的员工,他们依然没日没夜的抢运,使江边堆积的器材与物资逐渐减少。

《宜昌记忆》:宜昌大撤退中的民生公司(下)

宜昌大撤退时的码头

《宜昌记忆》:宜昌大撤退中的民生公司(下)

宜昌大撤退时的码头

1940年初,长沙会战成胶着姿态,异常激烈。一批批湘桂兵工器材继续用木船运抵宜昌,等待入川。4月下旬,堆积宜昌码头的兵工器材达6000吨。

5月下旬,枣宜会战接近尾声,日寇向宜昌进攻的意图已十分明显。为调用轮船帮助第五战区运送弹药,军政部下属的船舶管理所与民生公司发生争执,几经协商无果,船舶管理所派兵上船,占领了民生公司的“民风”轮准备武力征用。正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恰巧枣宜会战英勇就义的张自忠将军遗体运到宜昌,准备入川。当时,江防军司令郭忏与民生公司商洽,请民生公司派船运送。童少生急中生智,安排“民风”轮护送张将军遗体去重庆。出于对张自忠将军的敬佩,船舶管理所不得已,下令撤回占领“民风”轮的士兵。童少生机智地避免了民生公司与船舶管理所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宜昌记忆》:宜昌大撤退中的民生公司(下)

1940年5月27日,“民风”轮从宜昌运送张自忠将军灵柩去重庆

从湘桂撤下来的兵工厂,依然用小轮船和木船源源不断地经洞庭湖向宜昌转运来大量兵工器材。5月29日,宜昌积存的兵工器材已迅速上升到20000吨!

日军于5月底发动宜昌战役。6月1日,蒋介石在重庆召开紧急会议,要求第五战区李宗仁与第六战区陈诚共同保卫宜昌。6月3日,何应钦令人电告民生公司,限期将兵工器材抢运完毕:“兵工署滞留宜昌各种器材万余吨,着急配备船只星夜抢运,限两星期内全部运出,毋得延误。”第六战区司令陈诚奉命赶到宜昌,调动驻扎在万县的18军来宜增援,参加保卫宜昌战役,掩护民生公司撤退兵工器材。陈诚十分着急,将兵工署、军政部在宜昌办事机关与民生公司召集到一起召开了紧急会议,要求他们携手加速抢运。陈诚强调宜昌危在旦夕,不可滞留兵工器材授敌。此时,民生公司童少生焦急万分,迅速组织船只奔波于宜昌-平善坝、宜昌-南沱、宜昌-三斗坪,日夜不停地抢运!

日军突破郭忏指挥的江防军防线,6月8日占领了沙市、荆州,进一步向宜昌逼近!当晚,军方下令宜昌各机关撤退。民生公司安排“民贵”“民主”等4艘轮船抢运宜昌撤退的机关,另外组织船只对滞留宜昌的器材进行日夜抢运。这次抢运不同以往,远处枪声不断,炮声隆隆,敌人已经打到了家门口,随时可能在宜昌城内出现。民生公司以“绝不能将兵工器材留给日本人”为口号,日以继夜将这些器材抢运进入南津关,临时转运到临近宜昌的平善坝、石牌、南沱、三斗坪一带江边。

何应钦原以为宜昌守军可以阻敌两个星期以上,故而电告民生公司必须将滞留宜昌的器材在“两星期内全部运出”。不想日军猛烈进攻很快突破了陈诚仓卒之间的布防。日军于6月12日下午4时侵入宜昌,并虏获了民生公司在五龙码头正在抢运最后一部分器材的“生息”(日军后来改名“宜昌丸”)、“顺发”两艘轮船。为了不被日军俘虏,这两艘民生公司轮船上的船员们纷纷跳水,逃离了敌寇魔爪。

宜昌沦陷后,日军随时可能溯江而上进攻三斗坪。此时,平善坝、石牌、南沱、三斗坪许多临时转运留下的待运器材时刻处于敌寇威胁之下。卢作孚亲自率船前往距敌约20多公里的平善坝,连夜装船,天一亮即运走。民生公司职工们见卢作孚以身作则,异常感动。大家众志成城,齐心协力,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将平善坝至三斗坪一带24800余吨兵工器材陆续抢运到上游安全地带。

作为实业,民生公司在危难中担承起拯救国家的重任,需要更大的运力。

从国民政府通告中外,决定迁都重庆起,政府机关、学校、工厂等开始向西南撤退。这次撤退,许多长江下游行驶的小火轮、拖驳船、大轮船都涌到了宜昌。但川江航道自古险恶,滩多水急,礁石林立,因此大量下游船只不适应川江航运,无力进川。如果这些船只继续停留宜昌,势必在宜昌沦陷后起到资敌作用。民生公司决定,尽力将这些船只收购过来改造后投入抢运。他们给原轮船业主支付部分现金,其余转入股金投资。对于随船的管理人员与船员、水手等,悉数留用,进入民生公司。公司把这些留用者量才使用:驾驶、引水通过培训,熟悉川江航道后分配到各轮船投入抢运;船员、水手分配到船上,仍各司其职。

从1938的1月开始,民生公司收购各地轮船公司与其他单位轮船若干,参见下表。

《宜昌记忆》:宜昌大撤退中的民生公司(下)

*此表录自朱复胜主编《宜昌大撤退》

这一期间,民生公司共收购船只60余艘。卢作孚认为:由于西南不产石油,宜昌沦陷后,整个民生公司在川江航运的燃油将严重短缺,要提前做好动力能源的改造。他指示立即将收购的轮船,烧油设施改为烧煤设施,并尽快转入到宜昌大撤退的抢运之中。事实后来证明,卢作孚再次为民生公司作出了英明决策。抗战后期,民生公司大量轮船用四川品质良好的煤碳作为动力,无须担忧能源的短缺。

为解决运输力量不足,民生公司还先后投资买了16条新船。到1939年底,民生公司的船舶达到116艘,计30400多吨,一举成为我国抗战时期拥有7000多名员工的最大轮船公司。

通过宜昌大撤退,民生公司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民生公司在他们的《民生公司史》中总结:“民生公司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作出了光荣的贡献,公司本身也得到了发展。历史证明,走爱国主义的道路,是一个进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所必走的。虽然它是崎岖的道路,但却是一条光明的道路。”

从1937年10月至1940年6月宜昌沦陷,经宜昌转运的兵工企业安全撤入四川,成功保存了中国抗战工业的命脉!这些撤退入川的兵工企业迅速投入生产,抗战武器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为中华民族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提供了保障——宜昌大撤退功载史册!

据不完全统计:

宜昌大撤退期间,民生公司抢运入川的各类物资,兵工器材达到162800吨,航空燃油及器材33500吨,抢运到后方的政府人员、伤兵,更是数以十万计。至于将全国各地逃难到宜昌的难民转运到四川,至少超过150万人。

宜昌大撤退期间,民生公司运输了数十万人的军队与辎重到前线抗战。史料记载,1937年9月,抢运川军4个师,两个独立旅到南京参加保卫战;1938年,民生公司抢运出川部队到前线去的军人共30万人,弹药4600余吨,辎重487吨;1939年,运输部队8.8万人……从1937年9月至1940年底,共运送110万军人、10余万吨弹药辎重参加抗战。

宜昌大撤退期间,民生公司安排专轮运送了多位抗日将领灵柩从宜昌到重庆国葬:1937年12月,“民俭”轮运送23集团军第145师师长饶国华;1938年1月30日,“民勤”轮运送抱病率军出川抗日而病故武汉的川军主帅刘湘;1938年5月19日,“民俭”轮运送22集团军第125师师长王铭章;1940年5月27日,“民风”轮运送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

抗战胜利后,因民生公司在大撤退运输中功勋卓著,政府授于总经理卢作孚一等一级抗战胜利勋章,副总经理童少生一等三级抗战胜利勋章,代总经理邓华益获抗战胜利勋章一枚,李肇基获抗战胜利奖状。

《宜昌记忆》:宜昌大撤退中的民生公司(下)《宜昌记忆》:宜昌大撤退中的民生公司(下)

卢作孚抗战后获得抗战胜利勋章及证书

中华民族不会忘记宜昌大撤退。民生公司在宜昌大撤退中的功绩将彪炳千秋!

《民生公司史》,凌耀伦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

《宜昌港史》,乔铎主编,武汉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

《长江大撤退全景实录》,黄振亚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

《宜昌大撤退》,朱复胜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卢作孚自述》,卢作孚著,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年4月第1版。

《卢作孚追思录》,周永林凌耀伦著,重庆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卢作孚的梦想与实践》,赵晓玲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南京国民政府与初期抗战,袁素莲,齐鲁学刊,1999年第1期。

《宜昌抗战》(图集),政协宜昌市委文史资料委员会编,2005年8月第1版。

版权归作者所有

主编:李瑜(北美宜昌同乡会会长)

责编:刘慧艳(三峡广电)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三峡广电整理发布

编辑:毛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