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小镇上的农民书法家——朱宁银

兖州区漕河镇大厂村年近七旬的朱宁银是一位退休老教师,2011年开始,凭借对书法的热爱,没有多少书法功底的老朱开始练习书法。如今,他的书法技艺大增,多幅作品先后参加国内书展,并多次获得奖励。这和他退休后持之以恒地勤学苦练、潜心钻研密不可分。

小镇上的农民书法家——朱宁银

小镇上的书法家—朱宁银

朱老师虽然自幼生于农村,师范毕业后一直在农村教书,朱老师教的课可真不少,数学、语文、图画,后来还当了村里小学的校长。要说起对于书法的爱好,朱老认为是随天性所然。时至今日,他犹记得儿时,第一次在私塾老师家里见到《柳公权书玄秘塔》时,如获至宝的情景,后来有幸从老师那里把这本字帖借回家,半夜里还在油灯下趣味甚浓地一字一字依样画着葫芦。正是这部书法集子,打开了朱老师对无穷书法奥妙的大门。

小镇上的农民书法家——朱宁银

小镇上的书法家—朱宁银

朱宁银的书法作品

朱宁银的书法作品

小镇上的农民书法家——朱宁银

朱宁银的书法作品

谈起自己的书法人生,朱老师颇有感触:“十四五岁的时候,就特别喜欢书法,那时候没有字帖,没有纸墨。我就看报纸报头、电影画报来练习,没钱买墨,就把灶坑上的灰和点水当作墨,只要有色儿和印记就可以,无论农活多累,晚上回家都要写上两笔才能睡觉,就这样一直到六九年,进入学校后,笔墨纸砚就都有了,于是我开始拿报纸练字,那时候报纸是非常珍贵的,校领导不愿意我拿报纸练字,就把报纸锁进仓库里面,为了能在学校练字,我就长了个小心眼,晚上让所有老师回家,我天天值班,就为了在学校练字。最难熬的就是冬天,那时候学校没有煤烧,天气特别冷,有时候写字,毛笔都冻成一个棒子了,尽管这样我也不回家,也在那睡觉,就为了练字,那时候练字可以说是如痴如狂。”

朱老师是村里第一个从农村跳龙门的农家之子。因此,直到现在方圆数里的村民,仍然把朱老师亲热地叫唤成“大学生”,并用“大学生的屋里”代称他们家。大家只要一提起大学生家,便会心知肚明。大学毕业后他当上了老师,即使工作再繁忙,没有时间像模像样地练习毛笔字,但他还是有意识地在备课时,有意多模仿,学习借鉴诸如“二王”的笔法,因此,他课件书写在黑板上的字,最受同学们喜欢。

由于村民们都知道他字写的好,每逢办喜事或造房子等大事,都会上他们家求上一个个“福”字或 “喜”字等墨宝,然后欢欣鼓舞地捧回家,然后娶媳嫁女上梁。除此外,一到春节,村民们更是会早早向朱老师讨要他撰写的春联,张贴到大门上后,他们会觉得脸上有光。

小镇上的农民书法家——朱宁银

朱宁银的书法作品

小镇上的农民书法家——朱宁银

朱宁银的书法作品

小镇上的农民书法家——朱宁银

朱宁银的书法作品

朱老师最喜欢写的是欧楷,他隽秀工整的字体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五年前,他正式退休了,有了更宽裕时间。他不像其他老人一样把时间扔在麻将桌上,他把精力大都放在对书法的爱好上,潜心不移地钻研书法技艺。看着一幅幅名家的书法作品,面对一本本精妙的字帖,他往往先是在白纸用铅笔字临写一遍,然后再在旧报纸上临摹一遍。等差不多能七七八八地把字帖和名家书法作品默背出来,才开始在宣纸上一气呵成地书写出来。为了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朱老师参加了区老年大学的书法培训班,每周要坐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去上课。得到了老年大学老师的悉心指教,朱老师的书法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两年先后获得了了国家书法家协会六级、九级证书。

朱宁银的书法作品证书

与书法结交为至“友”, 朱宁银不只是觉得生活更加充实了,而且从每天练习的一首首古诗词、一句句名言警句中,陶冶了情操,文化修养也得到提高。正是每天的勤学苦练和潜心钻研,他的书法技艺与日俱“进”,并交上了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朋友。

现在朱老师又喜欢上了国画,俗话说:书画同源,朱老师最大的心愿是好好的跟着老师学好画画,因为在静心书写、静心画画的那一时刻,那心里收获的是一种宁静和淡然,心里的愉悦是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这种来自于内心的喜悦也是支持他不断进步的动力吧。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