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名人故居巡礼:走进蒲松龄纪念馆 体验“人鬼情未了”的故事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说起蒲松龄与《聊斋志异》大家可能听过一个传得很广的说法,说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在他的家乡柳泉旁边摆茶摊,请过路人讲奇异的故事,讲完了回家加工,就成了《聊斋志异》。

名人故居巡礼:走进蒲松龄纪念馆 体验“人鬼情未了”的故事

蒲松龄画像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今天上午,山东卫视《新杏坛》来到蒲松龄纪念馆,特邀山东大学马瑞芳教授、青年学者魏新,在蒲松龄故居展开一场聊斋文化的对话,也为您揭开这一神秘传说。

名人故居巡礼:走进蒲松龄纪念馆 体验“人鬼情未了”的故事

本次蒲松龄纪念馆的访谈活动也是《新杏坛》“名人故居”系列节目继孔府、孟府后的第三站。

名人故居巡礼:走进蒲松龄纪念馆 体验“人鬼情未了”的故事

蒲松龄故居,位于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原为动向大门一间,北堂屋三间(即聊斋),东西厢房各两间。方正石及乱石墙基、青砖柱门窗、草屋房面,小青瓦接檐。是北方农村的典型建筑。抗日战争期间,遭侵华日军焚毁,1954年人民政府修复。

名人故居巡礼:走进蒲松龄纪念馆 体验“人鬼情未了”的故事

名人故居巡礼:走进蒲松龄纪念馆 体验“人鬼情未了”的故事

在聊斋文化的发源地访谈“聊斋文化”,仿若穿越历史,更具韵味。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乡试皆落第,七十一岁始成贡生。除中年在江苏省宝应县作幕宾外,都在家乡为塾师。家境贫困,能诗文,善作俚曲,穷毕生精力撰写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语),创造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峰。

名人故居巡礼:走进蒲松龄纪念馆 体验“人鬼情未了”的故事

蒲松龄故居是一座幽静古朴的庭院。院落坐北朝南,前后四进,西有侧院。门楣上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匾额“蒲松龄故居”,院内月门花墙,错落有致,山石水池,相映成趣。北院正房三间,为蒲松龄的诞生处和其书房“聊斋”。室内陈列着他74岁时的画像,上有其亲笔题字。南院有平房两间,旧称“磊轩”,是以蒲松龄长子蒲箸的字命之。西院系新建的陈列室,蒲氏家谱、手迹和其多种著述以及英、俄、日、法等外文版本。聊斋正房后为6间展室,展出了中外蒲氏研究家的多种论著,以及当代文化名人老舍、臧克家、丰子恺、李苦禅、俞剑华、李桦、戴敦邦等书画家为故居所作的书画、题词100余幅。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人故居巡礼:走进蒲松龄纪念馆 体验“人鬼情未了”的故事

名人故居巡礼:走进蒲松龄纪念馆 体验“人鬼情未了”的故事

狐仙鬼怪各有所指,嬉笑怒骂皆含世情。在今天的访谈中,马瑞芳教授从蒲松龄人物生平、蒲松龄作品、蒲松龄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讲述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魅力。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现场观众们听得聚精会神。

名人故居巡礼:走进蒲松龄纪念馆 体验“人鬼情未了”的故事

蒲松龄一生贫寒,也注定了他没有多余的钱,像诗仙那样“世界那么大,到处去看看”,但在他一生中,却有三次重要的出行,对他一生及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康熙九年(1670),蒲松龄应同乡孙蕙邀请,离开家乡到江苏省宝应县孙蕙府中作幕宾。康熙十年(1671)秋,他又辞却幕宾之职,返回故里,时间前后恰为一年。这一年在蒲松龄一生的创作生涯中,占有不容低估的价值。据说在南巡期间,蒲松龄结识了顾青霞,有人说顾青霞是他的“红颜知己”,也有人说是他的“梦中情人”,真相到底如何呢?杏坛君先卖个关子,还是等着看节目吧!

在第二次出行中,蒲松龄以崂山上清宫白牡丹的传说和太清宫的耐冬为题材,写了脍炙人口的《香玉》故事,在《聊斋志异》中,还有《劳山道士》、《成仙》、《斋志异》、《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海公子》等故事都涉及到崂山。他还同宫中道士共同研讨经曲琴法,为繁荣崂山道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名人故居巡礼:走进蒲松龄纪念馆 体验“人鬼情未了”的故事

这座有着明清时期典型北方庭院式的故居,即是蒲松龄的人生起点,也是他的人生终点,离开故居与返回故居,对蒲松龄来说,也许最大的不同便是心境的不同。

《新杏坛》“名人故居”系列节目以“名人故居”为背景,结合故居历史变迁、建筑特色、名人故事、民俗文化等内容,通过文化论坛、纪录短片等形式,邀请文化学者、名人名家走进名人故居,充分挖掘名人故居的文化内涵,从鲜为人知的历史传奇中,带领观众发现沧桑岁月里,关于一个民族的家国记忆。

本期节目将于10月份在山东卫视《新杏坛》栏目播出,敬请关注!

图片摄影:王政平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