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杜清军:小楷书法艺术漫议

本文由“静笃斋”转载,关注公众号:a4000633179(长按复制),关注杜清军书法收藏。

杜清军:小楷书法艺术漫议

杜清军

书法是我国古老辉煌的传统艺术,自文字起源起经历三千年的发展和创新,已成为祖国艺术宝库中一笔重要的财富。楷书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维系着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同时还承载着延续中华文明的功能。

小楷是相对于中楷、大楷而言的,是楷书艺术中一种既独立存在,又与其他书体紧密相联的艺术表现形式。小楷最早出现于东汉末年,成形、完善于魏晋,它是由当时的通行文字汉隶以及随后出现的章草逐渐演变而来,并且在使用中愈加显现出楷书的特征。

笔者近几年研习小楷,大体对历代小楷有初步了解,结合自身的学习感受,谈点个人体会。

悠然小楷,最美魏晋。古贤云:“取法乎上,紧得乎中。”魏晋小楷高古、质朴、典雅,自然而天真烂漫,元唐宋后之“斧凿痕迹”或程式化现象。在魏晋小楷作品中,较为众人所熟知的有“楷书始祖”钟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二帖笔法上略带有隶书笔意,周密自然,结构扁方,独创了魏晋一代 书风;还有“书圣”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这两贴用笔表现丰富,结体更加成熟稳健,字里行间流露着古朴、圆润的气息;除此之外,值得一提是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该贴力求篆书笔意,另辟新径,独具英俊豪迈的特色。可见魏晋小楷笔法灵活多变,结体因势造型,章法自然天成,稳中求变,耐人寻味。

沉静端庄,静中寓动。学习小楷,宜兼习行、草。有人认为,研习小楷,专攻小楷碑帖即可,不必习行、草,殊不知,只精楷法而不善行、草,则字必刻板而无神。常言道:“楷书要当草书写。”如钟王小楷,虽写的是楷书,而使转纵横,灵动多姿。孙过庭亦云:“真不通草,殊非翰札。”小楷有静无动则易呆滞,纯动无静又将漂浮,最宜“七分静而三分动”。

方寸之间见性情。小楷字虽小,而要有大字气象;方寸之内,波涛汹涌;毫厘之间,纵横万里。端正中见灵动,小巧中见大气,笔墨酣畅而气韵生动,外方内圆,字形干净利落和精干劲挺。即使是数千字的长篇,字距行距皆用目测,加上墨色变化和结字特点,整篇章法就显得错落有致,节奏感强,观之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受。试将钟王小楷复印放大数十倍,其书气势逼人,雄伟壮观;而缩小数倍,亦不觉渺小拘束。可见古人“写小字如写大字”。

“书道出新意,翰墨生古香”。窗明几净,清风徐来,香烟袅袅,古琴悠扬,磨墨展纸书小楷,亦人生一乐事也!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