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助力能源转型

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助力能源转型

作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让我国可再生能源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目前,中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风电和光伏市场;但也正是由于《可再生能源法》框架下的“强制上网、分类补贴、费用分摊”等原则,在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同时,也埋下了许多问题的种子:不仅弃风、弃光、弃水问题日益严峻,补贴不及时到位、缺口拉大也发人深省。截至2016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累计达到550亿元,今年预计将突破600亿元。

因此,我们在为《可再生能源法》庆祝十岁生日之际,也需要反思如何通过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法》,解决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的顽疾,助力我国能源转型。

总结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出现的问题时发现,以下三方面问题十分突出。

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助力能源转型

首先,化石能源消费主体责任不明确。

目前,化石能源消费主体以及地方政府的责任与义务不明确,地方政府支持火电继续扩大规模,进一步压缩新能源的发电空间,导致了燃煤机组与新能源的矛盾;同时,部分地区可再生能源装机过剩,外送通道不畅,即使是廉价的水电也存在突出的限电问题。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仅弃风电量就高达323亿千瓦时,逼近去年全年弃风电量。平均利用小时数较2015年上半年下降85小时至917小时,平均弃风率则上升至21%,创历史新高。

其次,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困难。

按照文件,2016年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附加基金应达到800亿元,这与补贴资金数额基本相符,但实际上征收的数额远低于该数字,虽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曾出台过相关文件要求各企业严格执行可再生能源附加政策,但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第三,固定电价政策执行越来越难。

随着风电、光伏电站建设规模的快速扩大以及行业的技术进步,制定标杆电价的难度也逐步加大。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其他各种原因,价格主管部门难以及时准确的了解到各企业的发电成本,而制定既可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又要防止产业过热的标杆电价政策变的越发困难。

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法》政策体系,尤其是在我国已进入加快能源转型、推动能源革命的关键时期,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专家建议:一完善立法标准,提升法律的可操作性;二完善跨区辅助服务机制,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三完善电量收购激励机制,提升可再生能源上网品质;四完善定期追踪评估机制,提升法律对产业的监督指导能力。

觉得文章不错?

识别二维码,赞赏一下小编吧

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助力能源转型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