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万圣节来临学校加入庆祝队伍 该不该让孩子过"洋节日"?

11月1日是西方的“万圣节”,这些天因为这个“洋节日”的到来而显得格外的热闹。不仅大人们打扮成各种奇异的造型尽情狂欢,就连幼儿园、小学的孩子们也加入到这个西方盛大节日当中。不过,在欢乐当中,也有家长疑惑,真的是逢洋节必过,就连国外的“鬼节”也不放过吗?过这些“洋节日”的意义在哪里?

记者 陈晓璇 付怡

家长:狂欢 vs 抗拒

昨日上午,记者在天河区某国际幼儿园看到,孩子们打扮成各种各样的奇特造型,手拿道具,在同样万圣节装扮的中国老师和外籍老师带领下,大声说着:“Happy Halloween!(万圣节快乐!)”之后,兴奋地由老师们带着在校园中游园。据介绍,孩子们所穿的服装和使用的道具,是园方要求家长帮孩子准备的,可以去商店购买,也可以自己制作。该幼儿园蔡园长表示,园里的万圣节活动已持续一周,每天都不同,有讨糖果、咬苹果等万圣节传统,让孩子充分体验这个西方节日带来的乐趣。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不少家庭也沉浸在庆祝万圣节的气氛当中。刘小姐所住的小区家长自发帮孩子们搞了一个万圣节派对,给孩子们配备万圣节的道具,有幽灵面具、蝙蝠、公主服、超人服、南瓜灯,还有一大袋糖果等,让孩子们挨家挨户去玩“不给糖就捣蛋”的游戏。“有这么个节日让孩子们疯玩放松一下,挺好的。”刘小姐说。而家长袁女士也带着女儿身穿公主服,提着南瓜灯去讨糖。“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跟别人分享糖果的精神,挺好的。”

采访了解到,有不少家长并不忌讳万圣节的“鬼”的含义,而是把它当成一个狂欢的节日。家长何先生从女儿幼儿园开始,每年就为女儿准备不同的服装造型,花费动辄几百元。“关键是孩子玩得开心。”何先生认为,孩子过万圣节、圣诞节此类“洋节”,没必要上纲上线,只要孩子开心就好,同时还能了解西方的文化。而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组要走亲访友,未必是孩子们喜欢的形式。

不过,也有家长对学校也组织万圣节此类活动表示不解,甚至认为中国的孩子过西方的节日没有意义。

近日,有不少地方的家长因学校要求帮孩子准备万圣节的服装道具或制作道具而感到不满,认为学校这样的要求不仅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家长的任务。而有家长则认为不应该提倡过万圣节这样的西方鬼节,因为有忌讳。

“人吓人,无药医的。”有个家长说,晚上带着一岁多的孩子出去散步,路上遇上了一群打扮成吸血鬼的人,顿时被吓得娃娃大哭。“为了孩子的福扯,请远离万圣节!”有不少家长转发了这个呼吁,甚至认为“不给糖就捣蛋”的恶作剧不应该鼓励。

专家观点:

缺乏教育意义 vs 开心是王道

过万圣节这样的“洋节日”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心理专家、亲子家庭教育专家于东辉认为西方节日对孩子并没有太多的教育意义,引导不当甚至可能让孩子产生心理问题。他告诉记者,在他接触的孩子里,有5%左右的孩子曾经在万圣节被惊吓,难以入睡,最后家长向他寻求心理帮助。

于东辉说:“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很美好的,对孩子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中秋节告诉孩子家人团圆的重要性,春节告诉孩子要敬畏万事万物,重阳节告诉孩子们要尊老敬老,即使是清明节,也在告诉孩子们要谨记先人、怀念故去的亲人。但是反观流入中国的西方节日,除了人们在一起狂欢,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这些节日多与西方的宗教有关,与我国国情不太符合。”

不过,于东辉认为父母可以让万圣节的意义变得积极起来:“万圣节人们会打扮鬼怪的模样,通过正确的引导,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虽然鬼怪可怖,但是只是人扮演的,世界上并不存在鬼怪,让孩子不必害怕,增强他们的安全感。服装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如果孩子年龄较小,动手能力弱,那么可以让孩子给出方案再由父母执行,整个过程要让孩子主动选择,不要被动接受。”

“孩子开心是王道。网络上声讨的’给家长作业太多’,其实是一种误解。”天河区某国际幼儿园的蔡园长说,幼儿园强调的是亲子作业,希望在挑选服装、制作道具的过程中,加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让孩子自己表达想要什么样的衣服,父母在经济层面和孩子沟通,告诉孩子没有那么多预算的时候,让孩子来选择并做决定。我们注重的是这个过程,并不是在乎孩子的服装道具有多好多贵。” 她认为,完全抵制洋节的做法不可取。只要老师们合理引导,抛弃那些恐怖元素,适当增加一些欢快的元素,比如唱歌、制作南瓜灯、动物化妆舞会、找糖果游戏等等,孩子们会体会到很多乐趣。

“低龄儿童过洋节是一把双刃剑。其好处在于能够多元接触不同文化,丰富家长孩子活动,坏处则在于由于幼儿的身心正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而且万圣节在中国又缺乏一定的文化基础,所以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他们是否能真正地感受到节日的乐趣、理解节日的积极意义,还有待考证。”在番禺洛浦街中心幼儿园副园长胡国良认为,各幼儿园应该理性看待洋节日,如有这种活动的幼儿园,一方面,要控制好活动组织的’度’,不能太过;另外,也要和家长作好充分的沟通,不要因为这件事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影响。”

领事馆人员:不必担心“洋节日”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就当了解世界

很多人担心孩子过了“洋节日”就会忘记中国传统文化。对此,接受采访的新西兰驻广州总领事馆教育处负责人叶方珉淡定表示,不会因为过了几个’洋节日’或者少过几个’洋节日’,就对中华文化传承有影响。中华文化的传承,更多的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家长的配合,才能得以延续。其实在中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以及教育部门,对下一代的文化传承的教育工作上,已然是越来越重视了。

“在全球化的今天,大家都应该有着世界公民的意识。我在国内读中学的时候,认为国外离我很遥远,英文对我没啥用处。没想到,在中学毕业的几年后,去到了相隔万里的新西兰留学。如今,还在天天用英文,与不同的人沟通交流。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是越来越紧密了。所以我们的青少年应该抱着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心态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过几个’洋节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当是了解世界的窗口。”叶方珉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