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回顾长征(5) | 三次会议定方向

回顾长征(5) | 三次会议定方向

三次会议定方向

文图 孙江正

1、翻越老山界:

回顾长征(5) | 三次会议定方向

老山界

惨烈的湘江战役突破了蒋介石的第四道封锁线之后,仅剩3万余人的中央红军进入了越城岭西延山区(西延是广西资源县设立前的旧称),在油榨坪,准备休整一、二天,然后集结部队从资源县北去,经湖南城步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此时,国民党军已经在通往湘西的路上布下了第五道封锁线,蒋介石调集重兵,企图把中央红军一网打尽。危急关头,毛泽东等人据理力争,改变了原先的战略计划,决定向敌人防御薄弱的山区前进。中革军委作出决定,从油榨坪折回,翻越长征以来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

老山界,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兴安、全州、资源等县和湖南省新宁、东安等县,又称瑶山、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五岭之一,群峰高耸,悬崖峭壁,异常险要。1934年12月初,红军分三路翻越老山界,一路以中央一、二纵队为主,沿龙塘江过雷公岩上百步陡,从主峰猫儿山的西南面翻越,其他两路分别沿乌龟江和杉木江开进,对中央纵队形成左右两翼保护,开始向贵州方向挺进。

翻越老山界后,红军主力部队到达广西龙胜县休整。龙胜是桂系军阀的势力范围,国民党军力薄弱。红军在此获得了一个喘息机会。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的成仿吾回忆,“大家用两天的时间翻越了老山界,好像打了一次胜仗,疲劳也烟消云散了。走老山界,是一次正确的选择。”

翻越老山界前后几天的时间里,毛主席的作战主张是通过周恩来渗透到当时决策层。博古、李德还想坚持北上同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但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等领导人都支持毛泽东的主张。

回顾长征(5) | 三次会议定方向

2、湘江战役后,在12月12日以后的18天里,中央连续召开了三次决定红军前进方向的重要会议。

①通道会议(1934年12月12日)

回顾长征(5) | 三次会议定方向回顾长征(5) | 三次会议定方向

通道会议会址

回顾长征(5) | 三次会议定方向

版画:通道会议

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之后,蒋介石已察觉红军的前进方向是要到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于是,蒋介石加紧了兵力部署,一方面调集五、六倍于中央红军的兵力在通道以北的城步、绥宁、武冈、芷江、会同、靖州一带,部署了一道严密的袋形防线。另一方面电令湘、桂、黔地方军阀分兵堵截合围,企图将中央红军一网打尽。

1934年12月11日,中央红军占领了湖南省通道县城。12日,中革军委临时决定在恭城书院召开紧急会议,与会者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和李德。会议着重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问题。李德、博古认为“我们依靠二军团的根据地,再加上贺龙和萧克的部队,就可以在广阔的区域向敌人进攻,并在湘黔川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带创建一大片苏区。”

在中央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毛主席极力说服博古等主要领导人,建议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大多数人赞同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使红军避免了钻进蒋介石在湘西布下的大口袋。

此时,李德、博古仍顽固坚持与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这次会议虽然通过了毛泽东的建议,但由于中央领导层中意见不统一,故未能对战略转移的大方向作出决定。

会后,中革军委仍按李德、博古的意见行事,电令一军团之第二师及九军团应向黎平方向前进,“相机进占黎平”,同时寻机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

通道会议虽然没有就战略方针的转变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但促进了这个问题的解决,从而为尔后黎平会议决策红军战略计划的转变,作了必要的准备。

②黎平会议(1934年12月18日)

回顾长征(5) | 三次会议定方向回顾长征(5) | 三次会议定方向

黎平会议会址

通道会议以后,经过毛主席的努力说服,许多领导者转变了观点,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1934年12月15日,中央红军占领贵州黎平。18日,党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参加者有:周恩来、博古、毛泽东、陈云、刘少奇、李德等。会议主要讨论红军的进军方向和路线问题。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943年11月27日,周恩来在《在延安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发言》中曾经回忆说:“从湘桂黔交界处,毛主席、稼祥、洛甫即批评军事路线,一路开会争论。从老山界到黎平,在黎平争论尤其激烈。”主持会议的周恩来最后采纳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与会大多数也都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因此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

决议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会议还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便审查黎平会议的决定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

黎平会议最后确定了向贵州遵义转兵的战略决策,毛泽东的正确意见终于被党中央采纳,使红军避免了陷入敌人重围和覆灭的危险,使红军争取了主动。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③猴场会议(1934年12月31日)

回顾长征(5) | 三次会议定方向回顾长征(5) | 三次会议定方向

群雕:转折的前夜

回顾长征(5) | 三次会议定方向

猴场会议会址

回顾长征(5) | 三次会议定方向

猴场会议会议室

回顾长征(5) | 三次会议定方向

油画:猴场会议

1934年12月底,中央红军进抵乌江南岸。这一年的最后一天,31日下午,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省瓮安县的猴场镇宋家湾召开扩大会议,史称猴场会议。

当时,“左”倾机会主义的领导者,不顾红军前有重兵堵截,后有追兵的险境,仍不执行黎平会议的决议,不同意过乌江。他们坚持在乌江南岸打游击,并待机回兵湘西。猴场会议重申了黎平会议的决定,提出了红军渡过乌江后的行动方针。

猴场会议是红军入黔后,政治局在黎平会议之后,遵义会议之前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作出了《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决定指出:“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首先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发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务”。 猴场会议重申了黎平会议精神,强调加强政治局对作战方针的领导,基本上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三人团”的军事指挥权;确立转入反攻,消灭敌人的指导思想,使作战方针由消极防御、消极避战转为积极作战、积极防御;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政治宣传,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扩大红军,瓦解白军,传播革命火种。猴场会议的决定,使红军一举突破了乌江,直捣遵义,实现了红军处境的根本好转,挽救了党和红军的命运,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猴场会议初步恢复了党的优良的政治工作的传统;复活了毛主席正确的军事路线,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了准备;为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奠定了基础。

3、抢渡乌江,挺进遵义

回顾长征(5) | 三次会议定方向

油画:强渡乌江

根据黎平会议到黔北去的决定,红军的进军目标直指遵义。乌江是横亘在红军通往遵义的天险。就在三路红军分别到达乌江南岸的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渡口之时,国民党以薛岳为主的“追剿军”已尾追红军而来。形势对于刚刚经历了湘江战役之痛的红军来说,无疑是极其严峻的。由于猴场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中革军委决定,迅速抢渡乌江,向遵义挺进,摆脱前有乌江天险,后有敌军追剿的严峻形势,绝不能让湘江战役的教训重演。

距离贵州瓮安县城45公里的乌江江界河渡口是通往遵义的主要渡口,江面宽120多米,两岸悬崖绝壁,横亘天际,形成“乌江天险”。1935年1月1日,元旦节那天,中革军委作出渡江的决定,1月2日9时,红一军团2师4团在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到达江界河渡口南岸,担任强渡乌江的任务。他们先是选出以3连连长毛振华率18名战士用竹筏强渡,有4名战士登上北岸。红4团官兵又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在水流湍急的乌江上架起了浮桥。中央红军经过3天3夜的顽强战斗,渡过乌江,击败黔军,开始向遵义挺进。

4、参观遗址,缅怀英烈

回顾长征(5) | 三次会议定方向回顾长征(5) | 三次会议定方向回顾长征(5) | 三次会议定方向回顾长征(5) | 三次会议定方向

2016年9月20日下午,旅游团全体成员来到江界河红军强渡乌江的渡口参观。在这里,我们意外地遇到了当年耿飚、杨成武部队一位老红军战士的后代,他叫张举栋,革命老区江西兴国人,60多岁。在强渡乌江遗址,他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邀请,生动地给我们讲述了他的父辈们为了革命的理想,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杀敌,抢渡乌江以及战胜长征途中千难万险的动人故事,大家听了很受教育。离开乌江之前,全体成员在江边合影留念。

(注:1、2、3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或纪念馆)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