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我的艾黎情怀

周步

我的艾黎情怀

如若确切的推算,路易·艾黎最后一次回山丹的时候,我是一名中学生。那时候,我在陈户中学上学。艾黎要来山丹的事情在学校里传开了,我们当然是兴高采烈。这么偏僻的地方,能有外国人来参观,这本身就是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学校围墙刷得雪白,马路两旁的水沟子也平整的极为规范。学校里的屋瓦也仿佛比以前锃亮了许多。老师要我们比以往更注意形象,要有礼貌等等。但结果是,艾黎没有来我们学校。之后的许多年里,山丹小城好像再没有发生过如此众所周知的让社会各界大张旗鼓迎接宾朋的事情。2016年9月18日,山丹的大街小巷再次热闹起来:纪念路易·艾黎国际主义精神与“一带一路”建设高端论坛暨“培黎国际职业学院”奠基仪式在山丹举行。小城山丹的市容再次焕然一新,洒水车也比以往更加认真的把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清洗了一遍。

我的艾黎情怀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有关路易·艾黎的活动。第一次是在北京,第二次是在山丹。两次活动时隔一年。这也是纪念路易·艾黎规模最大、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活动。

我的艾黎情怀

艾黎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个体了。艾黎已成为一种精神和榜样。是的,伟大的人格往往都是这样,最后都会变成一种精神存在着。艾黎在山丹生活了近十年。这十年,是他生命最有成就和价值的十年。山丹这片土地,承载了他太多的记忆和汗水,也成就了他生命的灿烂与辉煌。我常常想,艾老在中国生活了六十年,他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他初到中国的时候,是在上海,在那里,他结识了宋庆龄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后来,在延安与毛泽东、朱德等相识。五十年代之后的三十年里,他长期生活在北京,但他为什么把生命的最后部分——骨灰播洒在山丹大地、遗产捐赠给了山丹人民?之后我多次接触艾老身边工作过和生活过的人员,这个问题总算梳理清楚了,那就是,艾黎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敬仰。艾黎对山丹人民的感情和友谊。这也是艾老对生命意义和价值取向的反思,也是艾老对精神和信仰深刻洞悉的决定。

艾黎捐赠给山丹的近四千件文物,国家一级文物27件,国家二级文物200余件。这些赠品的意义,早已远远超过文物本身的价值。

我的艾黎情怀

……那时候,战争还没有结束了。一个个体,一个团队,他能做到的,就是为他深爱着的国家和人民做些事情。艾黎能做些什么呢?他选择了教育和实业。或者说是半工半读、亦农亦商的适合企业、事业发展的一些事情。企业是一个载体。所有伟大的事业,都必须落到实处。艾黎和他事业的发展,直到现在,仍有很多待解之谜。比如艾黎在陕西双石铺为什么没有选择其他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而是直接到了遥远的甘肃山丹呢,就这个问题,我和几位研究艾黎的专家学者及家属进行过交流,最后得出的答案是:时局和当时很多不确定的政治因素,以及很多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和难以言说的秘密。艾黎来到了甘肃山丹,这是山丹运气。因为山丹,工合事业和培黎学校有了更大的发展和更广阔的舞台。因为艾黎,山丹大地甚至西北工业多了一次发展的机遇。艾黎在山丹他能做到的,就是让山丹的孩子们——不,不仅仅是山丹的孩子,是让更多的贫穷人家的孩子,有了一个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机会。

我的艾黎情怀

……

山丹城市是幸福的

因为有你,贫苦农民的孩子

一跃成为石油技术的重要人物

山丹人民是幸运的

因为有你,那些久治不愈的父老兄弟

最先享受到了现代医疗带来的富足……

——摘自诗歌《大地上多一些进取的手臂》

2016年9月18日,路易·艾黎国际主义精神与培黎国际职业学院奠基仪式在艾黎的第二故乡——山丹举行。艾黎的国际主义精神,已成为山丹对外宣传的窗口和一个响亮的品牌。路易·艾黎,再度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国际友人”活动之后的热词。10月19日,山丹的大街小巷,因为这个共和国最特殊的公民和山丹人民最亲近的游子而再度沸腾。焕然一新的山丹培黎学校、何克、路易·艾黎陵园和正在修建的培黎国际职业学院,成了山丹人民无数次讨论的话题。崭新的艾黎大道,在龙首山和焉支山的交相辉映之中,像一条彩缎,又像一条巨龙。

艾黎一生未婚,但他收养了很多孤儿。活动期间,我就艾黎爱情和婚姻问题向他人请教,与会的朋友告诉我,艾老并不是很多书中所说的因为工作忙碌而耽搁个婚姻大事。艾黎谈过几次恋爱,其中暗恋的一个女子,就是宋庆龄的秘书,终无果。

我的艾黎情怀

艾黎是新西兰人,他在中国生活了六十年。爱是没有国度的。艾黎对中国的爱,源于他对这个国家和人们遭受战争蹂躏的怜爱以及后来对中国文化的敬仰。艾黎对中国文化深有研究,尤其对杜甫的诗歌,更是崇拜。这些,艾黎自传和一些书籍里都有记录。也正是这种大爱,成就了艾黎崇高的品格,也成就了山丹人民对路易·艾黎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2016.10.9于北京

周步,甘肃山丹人。作品以散文、诗歌为主。作品见诸于《甘肃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农民日报》《散文选刊》《飞天》《中国诗歌》等报刊杂志,多次获全国散文、诗歌奖。作品入编《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2012中学生最喜爱作品》等文本。写作题材以西部地域历史散文居多。散文《甘凉古道》、《大美甘州》、《焉支山下话杨广》、《西凉雪》等作为宣传甘肃形象篇章入编多个专刊和选本。多部作品被拍摄成电视散文、广播电台朗诵。

现居北京。从事过多个行业,多家报刊签约撰稿。主编《中国名牌产品与知名企业》等图书项目。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西平庄219号周步邮 编:100195

电 话:13366801993

邮 箱:zgzhoubu@126.com 微信:z13366801993

往期回顾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