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痴情迷妹告白巴黎恐袭主犯,被高冷回复“去爱真主别爱我”

【欧洲时报邓彦兰编译报道】萨拉赫·阿布德斯兰(Salah Abdeslam)在监狱里收到了很多封信件。比如想要帮他辩护的律师、询问他信仰的伊斯兰信徒、希望独家采访他的记者,以及那些想给他生孩子的女人们。在被单独监禁和24小时监控的情况下,他的私人信件都先由监狱员审读。

阿布德斯兰这封唯一的回信被原封不动地送去预审部门,这种情况是极其少的。毕竟这是圣战分子萨拉赫·阿布德斯兰(Salah Abdeslam)第一次发表言论。在监狱里,从阿布德斯兰被转移到法国监禁的那一天起,他就一直保持缄默。但是,在众多的来信里,他却回复了一名女士,这名崇拜阿布德斯兰的女士之前给他寄了很多封信。

痴情迷妹告白巴黎恐袭主犯,被高冷回复“去爱真主别爱我”

圣战分子萨拉赫·阿布德斯兰(Salah Abdeslam)被单独监禁和24小时监控。(图片来源:本文图片来源均来自网络)

这封回信也引起了反恐部门一名法官的警觉,这位审查及管理恐怖袭击材料的负责人称,它有可能成为圣战分子承认犯罪事实的证据。

法官ChristopheTeissier在接受法媒采访时,提供了这封备受瞩目的囚犯的回信副本。《Libération》报道称,字迹小而规整,阿布德斯兰在回信中提到了他在Fleury-Mérogis监狱中被隔离。

他用有些拼写错误的法语写道:“不知道源自何时,我毫无思绪地写下这封信,我读了你所有的来信,虽然无法告诉你,这些信是否给我带来快乐,但可以肯定的是,它让我和外面的世界有了一些联系。”

痴情迷妹告白巴黎恐袭主犯,被高冷回复“去爱真主别爱我”

萨拉赫·阿布德斯兰(Salah Abdeslam)的回信。

《我不感到可耻》

自2016年4月在法国被监禁,阿布德斯兰连续三次被送去审问部接受审讯。但每一次,他都保持缄默。正因为这种沉默,他的法国律师FrankBerton和比利时律师SvenMary在10月12日宣布,放弃对他的辩护。而从回信的那一刻起,这个被指控恐怖袭击的圣战分子,从深深的沉默中释放出来,他尤其强调了自己为何选择不解释自身行为的想法。

阿布德斯兰谈到:“首先,我不怕你们说我什么,因为我并不感到可耻,而且你们也说不出比那时说过的更恶毒的话了。”

而随后,阿布德斯兰谈到了他的宗教信仰:“你很真诚(指那位女士),所以我也坦白地跟你说,如果我问你,给我写信的意图是为了让我确信你并不把我当成一个'明星或偶像',来表现你的爱慕之情,因为我曾收到这样的信,而我并不赞成这一点,因为唯一真正值得此荣耀的,是宇宙的统治者阿拉。”

“服从”

FrankBerton去年十月在接受《L’Obs》采访时曾描述阿布德斯兰:“他现在激进到了极点”。阿布德斯兰丝毫不掩饰他的传教热忱。他在回信里写道:“我既不想脱离尘世也不想挑起骚乱,我想要的仅仅是改革,我是穆斯林,这就是说我必须服从真主阿拉。是他创造了我,用他的恩惠以和谐的方式塑造了我、你和其他人,用雨水浇灌出各种各样的果实来哺育我们。”

“你服从吗?”阿布德斯兰在信中问道:“如果不的话,你应该马上感到懊悔并且服从于真主阿拉,不要听其他任何人的意见,只听你真主的话。他会引导你。”

FrankBerton律师去年十月在接受《L’Obs》采访时曾描述阿布德斯兰:“他现在激进到了极点”。

Salah Abdeslam何许人也?

萨拉赫·阿布德斯兰(Salah Abdeslam),法籍,1989年9月15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他是伊斯兰圣战分子,也曾是欧洲的头号通缉犯。

调查表明,阿布德斯兰参与了2015年11月13日巴黎晚间的连环恐怖袭击,那次特大恐怖袭击造成至少13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法国举国上下为死难者哀悼了三天。正是阿布德斯兰租下了袭击巴塔克兰剧院(Bataclan)的汽车。

痴情迷妹告白巴黎恐袭主犯,被高冷回复“去爱真主别爱我”

2015年11月巴黎袭击事件(Attentats du 13 novembre 2015enle-de-France)是11月13日与14日凌晨发生于法国巴黎及其北郊圣但尼的连续恐怖袭击事件。始于13日21时20分,自杀式炸弹袭击者袭击了位于圣但尼的法兰西体育场附近,随后巴黎的咖啡馆、餐馆及音乐场所发生自杀式炸弹袭击,以及大规模枪击。恐袭共造成来自26个国家的127人当场遇难,3人到院后不治身亡,上百人重伤,368人轻伤。其中巴塔克兰剧院的观众被恐怖分子挟持为人质,造成89人死亡。另外案发当时有7名袭击者拒捕并以炸弹自杀。11月的恐袭是法国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也是欧盟自2004年马德里三一一连环爆炸案以来造成伤亡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

据知情人士透露,阿布德斯兰很早就开始“混黑道”,经常干一些违法的勾当。他曾在布鲁塞尔公交运输公司做维修工,但他在就职期间玩忽职守、经常旷工,最终被公司解雇。不过,阿布德斯兰的“品位”有别于其他IS极端分子。

IS恐怖组织对于吸毒、酗酒和同性恋者的容忍度极低,而阿布德斯兰则“来者不拒”—烟、酒、嫖、赌、毒、打游戏等等,甚至还是布鲁塞尔一家同性恋酒吧的常客。据老主顾透露,他嗜酒、嗑药,特别健谈,还喜欢跟其他男客打情骂俏,酒吧的酒保对媒体说:“我们原以为他是个男妓。”

据媒体披露,大约在2010年,阿布德斯兰因持械抢劫被捕入狱。据推测,他就是在服刑期间受到煽动,从而变成了圣战分子。阿布德斯兰的哥哥穆罕默德在接受法国BFM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在事发前,他没有发现萨拉赫有任何异常,表面上看,他仅仅是个虔诚的穆斯林。

反思:恐怖袭击没完没了?

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的研究恐怖主义的学者BrechtVolders曾说:“恐怖袭击,防不胜防。巴黎2015年11月那样的恐袭表明,所有人都可能是潜在的受害者,这正是恐怖分子想制造的强烈的恐惧感。”

痴情迷妹告白巴黎恐袭主犯,被高冷回复“去爱真主别爱我”

法国社会学家FarhadKhosrokhavar去年在《纽约时报》刊文引起了广泛关注。他提出:“为什么法国遭受的恐袭次数比欧洲其他国家数量更多、规模更大?为什么在恐袭问题上法国是个“特例”呢?”

他认为法国安全和情报部门的工作疏漏并不是导致法国成为“例外”的主要原因,法国过强的国家意识形态、僵硬的世俗主义原则(即la cité,又译为政教分离原则)才是导致恐怖主义威胁的主因。

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oushi1983

(编辑:赵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