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我区全力打造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典范城区

我区全力打造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典范城区

2月7日,全市“三网融合”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会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实地深入我区部分点位调研推进城市“三网融合”工作情况,对我区在“三网融合”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与会兄弟区(市)县、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也纷纷对“三网融合”工作的“成华经验”竖起大拇指。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我区建立和完善B2G、R2G、S2G三大平台(即政企互动平台、政民互动平安、政安互动平台)的相关经验做法,在此次现场会期间尤其受到关注和肯定,而这也是我区深入推进“三网融合”工作,不断提升对市民、企业服务水平的重要“法宝”。这三大平台究竟是怎么建立和运行,并在服务市民和企业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呢?记者对此作了深入调查采访。

突出“三大”:

打造政企互动平台 织密城市服务网

在打造政企互动平台的过程中,我区始终突出推进职能大转变、数据大整合、效能大提升的“三大”,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分忧解难,全力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服务环境,真正实现企业办事“零障碍”。

“针对企业办事‘跑的部门多、部门网站多、申报材料多’的‘痛点’,我区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一网办、一窗办、一码办’,有效推进了政府职能大转变。”据区应急联动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网办”即打造“网上办事大厅”,将与企业相关的436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统一纳入平台,实现网上预约、网上办理、现场核办、证照代办全流程在线办理,变“企业跑腿”为“信息跑路”;“一窗办”即通过“前台集中受理、后台分类审批、一窗统一取证”,不再让企业反复在多个窗口找人办事,彻底变“企业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一码办”即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企业唯一认证标识,与其他证照信息关联,企业仅凭信用代码即可办理行政审批有关事项。

而通过加快政府信息的平台整合,我区已初步建立“基础库、业务库、专题库”,促进了数据的大整合——将25个部门、14个街道的人口、法人、房屋等9大类基础信息充分整合(目前区大联动中心已整合基础数据720万余条),实现一库共享互用;整合5.2万余家企业信息,涵盖行业分类、经营规模、信用信息、专利信息等数据,并整合了卫计、食药监等8个部门18类证照数据,实现部门证照信息共认、复用,企业办理审批服务事项由此得以更加便捷……该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区大联动中心积极对接市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通过与其进行业务平台数据交换的方式,共享我区市场主体总量、产业分布、税收总量、入库进度等数据,如在大联动信息平台的市工商局“市场主体信息动态查询统计系统”中,点击“成华区”选项就能看到我区市场主体概况,市场主体总量,主体增减情况,产业分布情况等信息……“信息库的建立和充实,对有效促进数据资源共享、部门业务协同,助推政府分析决策将发挥巨大作用。”该负责人表示。

另外,针对企业办事“渠道散、回应迟、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我区以网络理政作为联系服务企业的桥梁,建立网络理政问需、问计、问效三个系统,专设书记、区长及部门街道一把手信箱,设立企业话题、意见直通车、在线咨询、在线访谈等栏目,倾听企业对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意见,为政府科学决策出谋划策,有效促进了政府效能大提升。

坚持“三化”:

打造政民互动平台 织广民生共治网

“打造政民互动平台,核心目的就是要实现多让数据网上跑、少让群众路上跑,切实推动服务群众‘零距离’。”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我区将“互联网+”工作模式的作用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整合全区24个部门服务热线和区长热线,启用统一的民生服务热线“96966”24小时受理各类民生诉求;开发公众版手机APP,居民只需动动手指即可轻松实现543项审批事项网上预约、办理……在推进“互联网+服务”,实现市民办事便捷化的过程中,我区不仅兑现了“一号呼、一键通”承诺,而且还同时在全力推进一证办和全区通办、全年无休的服务模式——据悉,我区目前正准备梳理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探索实现居民只需提供《身份证》,不需再提供其他证件或证明材料即可办理相关审批服务事项;同时还计划在全区各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综合管理服务站和大型商业中心、地铁口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区域设立服务网点和自助终端,使居民可在全区任何一个服务中心、网点和自助终端办理相关事项,逐步实现居民办事就近办理、全区通办、异地可办、全年能办。

通过“互联网+”工作模式,我区还重点推进智慧就业、智慧健康、智慧教育,全力实现民生供给的智能化。“比如在推进智慧健康中,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我区在全市率先开通与华西医院的网络联合门诊,辖区居民不仅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网络挂号、网络预约,还可以通过网络视频享受与华西专家面对面的诊疗服务。”该负责人介绍说。

“结合‘院落+社团’的社区治理创新主题,我区还构建起了‘线上线下’融合一体的‘互联网+院落’治理机制,切实促进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该负责人介绍说,这其中的一个亮点举措就是在部分社区试点建立统一的“社区院落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对院落的设施设备、出入管理、社区服务、体检档案、邮包登记等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如在试点社区,当老人佩戴的“智能手环”监测到健康数据出现异常的时候,系统会自动报警提示,社区、院落工作人员将及时上门了解情况。

强化“三安”:

打造政安互动平台 织牢安全保障网

按照“联动预警发现问题、联动处置解决问题、联动防控防范问题”的工作理念,我区切实加强政安互动平台建设,探索运用“人力+科技”“传统+现代”的手段方式,努力实现安全防控“零缝隙”,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

“在确保城市安全方面,我区的核心措施是建立预警预测体系。该负责人介绍说,该体系包括构建天网——依托大联动信息平台整合院落、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重点场所的各类视频监控5000余个,为提高问题发现能力提供可视化保障;织密地网——以社区院落网格为基础,整合党建、综治、城管等多类网格职能力量,现已拥有一级网格员1794人、二级网格员2900余人、三级网格员17000余人,同时对全区2.3万余名红袖套队伍实行实名登记、分级响应、分类管理;探索物联网——积极与高校和企业合作,建立共享智能感知系统,对燃气、供水、供电管网等城市地下部件安全运行情况进行重点监测和感知,确保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开展处置工作。

“同时,我区通过建立和完善联动处置体系,有效确保了社会安定。”据介绍,联动处置体系包括构建以区“大联动”中心为核心,区公安指挥中心、区政务服务中心、区数字化城管中心为支撑的“1+N”指挥调度体系,实现数据实时对接、信息分级共享、矛盾及时调处、工作协调联动;探索实行大联动中心与公安指挥中心的“双中心”互动工作机制,运行一年来,“双中心”共分流推送非警务事件8000余件,有效解决了非警务事件牵制公安警力的难题。

在确保市民安宁方面,我区构建了专群结合的防控体系,公安、综治、城管等专职力量主要负责街面的治安防控,网格员、红袖套、社区保安等群防群治力量主要负责院内的治安防控,对油库、危化品存放点、学校、医院、寄递物流等13类行业进行重点巡查防控。“通过建立和完善联动预警、联动处置、联动防控等体系,我区对城市安全风险做到了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中事不出街道、大事不出本区的目标,辖区居民安全感不断提升。”该负责人表示。(记者 文/胡园春 图/胡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