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生命一旦逝去 就成了永别

都市时报记者 侯玉才

武杨屏在一次献血志愿者沙龙上发言说,我是医生,我健康、我献血、我快乐!她的发言博得掌声。很多输血科的医务人员都曾在不同的场合发出这样的声音,他们用行动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武杨屏1994年从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和很多输血科工作人员一样,他们变成检验科或输血科的新手,然后在这个岗位上生根发芽,成为中流砥柱。武杨屏就走了这样一条“经典”的路。

生命一旦逝去 就成了永别

舅舅肝硬化去世 使她下定决心学医

武杨屏还记得以前同学的评价:“如果你将来成为老师的话太温柔,可能学生会欺负你;如果你成为医生的话你有耐心、爱心,你的病人会康复得很快。”这个评价言中了武杨屏的人生轨迹,她的确考上昆明医学院而且学了临床医学。

武杨屏性格温和,从小她就觉得医生的工作非常神圣。武杨屏的舅舅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因肝硬化反复住院,最后消化道大出血不幸离世。“听大人说,大出血,要压迫止血,很痛苦。”武杨屏的眼睛湿润了。舅舅从小对武杨屏最好,她在舅舅家长大,看着舅舅从健康到病逝,武杨屏幼小的心里满是悲痛。她加倍努力学习,“我想学医可能会对家里人好一点,至少不会像我舅舅那么早离开亲人。”武杨屏的眼里噙满热泪,她努力地忍住。舅舅早逝,让武杨屏努力成为一名好医生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高中毕业,武杨屏没有犹豫地报了昆明医学院。学医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没有电影里的风花雪月、花前月下,只有埋头苦学,不分昼夜。

每天很早,武杨屏和舍友就去占座位,她喜欢坐在第一排,听老师讲授会非常清楚,问老师问题也非常方便。全身206块骨头名称要背,神经分布要背,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内外妇儿科学……都要背,而且都要很精确。一系列学习压力,仿佛让武杨屏回到了“高中时代”。

工作后,武杨屏并没有停下学习。2000年,她在输血科老主任张平的推荐下到上海血液中心进修;2006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了基础医学的研究生。2014年,到北京301医院学习。在这期间得到向东主任、兰炯采教授、汪德清教授等输血界名家指点,获益匪浅。

“我闲不住,在输血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武杨屏内心的求知欲不断地增长。她还花了三年时间读了英语专业的夜大。

生命一旦逝去 就成了永别

精准输血,逐渐尝试无血手术

她刚来到输血科不久,就遇到了浙江医科大学的严力行教授来昆明培训,武杨屏求知若渴,并且了解到临床医学知识在临床输血中有多稀缺,大好前程向她召唤,她掩饰不住内心的欣喜——输血科,不再是人们心中老弱病残待的地方,自己的所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昆明市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闻名于云南。如何通过输血专业知识的更新,确保心脏大血管手术安全、提高疗效,做好“大后方”,做到精准输血?一直是武杨屏思考的问题。

早期,临床输血都用全血,后来提倡成分输血。成分输血,不仅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而且在临床收到良好的效果。“记得工作之初,我院一台心血管外科手术输血量大约1200毫升,后来随着技术的提高、理念的更新,用血量逐渐减低到600毫升,甚至不用血。”如今一部分自体血液回输的手术在延安医院开展,大大减少了医院的用血量。目前,昆明市延安医院呈现出手术病人增加、用血量递减的良好局面。

“虽然跟北京阜外医院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一直在不断学习,大家都非常努力。”武杨屏说。武杨屏对每一例手术都认真审核,通过数据采集和质量分析将每一滴救人的血液用到刀刃上。临床专业的知识对她帮助很大,她可以通过用血量分析,提醒临床在处置时需要完善的方面。“我们经常根据医生的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对成分输血进行沟通,在合理用血方面作用很大。”

武杨屏最害怕的事情是血液紧张。要不断地接电话,跟临床、患者、家属解释,要跟血液中心进行沟通。“后来我们医院进行了库存预警,并且多次组织全院进行应急演练,没有一起由于血液紧张而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武杨屏骄傲地说。这样的成绩跟血液中心的工作也密不可分,每一次缺血,血液中心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把珍贵的血液送进医院。送血车开进来的时候,每一个在输血科工作的人都懂背后的辛苦和付出。

“对自己职业意义理解最深的人,都会沉醉在自己既是事件的见证者,又是事件的参与者的感觉中。既可以思考又可以行动,从这两种身份中去体验生命的激情。”“如果可以抽我的,我绝对不会拒绝。”武杨屏知道家属的绝望与焦虑,她坚持献血,她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感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生命一旦逝去,就成了永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