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平安力量 温暖你我 记者走访平安浙江建设基层点

平安力量 温暖你我 记者走访平安浙江建设基层点

海曙区城隍庙商业社区开展“服务在您身边”志愿者活动。

编者按:
200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在当年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平安浙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总结、推广和创新“枫桥经验”,坚持统筹兼顾、治本抓源,坚持强化基础、依靠群众,坚持完善制度、注重长效。
13年来,平安浙江建设始终坚守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做实大基层工作。走访各地基层,不难发现,平安建设的理念与实践,已经渗透到浙江城乡的角角落落,渗透到生活在浙江这块土地上的每个人心中。点点滴滴的小平安,慢慢累积起坚实有力的大平安。

宁波 探索商圈公共治理新路径

服务有“管家” 商户更安心

“地铁城隍庙站的D出口通道有垃圾。”3月27日中午,宁波市海曙区江厦街道网格员包月明在城隍庙商圈巡查时,发现一处卫生死角,立即拍照发至微信群。没过多久,清理后的现场图就出现在微信群里。原来,是负责商圈的保洁人员及时到场确认后,由责任单位“认领”处置完毕。类似场景,如今每天会在城隍庙商圈上演。

作为宁波核心区重要商业地段之一,城隍庙一带商贸氛围浓厚。方圆0.25平方公里内有5幢大型楼宇和4个大型购物广场,各类企业2000余家,从业人员1.5万名。近年来,随着商圈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服务居民为主的传统社区建设模式不再适应商圈发展。海曙区江厦街道在城隍庙商圈设立商业社区,探索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和提升公共治理能力“双赢”。

有别于传统的居民社区,商业社区是什么?“过去,城隍庙商圈内的商户有困难不知道找谁,现在成立了商业社区,大家有‘组织’了。”城隍庙商业社区党委书记、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唐运礼说,“商业社区不仅统一规范店招店牌、店面装修,还协调统筹城管、社区、物业、商家和保洁公司等力量一同参与治理。”

莱迪美食城内小餐饮店多,消防安全隐患大。此前,各商家自行负责油烟管道的清洗和疏通,有的商家敷衍了事,有的商家甚至放任不管。为此,社区积极与物业沟通,最终由物业公司牵头引入社会化服务,将店家的油烟管道“打包”给一家有资质的保洁公司定期保养,这一举措不仅杜绝了隐患,而且降低了商家的清洁费用。据了解,商城近两年来没有发生过因油烟管道故障引发的事故。

“这回,这条通道再也不叫‘垃圾走廊了’。”走进亚细亚A座和B座间的消防通道,周边的商家告诉记者。这原本是一条“三不管”走廊,垃圾遍地,臭气熏天。在城隍庙商业社区的协调下,由5家相关单位共同出资对这条“垃圾走廊”的路面进行翻修,“垃圾走廊”终于不臭了。

不臭了,但新问题又来了:怎样维护?社区及时召开协调会,最终决定由5家单位共同出资,进行第三方服务外包。保洁公司指派专人负责,一天14小时动态保洁并保证建筑垃圾及时清运。街道还把A座和B座的卫生保洁纳入了对保洁公司的考核范围。

唐运礼表示,商业社区不断整合辖区党务、商务、行政、社会等资源,打造集党建引领、行政服务、商业自治、社会协同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商圈社会治理。

温州 试行社会治安虚拟管控模式

小小物联网 安防大能量

平安力量 温暖你我 记者走访平安浙江建设基层点

温州市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大屏幕在工作。

电动车凌晨被盗,车主清晨发现后报警,到中午时案子就破了!如今在温州,电动车盗窃案件难防、难追赃都已“不是个事儿”。如此快速破案秘诀在哪?一套“以卡管车”系统功不可没。

记者在温州市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看到,目前全市已登记报备的200多万辆电动车,通过8000台感知设备,逐一被显示在监控屏上。

“‘以卡管车’实质是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社会治安虚拟管控模式。”温州市公安局基层基础支队副支队长温剑峰介绍,对电动车实行登记备案的同时,警方在全市各主要道口、偷盗多发地、“警灯工程”岗亭、小区停车场等关键区域建设感知设施,配备车载、手持感知设备。被盗信息输入平台后,一旦电动车经过感知设施附近时,平台就会自动报警,从而形成覆盖全市的电动车防盗追踪“一张网”。

在鹿城区一家电动车经销店,记者看到商家正在为一名购买者在电动车身内部安装形似火柴盒大小的装置。当地民警介绍说,这个小装置就是射频识别防盗卡,“一旦电动车被盗,警方将车的数据输入物联网运管平台,当这辆车经过各电动车感知终端附近时,就会自动报警。”

截至今年3月11日,利用物联网平台,警方查获被盗电动车1469辆,现场抓获嫌疑人813人,破案3218起。

引入物联网技术对车的管理,除了“以卡管车”,温州市通过免费换发有身份识别功能的“E居卡”(智能居住证)替换过去流动人口纸质的居住证,改变了传统的逐人核对等见面式管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温州市公安局将这项技术应用于防止失智老人走失这一公益行动当中。利用已经建设的电动车感知设备,当地研发出带有电子标签的智能手环,免费发放给失智老人,一旦老人走失,家属报警后,公安机关的接处警民警就可根据手环的轨迹将老人找回。

据悉,此项工作被列为温州市十大民生工程,公安机关在民政、卫生等部门的配合下,给5800余名失智老人佩戴了智能手环。截至目前,已经找回60名走失老人,找回率100%。

嘉善 打造百余个“智安小区”

智慧进家门 出入更平安

平安力量 温暖你我 记者走访平安浙江建设基层点

嘉善县住宅小区竖起“‘智’安示范社区”标牌。

住宅小区如果没有围墙,还会安全吗?在嘉善,这个问题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打造具有智能防控功能的“智安小区”,电动车智能防盗、红外护栏、网络拨号防盗报警……为平安建设筑起一道无形的“围墙”。

不久前,嘉善县罗星街道临江景苑一居民的电动车被盗,让他没想到的是,从报案到警方找回车子,前后不到24小时。“这是因为车上安装了智能防盗系统。”嘉善县公安局社区民警浦元兴说,智能防盗系统通过在钥匙和车内安装感应设备,只有两者匹配时才能进出小区,否则系统自动报警,即使“闯关”成功车辆也会留下行驶轨迹。

记者注意到,每一个“智安小区”的进出口,都配备了高清摄像头,它的作用可不是简单的监控记录。“咔嚓!”只要有人员进出,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便马上工作,拍下来者的照片,存进后台数据,车辆进出时,高清摄像头同样会抓拍到车牌信息。

采集这些信息有什么用?在嘉善县公安局情报中心,民警向记者展示了探头背后的“黑科技”。

被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拍到后,人的面部特征经过系统后台分析处理后,形成一个个参数,再通过与公安部门的数据库进行比对,一旦被锁定的可疑人物进入“智安小区”,系统将实时报警。机动车车牌被探头抓拍后,经过后台运算,同样可以与被公安部门列入“黑名单”的嫌疑车辆实现联网比对。

系统所采集到的数据和分析比对结果,各社区警务室实时掌握,并且与派出所、公安情报部门互联互通,并通过信息加密处理,避免个人信息外泄。

“居民住宅小区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最小单元,只有小区平安了才能积累全社会的大平安。”嘉善县公安局负责人表示,建设“智安小区”是在传统人防、物防、技防的基础上,通过应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小区24小时智能管控,为侦查破案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让智慧服务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据了解,2016年嘉善县已建成的90个“智安小区”,刑事警情比2015年整体下降45.5%,其中53个小区实现“零案发”。

今年,嘉善县将再新建30个“智安小区”,并将“智安”延伸到每一户居民家庭,社区远程监控系统、访客云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等一系列无形的防线都将陆续建成。

衢州 成立线路管道保护协会

管好一根“线”守护千万家

平安力量 温暖你我 记者走访平安浙江建设基层点

衢州市线路管道保护协会在开展管线维护。

一座城市的运转,离不开水、油、气、电、通信等各种管线源源不断输送“养料”。以至于有专家说,要知道一座城市的发展程度,看看其管线的布局和管理就可以了解大概。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位于浙西南的衢州市就面临着管线管理的诸多难题。当地曾因管线管理不到位等原因,每年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小城镇建设等战略的实施,更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治理能力。

2014年9月,衢州市公安、电力、石油等15家管线产权单位和9个负有管线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率先在省内成立了市一级的线路管道保护协会。2015年3月,衢州市公安、发改、安监等23家单位共同签署《衢州市线路管道保护协会管线施工安全管理公约》,协会走上制度化管理道路。

“衢州有长达数十万公里的管线,归10多家单位管理维护。仅凭一家单位来管,肯定‘捉襟见肘’。而且很多管线其实走向、布局一致,多头管理会造成人力、物力浪费。”衢州市长途电信传输局局长丁瑞禄是最早呼吁成立协会的人之一,在传输局工作20多年的他对管线管理颇有心得。

据悉,自2013年至2014年8月,衢州全市共发生管道光缆各类隐患36起,造成较大影响的就有7起。协会成立后的首项工作,就是信息共享、加强预防协作。“很多施工单位都有这样的想法,希望在项目建设作业过程中,有一家单位能够全面、准确地提供地下线路管道信息,减少施工单位多头奔波,也减少施工对管线的干扰。”衢州市公安局警卫局政委、协会会长陈森建说,他们通过建立微信、QQ等社交平台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同时又通过衢州经保网、管线保护QQ群等平台及时分享各类建设信息,以便各方及时对接。

从事后处理到事前预防,成员单位还通过相互协作,加强日常巡逻。“我们现在巡逻不仅是巡自己管辖的管线,遇到涉及管线的事情都会主动参与,并通知相关单位。”衢州市移动公司副总经理周海松说,公司还配置了无人机等先进设备,每次进山巡线时,也会帮助其他单位观察一下情况。协会成立至今,已摸排梳理各种隐患52起,组织协商会议16次,协调处理50余起受施工影响或损坏管线安全的案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千万元。

随着机制日渐成熟以及成员间的配合日益默契,协会的职能也从被动保护逐渐转向主动服务。去年,协会专门与衢州市小城镇线乱拉专项治理组主动对接,研究相关技术标准和实施细则,同时提供“上门培训”服务。

柯城区航埠镇是浙江小城市培育重点镇之一。最近,航埠镇正忙着把镇上两条主干道上的电缆“上改下”。但由于镇规模较大、发展较早,管线情况非常复杂,镇政府不敢轻易动手改造。协会于是专门组织技术专家上门指导,并与镇政府负责人、工作人员交流互动。目前,这项工程已进入设计阶段。“对原有管线系统的改造是各县、各乡镇街道搞发展的‘必修课’,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陈森建说,目前,协会会同专项治理组已完成对市级相关部门和4个县(市、区)小城镇管线乱拉治理专项业务的培训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