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袁世凯最忌惮的军队:打败过日军和八国联军,最后与清朝一同埋葬

袁世凯最忌惮的军队:打败过日军和八国联军,最后与清朝一同埋葬

1911年10月14日,武昌起义爆发的第四天。

此时,清廷的摄政王载沣正面临执政以来最为痛苦的选择:用不用袁世凯。因为,对他而言,大清危在旦夕,可唯一能平叛革命军的北洋军却不听朝廷调遣,而能调遣北洋军的袁世凯,却是害死自己亲哥哥光绪皇帝的仇人。

载沣深知,袁世凯绝非曾国藩,他不会甘心只做人臣,一旦给与其军权,对清王朝来说,可能只是饮鸩止渴,后果会更不堪。再说,当年湘军再强,还有李鸿章的淮军牵制,而如今自己唯一能依仗的,只有既爱又恨的北洋军。

袁世凯最忌惮的军队:打败过日军和八国联军,最后与清朝一同埋葬

(载沣)

绝望的载沣,就此想到了淮军,或许就此更是想到了十年前唯一可能牵制如今北洋军的——武卫前军。

出身淮军,百战之师

武卫前军,前身是武毅军,本是淮军的一支,其创立者是李鸿章的六弟李昭庆。虽然有着李鸿章的裙带关系,但是李昭庆绝非靠关系上位。

袁世凯最忌惮的军队:打败过日军和八国联军,最后与清朝一同埋葬

(李家关系图)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李昭庆就曾屡立战功,且为人谦逊,让功不居。同时,他一生为官清廉,李氏兄弟六人,他被人戏称“穷老六”,故其深得曾国藩的器重,赞其“胆识均优,堪膺大任。有文武兼资之才。”

1865年,在太平天国被镇压之后,曾国藩北上平定捻军(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此时,李昭庆也终于在军事上得到了重用:曾国藩令其统领武毅忠朴四营万余人,后又为其配备两支马队八千人。共近二万人下,武毅军正式建军。

而李昭庆忠心为国、不计个人的品格,深深影响了武毅军。据记载,“昭庆在军严而有思,战守有法,与士卒同甘苦,能得士心,每战必胜”。在李昭庆的带领下,忠勇的武毅军所向披靡。

但是,长期的军旅生活也耗垮了李昭庆的身体,“每次战中,昭庆匹马斫阵,所向无前,虽盛暑严寒,与士卒同劳苦,而咳嗽咯血之症自此伏。”于是,在武毅军建军两年后,李昭庆渐渐移交军权,武毅军遂归郭松林统领,与郭松林的松军合并,仍称武毅军。

1867年,郭松林带领武毅军联合其他淮军所部平定东捻。次年,武毅军枪口对准西捻,以实力碾压西捻军。西捻军被武毅军从安平、茌平、海丰、德州一路追杀,十六天内被斩俘过半。六月,武毅军与刘铭传的铭军夹击彻底歼灭西捻军,捻军平定。

在清末平定各方起义军的舞台上,武毅军之战绩,实在令人瞩目。

甲午成名,入卫京畿

捻军平定后,郭松林带着武毅军先后驻军山海关和芦台。战后,为节俭朝廷开支,淮军大量裁撤,武毅军也不例外,仅剩副中、老前两营。

可人虽少了,不代表战斗力就下降了。在此期间,武毅军参与了多起平叛,屡立战功。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此时,武毅军的统领是聂士成,在其率领武毅军与日军作战时,在包括淮军主力铭军在内的其他清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只有聂士成手下的包括武毅军的芦台诸军能与日军抗衡。

尤其是1895年的除夕夜,聂士成率部偷袭日军,“大败之分水岭,斩日将富刚三造。”此一战,成为甲午战争中清军的首次胜利。

袁世凯最忌惮的军队:打败过日军和八国联军,最后与清朝一同埋葬

(聂士成纪念碑)

也正是从这次战役之后,清廷开始重视武毅军并认识到练兵的重要性:“今日事势,练兵为第一大政,练洋操尤为练兵第一要著”。清廷很快决定,重点培养武毅军,“悉成劲旅,用以扼守北洋门户”。

随即,清廷下令,聂士成以武毅军为骨干,将直隶地区的淮军三十营重新整编,组成新的武毅军,以聂士成为全军总统。

这一次,重新整编的武毅军装备基本上实现了近代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其主要作用是作为机动力量,“专备游击”,保卫沿海各港口。

装备一流,将士们当然也丝毫不逊。武毅军训练方法,主要是以德军为模式,加上聂士成的严格训练,不久之后,武毅军基本实现了战斗力的跨越式提升。时任兵部尚书兼步军统领的荣禄如此称赞武毅军:

见其发号施令甚为迅速,调度布置咸合机宜。查该军30营,枪队20营,炮队5营,马队5营,计15000余人,均属一律强壮,演练步伐止齐,均按洋法阵式,分合方圆、引伏包抄、临敌应变之法亦属便捷……洵为节制之师。

营哨员弁演打枪炮多能中靶,试放水雷、旱雷极为灵便,夜间试验号火亦可备军行之用。

后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在看到武毅军之后,也盛赞该军:“军容整肃,号令严明,于攻守进退诸法,各极其胜,较之寻常队伍,气象迥自不同”

可以说,武毅军是当时清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清廷对其尤为看重同时,其也成为当时各方政治势力争相拉拢以及其他军队学习的对象。

可是,奈何良将没遇明君。武毅军虽然装备先进,但是,其建军目的是为了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故其政治立场极为顽固。

当时,以光绪皇帝为首的维新派和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斗争,已经白热化。1898年9月,维新派想到借助手握重兵的袁世凯的力量发动政变扳倒慈禧。但维新派的举动,引起保守派荣禄的警觉,其密令武毅军开赴天津,严密监视袁军动向,以防不测。

聂士成接令后,亲自率武毅军10营共五千人开赴天津。

当时,袁世凯本已答应维新派,却得知武毅军已经入津,大惊,他深知武毅军作为最重要的机动力量、大沽炮台的后援,非重大紧急事项绝不会来津。老奸巨猾的袁世凯马上想到:有可能维新派的计划已经泄露。

袁世凯最忌惮的军队:打败过日军和八国联军,最后与清朝一同埋葬

(袁世凯)

虽然彼时袁世凯已经手握新建陆军,在装备和训练上不输武毅军,但因其麾下的士兵多为新兵,与武毅军百战之军相比,他自知绝非对手。

权衡军力以及维新派、顽固派双方政治实力之后,袁世凯决定倒向顽固派,遂将维新派的计谋和盘托出。荣禄大惊,连夜紧急进京向慈禧汇报。之后事情,便是慈禧囚禁光绪,尽废新法,百日维新失败。

庚子之变,由盛转衰

维新政变之后,慈禧太后为了巩固统治、加强武装控制,命荣禄将北洋各军组成武卫军,分前后左右中五军,由清廷直接掌握。五军之中,只有由武毅军直接改编的武卫前军和袁世凯新建陆军改编的武卫右军是新式军队,而两军之中,又以武毅军改编的武卫前军战斗力最强,装备最精。

但无论如何,曾经保家卫国的武卫军,如今保卫的,只不过是气数将尽的清廷罢了。

袁世凯最忌惮的军队:打败过日军和八国联军,最后与清朝一同埋葬

后来,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武卫前军奉命剿灭义和团,义和团遂对聂士成恨之入骨,称之为“聂鬼子”。但是,随着昏庸的慈禧太后对义和团态度的转变,武卫前军遂陷入尴尬境地:一方面,不断受到来自朝廷内部的谴责;另一方面,义和团也不断偷袭武卫前军,击杀武卫前军士兵。

无可奈何下,聂士成又只能忍辱负重,不敢反抗。

接下来,由于义和团运动严重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列强悍然组成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在河北廊坊的落垡,遭到武卫前军的猛烈攻击,伤亡惨重。随后,联军占领西沽武库,被武卫前军团团包围,再次伤亡惨重,最后在天津援军的增援下,仓皇逃回天津。

面对武卫前军紧追不舍、炮轰租界,联军大骇,其随军记者如此记载武卫前军:“所带军械均系极佳之毛瑟快枪,并有极好炮队,该兵士即将新式各炮安置于天津城内炮台上……租界房屋无一处不被击毁者……自与中国交兵以来,从未遇此勇悍之军。”

袁世凯最忌惮的军队:打败过日军和八国联军,最后与清朝一同埋葬

甚至于,列强迅速形成共识:“华军虽众,皆不足虑,所可畏者,聂军门所部耳;盖聂军有进无退,每为各军之先;虽受枪炮,前者毙,后者又进,其猛处诚有非他军所可比拟者”

但是,精悍的军队可以战胜强敌,却战胜不了腐败。

1900年6月,正当武卫前军猛攻租界时,义和团却乘机四处抢掠。聂士成愤而派兵镇压,杀义和团千余人,结果遭到义和团诋毁其通敌。昏庸的慈禧听信谗言,下令督责聂士成,给予其革职留任处分。

深感绝望的聂士成,“上不谅于朝廷,下见逼于拳匪,非一死无以自明”,于是每次战斗均亲上前线,誓要以死明志。

可这边武卫前军在前线鏖战,队友义和团却不断在扯后腿,甚至到聂家抓走聂士成的母亲、妻子和女儿,逼得聂士成不得不分兵追赶,腹背受敌。加上八国联军不断增兵,武卫前军终于寡不敌众,被迫退至八里台一带。

1900年7月9日,联军在八里台桥猛攻武卫前军,诸将哭劝聂士成撤退,聂士成怒斥:“此吾致命之所也,逾此一步非夫矣!”宁死不退的他,“腹破肠出,犹挥军前进”

不久,“一弹由口穿入,洞脑后而过,又一弹洞穿太阳穴,犹忍死力战,最后一弹伤胸膛始倒地”,聂士成遂壮烈牺牲。

战后,八国联军为聂士成所感动,将其遗体郑重收殓,交还清军,以示尊重。而腐败的清政府却下诏称其“误国丧身,实堪痛恨,姑念前功,准予恤典”

聂士成死后,武卫前军群龙无首,加上损失过重,不久便被撤销番号。辛丑条约之后,武卫前军被袁世凯编入淮军直隶先锋营,被削弱和边缘化。而袁世凯的武卫右军因在山东,基本保存实力,成为日后北洋军的基础。

失去牵制的袁世凯,由此掌握了清末最为精锐的武装——北洋军。

张勋复辟,最终谢幕

可虽然武卫前军被边缘化,实力大损,但仍不容小觑。要知道,武卫前军从武毅军开始,至民国建立,已有50多年的建军历史。

可是,兵将再精锐,奈何政治立场极为顽固——前面说过,武卫前军从建军开始,就一直效忠清政府。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在袁世凯威逼利诱之下下诏退位,武卫前军却仍然坚持效忠清朝,拒绝剪掉辫子。

没错,此时的武卫前军,正是张勋手下的“辫子军”。

袁世凯最忌惮的军队:打败过日军和八国联军,最后与清朝一同埋葬

(张勋)

民国初年,为了拉拢张勋,袁世凯复武卫前军番号,驻兖州。因历史原因,武卫前军相对独立于北洋军,故在1917年黎元洪和段祺瑞“府院之争”中,张勋才被邀请进京“调停”。这一次,张勋为首的武卫前军终于实现了“复辟”的夙愿。只是,这种逆潮流而动的复辟闹剧,仅仅维持12天,便匆匆收场。

袁世凯最忌惮的军队:打败过日军和八国联军,最后与清朝一同埋葬

(辫子军)

随后,北洋政府借此裁撤武卫前军。曾经辉煌一时的武卫前军,终于与清王朝一起,被彻底送进了历史的坟墓。

周周转转,武卫前军的落幕,实在令人惋惜。可是,一支真正强大的军队,不仅是装备训练上的精良,更是政治思想上的进步。清王朝已经腐朽入骨髓,而武卫前军从武毅军建军始就一直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立场上,顽固地镇压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革命,虽变革了装备,却拒绝变革思想,其悲剧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袁世凯最忌惮的军队:打败过日军和八国联军,最后与清朝一同埋葬

投稿邮箱:kaiwind123@sina.com

一经采用支付丰厚稿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