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呵护“戏曲之根” 守望秦韵秦声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百年易俗”

今日,由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祭陵办主办的“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2017全国网络媒体主题采访活动行抵西安秦腔剧院。在拥有百年历史的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中,展开与中国戏曲鼻祖——秦腔的对话,试图破题在网络时代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如何“根脉”永驻,又因何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守住“戏曲之根”

探访“百年剧社”的前世今生

追根溯源,由全国五十多家网络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对易俗社的“探访”从了解社史开始——今天下午,易俗社展陈馆迎来这群特殊的客人。

呵护“戏曲之根” 守望秦韵秦声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百年易俗”呵护“戏曲之根” 守望秦韵秦声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百年易俗”

一卷卷泛黄的剧本、一张张保存完好的上世纪珍贵唱片,戏剧大师曾经穿过的行头、鲁迅题写的“古调独弹”匾额……展陈馆中的大量实物引发了采访团成员的极大兴趣,而馆内以不同历史阶段的大事件为脉络,通过图、文、实物展示等将易俗社不同时期的人、事、活动串联起来的“无声讲述”,更立体展示了百年易俗社的历史延革,变迁与执守。

呵护“戏曲之根” 守望秦韵秦声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百年易俗”呵护“戏曲之根” 守望秦韵秦声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百年易俗”

梳理易俗社的发展轨迹,这家原名“陕西伶学社”的剧社,创办于辛亥革命的第二年,即1912年,后改名易俗社。在辛亥革命的感召下,陕西一批仁人志士:李桐轩、孙仁玉、高培支、范紫东等,创办该社,以编演新戏曲、开启民智、移风易俗服务于社会。百年来,易俗社以“移风易俗,启迪民智,辅助社会教育”为办社宗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艺术团体,在世界上仅次于莫斯科大剧院和法国芭蕾舞剧团。这里是我国最早把戏曲创作、艺术人才培养、文化教育和演出实践相结合的秦腔艺术团体。2014年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

呵护“戏曲之根” 守望秦韵秦声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百年易俗”

培土“传承之根”

秦腔人为传承传统文化根脉凝心聚力

为了让秦腔在多元文化时代走得更远更好,西安秦腔剧院自改制伊始已开始了一系列对秦腔艺术全方位的传承发展举措。近年来,复排了在群众中有广泛影响的经典剧目《三滴血》、《双锦衣》、《游龟山》、《软玉屏》《火焰驹》、《杨门女将》、《玉堂春》、《五典坡》等50余部优秀传统剧目;搜集整理改制前4家演出院团的优秀剧本近700本,出版了《西安秦腔剧本精编》;拍摄了大型电视纪录片《百年易俗社》等;组建了“艺术委员会”,特聘五十余位西安市秦腔界老艺术家为艺术顾问,严抓戏曲质量……此外,在人才培养上,西安秦腔剧院也积极寻找育才新路径——开办了“易俗社传承班”“三意社传承班”,恢复了“团带班”的秦腔人才培养模式。

呵护“戏曲之根” 守望秦韵秦声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百年易俗”呵护“戏曲之根” 守望秦韵秦声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百年易俗”

作为采访活动的重要一环,当日一场凝聚着几代易俗人精神血脉的秦腔现代戏《易俗社》让全国网络媒体记者大饱眼福,全剧以史诗般的纪实风格,将易俗社历史重现舞台,形象地用秦腔的戏曲形式,抒写了老一辈艺术家,在中国近代风云变幻、国家民族风雨飘摇之际,以文人的一腔热血坚守着、传承着古老的秦腔艺术的故事,并以秦腔实现高台教化、启迪民智、移风易俗的理想,生动鲜活地展现了一众易俗社文人与艺术家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在去年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这部戏曲佳作作为陕西唯一一台秦腔剧目参加文华大奖评选,受到来自评委、观众的一致好评与肯定。

呵护“戏曲之根” 守望秦韵秦声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百年易俗”呵护“戏曲之根” 守望秦韵秦声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百年易俗”呵护“戏曲之根” 守望秦韵秦声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百年易俗”

培育“群众之根”

让秦腔之声走近更走进人民心中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网络媒体记者们看到的《易俗社》并不是一出特意安排的演出——作为“永不落幕的艺术节”精品剧目文化惠民主场演出,像这样的精品好剧,西安市民每周末都能在西安秦腔剧院中以低廉的惠民价格欣赏。

呵护“戏曲之根” 守望秦韵秦声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百年易俗”

而除了这样“每到周末有好戏”的惠民演出活动,近几年来,在省市宣传文化部门和曲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围绕新时期文艺发展动态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西安秦腔剧院广泛开展文艺创作、文化惠民演出、结对帮扶、创作采风和培训交流等工作,到群众中创作生产,送戏演出成为常态。如今,西安秦腔剧院全年演出场次超过500场,“ 戏曲进校园”“戏迷培训班”等公益活动已成为长期推广的惠民品牌,从小学到高校,从城墙根下到专业剧场里,专业演员与普通市民一同唱起秦韵秦声,正成为古城独特的一道靓丽文化风景。

呵护“戏曲之根” 守望秦韵秦声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百年易俗”呵护“戏曲之根” 守望秦韵秦声 !“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走进“百年易俗”

如果说戏曲是中国人歌唱的方式,那么秦腔就是陕西乃至西北人抒情的方式。坚持多年的惠民演出,让传统秦腔艺术如今在古城西安拥有了“不断茬”的观众群体和爱好者,也让受众群体与演出群体形成了彼此需求的良性循环,当基层百姓沐浴在传统文化之中,也许正是秦腔生命力再现辉煌的又一个开始。

部分图片/尚洪涛 编辑/李颖 校对/杨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