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乡人浅学,孤陋寡闻,不敢罔言,惟有拜读!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 生 一 , 一 生 二 , 二 生 三 , 三 生 万 物 。万 物 负 阴 而 抱 阳 , 冲 气 以 为 和 。人 之 所 恶 , 唯 孤 寡 不 谷 , 而 王 公 以 为 称 。故 物 或 损 之 而 益 , 或 益 之 而 损 。人 之 所 教 , 我 亦 教 之 。强 梁 者 不 得 其 死 , 吾 将 以 为 教 父 。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就是无,道就是空,所以道不是一,道生了一,也就是生了这个开始。也可以说一就是道,道就是一,只是一个名,“道常无名”。如果解释起来太费劲、绕口。可以说:无生有,有生二——阴阳,阴阳生“三”——阴、阳、冲(合),三生万物。阴、阳、合,三者就可以创造、或者说衍生、解释任何事物,

三是什么?后面紧接着解释“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相生相克,中间靠“冲”来调和,因为万事万物随时都在变化,要么阳多要么阴多,而且因为随时在变化所以随时需要“冲气”来调和,不可能一成不变。《易经》有三易:不易、变易、交易。不易的是道,变易是常态,交易既是合。

后来,“不阴不阳”是句骂人的话。

第三十九章讲“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贵离不开贱,高离不开下,如何不产生贵贱、高下太离谱的分歧呢?还是得需要冲气调和。所以古时候的圣人之道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根本,或者说不忘阴阳相对,所以自称“孤寡不谷”,来时刻提醒自己。

用已经解释过的王公自称“孤寡不谷”再次的说明一下三的意义。也引出了一个至理名言——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损益的变化随时随地都在发生,随时都在变化。用后世最喜欢用的一句话来讲,就是“福祸相依”。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人们所效法、学习的,我也学习效法。这里的“教”不是教育的意思,而是被教育、学习、效法。那么人效法什么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读了三遍《道德经》,才深刻的理解了什么叫做“以经注经”。老子的文章,前后呼应,相互注解。有些章节可以独立成文,但是通篇不离主旨)。

“强梁者不得其死”,强壮过头了,不得好死。另一个对于阴阳相生相克的表述。“将欲弱之,必固强之”。也是对于前面“益之而损”的一个现象比喻。也可以引申都对于道的修行——“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不懂道家的修炼,那就只从人生处世去理解这句话。凡事别过了头。“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道家没有告诉你消极避世、阴谋诡计,只是告诉你很多浅显易懂的道理。只不过,这玩意太强大,所以只要东西皮毛,就可以成为“阴谋家”。所以很多人原因称自己是儒生,但是用的手段却是来自于道家。

“吾将以为教父”。应该效法的最高原则。那么什么是应该效法的最高原则呢?“损之而益、益之而损”。乡人拜读《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