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炎症性肠病竟能“抑制”孩子生长

炎症性肠病竟能“抑制”孩子生长

全景网供图(图文无关)

孩子腹痛腹泻是常见的事!但是,如果孩子反复腹痛、经常腹泻,就有可能不是简单的胃肠道疾病,需要警惕其是否患炎症性肠病。中华医学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首席专家 胡品津教授提醒,儿童炎症性肠病的一个典型特征是生长发育迟缓,尽快接受正规治疗。

典型案例1:把“克罗恩”误诊为“溃结”

专家说,广东IBD患儿多见克罗恩病

两年前,胡品津教授从门诊“捡”回了一只“小病猫”——3岁男童丁丁,由于严重贫血(血克素仅有20多)和营养不良,3岁的丁丁身高像1岁宝宝七八十厘米,趴在婴儿车上连头都抬不起来。肠镜检查发现,丁丁患的是典型克罗恩病(简称“克罗恩”),但此前在某儿童医院就诊一直当做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来治疗,结果病情越来越重。如今,通过调整用药和全肠内营养支持,丁丁已经长到了1.1米左右,聪明又精灵,在读幼儿园。

胡品津提醒: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这种疾病通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可有腹痛、腹泻、体重减轻、便血等表现。该病容易被误诊、漏诊。就儿童炎症性肠病来说,经济不发达地区是溃疡性结肠炎患儿多;经济发达地区则是以克罗恩病患儿多。

虽然同属于炎症性肠病,但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却大相径庭。对于炎病性肠病的确诊,可以根据病情复杂程度依次进行肠镜、胃镜检查、CT小肠造影、核磁共振造影。现在不少人追捧胶囊内镜,但对该病来说,该检查并非首选。

典型案例2:长期错用激素治疗孩子不长个

专家说,激素诱导病情可控

不久前,中山六院炎症性肠病诊治中心还收治了一名14岁的初一女生悦悦,但其身高却不足1.2米,也没有月经。据介绍,该女孩在老家某医院诊断为炎症性肠病后,七八年来一直做激素治疗。由于孩子的身高太异常,家长感觉情况不对才想到带孩子来广州大医院看看。

胡品津分析:一是疾病本身延误了诊断影响了她生长发育,二是误诊之后错误的治疗也会继续影响她的生长发育。这个孩子诊断清楚,却没有用对药。小孩长期吃皮质激素,肯定不会长高,同时也扰乱了孩子内分泌。

糖皮质激素在发作期诱导缓解病情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一般情况下激素治疗只使用几个月,千万不能长期用。一旦病情控制住,就应改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有条件的家庭可全程用)代替治疗。长时间激素治疗,会抑制儿童生长发育。悦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儿童炎症性肠病难以早发现

专家说,不明原因生长迟缓或是征兆

一提起丁丁和悦悦,中山六院炎症性肠病诊治中心的医生们都很感慨。胡品津强调,对于儿童IBD患者,家长的积极留意非常重要。如果小朋友长时间没有长高或体重增加,或有不适,应及时来医院就诊。

他指出,儿童患病表现有时缺乏典型临床症状,“本来孩子腹痛就是常见的事,加之患儿们多半是不知不觉腹痛,不是经常痛得厉害,所以未必能引起家长重视。待病情慢慢发展症状严重,通过多种检查才发现是IBD。”他认为,儿童IBD的最大特点是,儿童发病可能体现在发育不良,尤其是发育期的小孩出现不再增高、营养不良、消瘦等情况。

临床上,很多的IBD患儿会有不明原因的生长发育迟缓,对此家长应该引起重视,尽快带孩子上大医院,最好能到炎症性肠病中心就诊排查IBD。

对于IBD患儿来说,需要快速诱导和维持缓解病情,尽量恢复生长发育,必要时给予全肠胃营养支持。要做得好,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团队协作。

阅读延伸

IBD在珠三角地区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与环境改变、饮食西化有一定关系

胡品津告诉记者,炎症性肠病(IBD),是胃肾肠道中除恶变外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被称为“绿色癌症”。克罗恩病(CD)爱盯上年轻人甚至青少年学生,18-35岁是发病高峰;而溃疡性结肠炎(UC)则好发于青壮年,20-49岁是发病高峰。

该病的病因和确切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明确,遗传性素质导致机体对外环境变化、饮食西化、感染因素产生不能调节的肠道免疫反应可能与疾病病因有关。

目前很多人对炎症性肠病仍不太了解,殊不知发作起来很凶险:病程较长,且常反复发作,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可继发严重并发症,瘘管、肠狭窄和梗阻、消化道大出血等,甚至癌变。

“炎症性肠病如果侵犯到大肠,范围广泛,且病史长的,癌变风险会大大增加。”胡品津指出,有统计数据显示,炎症性肠病患者经确诊后8-10年,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性以每年0.5%-1%的速度递增。所以,炎症性肠病起病10年一定要做肠镜,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更需注意。

本报讯(记者 叶芳 通讯员 简文杨)

最新文章